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小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171-173
经济发展中我国遇到的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瓶颈,使我国各界深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要改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任务依然很重,因而,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2.
李斌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16-1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高级利用;坚持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加强对重要资源供求的宏观调控;坚持依法办事,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牧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文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4):62-69
青藏高原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战略地位 ,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进一步面对现状 ,提高认识 ,明晰思路 ,落实措施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也是青藏高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睿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33-35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人类中心论”、恩格斯的“报复论”进行理论分析,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志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38-40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把握,体现着中国传统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是中国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的现实选择。它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新成果,是一种适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主体自觉与客体约束、能动和受动的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7.
试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聪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6):59-62,11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人口的规模、增速、素质、结构问题突出,资源短缺、环境破坏、污染形势比较严峻。究其原因,关键是人口规模过大,增速过快,由此产生经济发展冲动,人口、资源、环境意识薄弱;立法、执法存在缺陷;资源利用效率低,铺张浪费严重。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加强人口控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变革经济增长方式;厉行法制,依法保护资源环境;努力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 相似文献
8.
朱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6):89-9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文章从树立可持续的系统发展观、生态伦理观、环境道德观,加强立法、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积极发展与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就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董明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53-5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首先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经历了"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价值观、生产现、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冯洁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135-13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出现了一系列影响我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制约因素,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胡锦涛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建立节约型社会。从和谐发展理念的相关问题出发,审视传统发展观,阐述和谐理念指导下的节约型经济发展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孙悦嵩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60-64
高等军事院校是我国军队和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部队培养和输送高层次、高素质的各类人才的重要任务。军校学员的素质是加速我军现代化进程,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当前形势下影响军校青年学员全面发展的问题,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各项原因,从而提出军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文化育人、和谐教育、发展创新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目前存在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4):95-99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也逐步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3.
唐秀玲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15-19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在统一、互相促进的历史过程。我们需要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努力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映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50-5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社会发展新理念。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实施"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凉山"的发展战略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各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水平,是实现"和谐凉山"美好愿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王卫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1-4,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它包含了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包含科学的两性关系的建立。两性平等和谐与发展是衡量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当前妇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并提出需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目前存在的妇女问题,营造妇女进步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共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吴旻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8-60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伦理文化历经"原源之辨"逐渐演进成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体系,并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心理、行为方式、价值模式、思维习惯、人格范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伦理中的很多内容对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淑宇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9-41
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学校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主要任务,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静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104-107
西部文化由于固有的历史缺陷难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建设西部和谐文化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西部文化的转型不是文化要素的简单迁移,而是文化结构的改革和重组。要建设西部和谐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坚持“兼容共存、协调有序”的原则,建构“以人为本”的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阶层变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玮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63-66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等新的问题。协调各社会阶层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各社会阶层共享成果的社会物质基础,运用政策引导社会阶层结构日趋合理化,建立社会阶层流动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缓解社会矛盾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