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分工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重视。然而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搞清分工的本质,不但有助于经济科学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我们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 关于分工的本质问题,我国学术界没有专门对它进行过讨论;只是在涉及到分工问题的一些论著中,有的把它归结为生产力的范畴,有的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范畴。苏联学术界过去曾有一种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认为分工是“生产力的形式”①,但也有些学者近几年提出“分工是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3.
准确地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有助于我们掌握运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法。最近,阳祺同志发表的《“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别议》(载于《真理的追求》1998年第8期,以下简称阳文)一文,在责疑“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这一论点时(以下简称“就是论”),既肯定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性,又否定了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使自己的论述陷入了自身矛盾之中。与此同时,作者从“以解放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非实事求是的行为中,推论出解放思想并不是…  相似文献   

4.
读了杨寿堪同志发表在《求是学刊》 1984年第5期上的《康德的现象学说简评》一文(以下称《简评》),受到不少启发。但与此同时,也感到有一些提法是值得商榷的,现在提出来就教于杨同志。 《简评》依据《纯粹理性批判》(以下称《批判》)和《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下称《导论》),首  相似文献   

5.
读了刘森林同志《论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求是学刊》1990年第4期)一文后,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略陈于后,与刘森林同志商榷并就教于方家。 1 何谓“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这是 对马克思哲学的主导倾向的断定,即认 为主体性象一种普照之光而掩盖马克 思哲学的其他色彩,还是对马克思哲学中有关主体性的思想的阐述?综观刘森林同志的《论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以下简称刘文),作者有时在论述前一种意义上的主题,有时又似乎把主题限制在后一种意义上。然而,在我看来,不论从哪种意义上说,刘文对其所论及的马克思哲学观点的把握都有失准确。 刘森…  相似文献   

6.
李振伦同志大作《论古希腊整个自然观的唯物主义性质》(发表在《河北学刊》1986年第3期。以下简称“李文”),以科学求索精神,竭诚对古希腊整个自然观的“传统见解”予以否定,对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进行了卓有建树的剖析和论证,得出与传统见解相反的“唯物主义性质”的结论。读后受益匪浅。但其中有些论证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与其商榷。以求得对古希腊整个自然观的正确认识。 一、古希腊哲学家的自然观都具有唯物主义性质吗? 哲学思想发展的每个环节,无疑都是整个人类全部思想链条的有机组成部分。恩格斯指出:…  相似文献   

7.
关于史前艺术的问题,邓福星同志在《艺术前的艺术》一书中,作了几个大胆的推测。从纵向上,他把叙述的内容塞进原始文化这个大框架中作了梳理;从横向上,他并没有把大脑──工具──对象三者进化的横向涵值作出比别人更加科学的说明。这也难怪。讫今为止,关于史前人类的研究,并没有大幅度的突破。譬如,在进化的三千万年中,脑量分别是400、600、800、1000、1300毫升的不同量级上,脑细胞的分裂增殖,脑物质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大脑几次能量集中时的横向时空、功能外化、内外对应及对应性创造物的研究,思维、情感和意志形成的基础、条件和不同的脑量…  相似文献   

8.
关于不可知论的哲学性质,早在五十年代中叶,我国哲学界就曾进行过讨论。但是,直到现在,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仍不尽一致。现行的一些哲学教科书或哲学辞典都称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理论”(参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196页;《哲学小辞典》第40页),并把哲学史上的一些不可知论者统统划归于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行列。我认为,这种观点不仅在理论上讲不通,而且也不符合哲学史的实际情况。与上述观点相对立,《求是学刊》一九八五年第四期上发表的刘彦生同志的《不可知论的唯物主义性质》(以下简称《性质》)一文,则称不可知…  相似文献   

9.
10.
也评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兼与关柏春同志商榷王运生编者按:编者在1995年第4期发表关柏春的《评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时所加的编者按中,希望对关柏春的文章持有不同见解者进行商榷,也希望认为现实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的人回答:现实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  相似文献   

11.
12.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目前正困扰着经济改革的进程。国有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何在?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应占多大比重?怎样才能找到提高国有经济效益的出路?一直是人们探讨与争论的热点。曹思源同志在《改革国有企业的新思路》 (《探求》1996年第1期)一文(以下简称曹文)中提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病根在于国有制比重太高,并认为只有把国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至20%左右才相宜,其根据是我国目前“国有制这么高的比重如果不降下来,任何别的办法都不可能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对于这种思路,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所占比重大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现详述如下,与曹思源同志商榷。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寻因 对于国有制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笔者认为起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有经济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确,导致了国有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与管理体制的缺位与紊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国家、企业、职工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难以理顺。国家出于财政亡的考虑,要求多收利税,使国有企业不堪重负;企业却只负盈不负亏,经营者出于“政绩”上的考虑,追求眼前利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及分配论辨析──兼与谷书堂、柳欣同志商榷黄桂田随着20世纪几次重大的科技变革,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跃迁,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发生了劳动价值论产生时代不曾有过的变化。首先反映在生产要素的构成比例上,劳动力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大量劳动力从物质生产部...  相似文献   

14.
一门科学理论的创立及其体系的构造,可以说都以这门学科是否合理地确定其逻辑 的出发点为先决条件。因此探究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孙克猷和王慎同志在《关于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逻辑起点问题》(载《求是学刊》1983年第2期。 以下简称《问题》)一文中,  相似文献   

15.
主体和客体问题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与此有关的认识工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主客体问题内在地包含着认识工具问题。因为,主体认识客体的活动要以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而  相似文献   

16.
17.
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概括的两种生产的原理,国内外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当前国内学术界也正展开讨论和研究。搞清这一原理,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徐亮同志在《正确坚持“两种生产”的原理》一文中(见《求是学刊》1980年第2期),肯定它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我们同意和支持这,观点。但是,文中又认为,“起初家庭关系决定社会制度,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家庭关系就越来越受物质资料生产的支配,它对社会制度不但不起决定作用。一相反地,它本身也要由社会制度来决定了。”对此,我们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因三相是陈那新因明逻辑的核心,对它的理解和解释在国内学术界虽有分歧,但黄志强同志在《南亚研究》1990年第4期发表的《再论因三相》一文(下称黄文),对因三相作了一种全新的解释,使人耳目一新,由于这关系到陈那因明的逻辑性质问题,本文仅就此与黄志强同志商榷,也盼学界仁者赐教。  相似文献   

19.
人类理性的突兀与不可逆性,使得人的生命力发生异化,于是人的生命体就不同于动物而具有两种力的支撑,即表现为生物体的原生力和表现为理性渗透的异化力,美便充当了这两种力相汇的枢纽和平衡的座标。美的使命在于为生命不断跃向更新高度的过程中,寻求理想的方程式并注入神圣的动力。然而,人类可以制造“人造天体”却不能解释自身,生命美学也不得不徘徊于困惑的谷底。人类对自身生命的解码连同对生命美学的建造,只有在一次次凤凰涅槃式的理性之火中完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所谓建筑风格,包含材料、结构、外形、布局、装饰等内容,它们的综合就是技术和艺术。沿着这两条脉胳,文章分析了中西建筑风格差异的原因,认为从商至汉代,在传统美学观念指导下,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作了宏观和微观的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美的开拓性探求;建筑实用功能不断扩充的需要,推动了建筑艺术的发展。作者井就此与刘天华一文所持的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