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语、汉语词语重叠可分为叠音、叠词和叠句三种。相对而言,汉语叠音(叠字)多于英语叠词。叠词和叠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较常见。词语重叠这种修辞手法为英汉两种语言增添了节奏美和韵律美。词语重叠的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而语用规律又体现其修辞功能。本文通过对汉语古典文学作品、名家的英语译作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网络英语口语词汇的观察分析,概括出主要形式叠音词的语用规律:叠音词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创造AA等形式新叠音词具有相对的自由性,英语叠音词和汉语叠音词之间的语码转换唯有在一定语境中方能完成,且具有不对等性,即:不完全解码。  相似文献   

2.
大量使用叠音模糊词是《诗经》语言的显著特点,这一奇特的语言现象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考察《诗经》叠音模糊词的成因,认为叠音模糊词的产生是满足民歌音节的要求和表达绘声的需要,同时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内在的发展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3.
从词块理论看英语语言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块是二语习得的有效语言单位,尤其是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更具有积极作用,这也是当代词块研究的主流。语言测试是检测语言输出的重要手段,因而语言测试与词块在某种程度上必定存在一定联系。本文试从语言测试的领域探讨词块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叠音词在日语中运用十分普遍。语素的重叠,往往能表达一个更加丰富突出的含义,具有其他语言形式所无法代替的特殊表达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日本学界更关心的是合成词整体的研究或某类复合词的研究,对叠音词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叠音词研究在语法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到底是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从心理语言学角度,以颜色词及亲属词为例论证可发现,语言共项和语言关联性下母语对二语习得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姜夔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其词作中广泛使用了叠音词,这些叠音词在词汇、语法功能、声母、韵母上极具特点。  相似文献   

7.
陇东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叠音现象,叠音不仅是构词法,也是构形法,是新词衍生途径,叠音词的运用,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旋律美。研究和分析这些叠音现象,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进行比照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发掘和探究陇东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叠音词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此后关于叠音词的研究便绵延不绝,硕果累累。通过对叠音词的收录与整理、相关理论研究、专书研究、叠音词与修辞研究、语法研究、外语叠音词研究、文化艺术、方言研究、叠音词翻译等几个方面对叠音词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9.
运用调查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一名两岁零九个月儿童和一名两岁十一个月儿童颜色词习得做个案研究。结果显示:(1)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就已开始对颜色词有了答对或答错的结果;(2)汉语儿童在三岁前已至少习得六种颜色词;(3)颜色词的习得顺序存在个体差异,不一定遵循先是黑、白、红,然后是黄色和绿色,再后是蓝色,最后是紫色和橙色的顺序,中间色颜色词的习得也不一定晚于单色颜色词的习得。  相似文献   

10.
指示词在世界所有语言中普遍存在,是相对特殊的一组词。他们具有指示对象的位置和调节话语者共同注意等功能,在语篇的组织和语法的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是儿童最早习得语言中的一类词。研究指示词的功能及其对语法发展的作用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指示词。  相似文献   

11.
语法化与母语习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儿童母语的虚词习得和儿童母语习得中语言结构的语法化过程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语法化与母语习得在过程上的正相关,从而证明母语习得实际上是语言发展过程的重演。语法化研究语言结构的产生过程,而这一过程与个人母语习得的过程相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不仅以其朴素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生动自然的比兴技巧以及重章叠句的民歌特点,影响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创作,而且在语言运用上也独具风格。王力先生认为,“《诗经》……反映了周初到春秋中叶文学语言的真实面貌,具有丰富的词汇”。在词汇方面,它除了吸收数目可观的双声、叠韵等联绵词外,还运用了大量叠音词。在三百零五篇中,就有一百零五篇运用了叠音词,总数约三百五十个,出现达六百五十次左右。仅《小雅·出车》一篇,就用了“悄悄’、“彭彭”、“央央”、“赫赫”等十二个不重复的叠音词。这种现象对后世叠音词的发展和运用都有着重要影  相似文献   

13.
语言习得不同于语言学习,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分析儿童语言习得中的模仿与练习、环境、纠正错误行为、习得语言的系统性及情感等因素时发现,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叠音造词和叠音用词是汉语的重要特点.叠音造词是通过语素或音节的重叠,造出音节重叠的新词或成语;叠音用词是通过词的重叠,使词增加一些附加意义,提高表意功能和修辞效果.叠音造词同叠音用词在语音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如“偏偏”和“人人”,“兢兢业业”和“清清楚楚”,音节重叠形式是一样的,但每对中前者是叠音造词,是词法手段;后者是叠音用词,是语法手段。对于汉语的叠音造词和叠音用词的问题,一些语法论著和教材有过某些简略的叙述.本文打算在这方面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把叠音造词和叠音用词分开来讨论,着重探讨其  相似文献   

15.
运用音变构词法的理论,主要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分析了《楚辞》中叠音词的构成情况,作构词法的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指出《楚辞》的叠音词主要有象声词和形容词,其中,形容词约占87%。并从意义范围上对《楚辞》中所有的叠音词进行了归纳,发现有些叠音词虽然书写形式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却相同。同时深入分析了叠音词与组成叠音词的单音节语素之间的意义关系及叠音词的两种形式:XX式和XXYY式,其中,XX式占了《楚辞》中叠音词的99%,并对每种形式的叠音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叠词是说汉语儿童早期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运用个案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两名早期说汉语儿童1~3岁期间习得汉语的情况进行跟踪,发现说汉语儿童在1~3岁期间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叠词,且女性儿童叠词习得数量和使用频率均高于男性儿童;成人语言输入、儿童自身的模仿以及性别差异是影响儿童叠词习得和使用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叠词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大量叠词的输入有助于1~2岁儿童的语言习得,却会阻碍2岁以后儿童的语言发展。因此,辩证地看待儿童的叠词现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语言输入,方有利于儿童语言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儿童绘本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心理、性格、品行和生活习惯等.从儿童语言的简易性、形象性、童趣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儿童绘本翻译的技巧和方法.指出儿童绘本的译者应充分洞悉低龄儿童的心理、使用低龄儿童的思维、运用低龄儿童语言,这样才能译出真正合适儿童品味的译作.  相似文献   

18.
运用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从1岁到3岁期间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根据范畴理论把儿童早期习得的名词分类,对所获数据进行早期儿童名词习得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男孩女孩均对用具用物这一范畴类名称习得高于其它范畴类名词;均对亲属称谓、器官名称、动物名称、自然物名称、颜色词名称这些范畴类名词习得在总范畴类名词的习得中所占的比例相当等等。表明儿童早期名词习得受到认知结构和语言输入的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19.
清季史梦兰所撰《叠雅》,至今传本已稀,然而在辞书编纂史上,在汉语研究尤其是汉民族特有的语言形式─-叠音词语的研究上,该书均有突出的成就,属于急需抢救与整理的语言文献。本文阐释其著述之体,重在其编纂特色,同时说明它的训诂作用,以期有助于该书的历史性传播,为古代叠音词研究提供线索与参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用法建构语言习得理论框架内对一名北京话儿童01;06-04;00岁的主谓结构发展情况进行个案研究.本文把早期儿童主谓结构的发展分为单词组合阶段(01;06-02;00岁)、动词孤岛结构阶段(02;01-03;00岁)和与成人结构相似的阶段(03;01-04;00岁),通过不同阶段发展规律的描述与分析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儿童习得语言并非从抽象性而是从具体性开始的,习得过程是逐渐的,新的用法总是在原有用法的基础上加上或填充一点;早期儿童习得句子是基于词项(item-based)的,即围绕着一些具体的单词和短语来组织,而不是围绕着系统庞大的句法分类或结构,早期儿童的句法范畴是在习得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