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是继1987年、1995年后开展的第三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也称“人口小普查”,是《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在两次人口普查中间年份(即年号末尾逢5)进行的一次人口状况的简易普查,其内容、组织实施形式和数据发布时间与方法等与人口普查相似,是一项重大的国情  相似文献   

2.
徐蔼婷  杨玉香 《统计研究》2015,32(11):88-96
开展基于行政记录的人口普查被视为有效破解传统人口普查难题的途径之一,亦是顺应大数据时代充分挖掘人口行政记录资源的必然之选。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基于行政记录人口普查方法的基本框架,尝试对“完全模式”人口普查和“组合模式”人口普查的实施步骤进行解析。基于此,本文选择芬兰、奥地利、瑞士、荷兰四个国家,分普查基本情况、行政记录类型选择和基本记录库形成、已存在统计记录系统基本结构、专门组织的抽样调查设计、不同系统间的链接途径、新人口统计信息质量评估方法等六个维度,对实施基于行政记录的人口普查方法进行了国家比较。  相似文献   

3.
侯建华 《中国统计》2012,(11):29-30
人口普查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对一国或一国内某一明确划定地区所有人口进行的调查,包括收集、汇编、分析、公布或以其他方式传播相关人口、经济和社会数据的整个过程。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司出版的《人口和住房普查原则与建议(第二版)》(Population and  相似文献   

4.
印度人口普查始于1881年(也有人认为是1871年)。以后每隔10年进行一次,迄今未曾间断。1941年以前人口普查的对象是现有人口。自1941年起,改为常住人口。标准时间固定为3月1日的日出时(1971年普查例外)。以1981年普查为例,实际普查登记在2月8日至18日进行,3月1日至5日复查,以修正标准时间前的出生和死亡的人数。1948年印度议会通过的《人口普查法》规定:印度联邦政府有权在必要时向全国或部分地区发表公告,举行人口普查,联邦政府及各邦政府有权任命各级普查官员;全国所有居民都有义务同普查员合作并如实回答普查表上的各项问题;通过普查得到…  相似文献   

5.
张昆  张松林 《统计研究》2005,22(11):48-4
一、失衡的出生婴儿性别比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是目前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人口问题,这个问题是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揭露出来的。从1953年开始,我国共进行了5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普查年的出生人口和性别比如下表。表1五次人口普查中的“出生婴儿性别比”普查年份0岁男婴0岁女婴出生婴儿性别比(单位:%)195397169719264877104.8819641450950013974327103.8319821078702810022319107.6319901225490510965946111.75200076060076508529116.86出生婴儿性别比的计算公式如下:Rs=Pb/Pg×100%(1)其中:Rs:出生婴儿性别比;Pb:0岁男婴数;Pg:0岁女婴数…  相似文献   

6.
田帅 《统计与决策》2006,(21):117-118
一、研究依托的基础数据 本文所依托的描述不同省份城市化发展历程的历年城市化水平数据为以三普和五普为基础的采用联合国法结合市镇非农化水平修补的数据,该项研究的成果现已经收录在人口普查办公室2005年8月份出版的<转型期的中国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国家级重点课题>一书中的<中国城镇化水平值的修补和城市规模分布研究>(周一星、于海波、田帅)章节里,在此就不再引述.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共进行过7次人口普查 ,最近一次是在 1989年 1月11日。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 ,192 0年 8月2 8日在列宁的倡议下 ,举行全俄人口、农业与工业企业普查。第四次普查是 1959年1月 15日 ,这是战后第一次人口普查 ,普查结果 ,总人口为2 0 882 .7万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是 1989年1月 11日 ,普查结果 ,总人口为 2 8671.7万人。多次人口普查都是前苏联中央统计委员会中央统计局组织实施的。前苏联人口普查每隔十年进行一次 ,特别是战后 ,都在接近“0”的年份进行。每次普查都是由苏联部长会议发布临时性决定 ,没有固定的法律。在普查月份上 ,除 1…  相似文献   

8.
许多国家每次人口普查之后都要对其进行质量评估,计算人口普查误差,包括净误差及其构成部分(普查遗漏和普查错误计数)。通常采用先估计净误差,然后估计普查错误计数和普查遗漏。人口普查误差计算的关键是估计总体实际人口数。目前多数国家是使用基于捕获-再捕获模型和事后分层的双系统估计量估计实际人口数。最近1~2年美国提出使用基于罗吉斯蒂回归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估计实际人口数。研究结论表明:真正的人口普查误差其实是不能计算的;基于罗吉斯蒂回归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由于不受样本量限制而可以选择较多的事后分层变量,因而它优于基于事后分层的双系统估计量。  相似文献   

9.
统计要事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1984年3月26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主办,得到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赞助和支持的一次国际性的专题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中国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家统计局等单位的官员、统计学家、人口学家40余人;澳大利亚、孟加拉、巴西、加拿大、埃及、法国、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罗马尼亚、斯里兰卡、瑞典、苏联、英国、美国、南斯拉夫等18个国家的统计官员、统计学家和人口学家,以及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联合国技术合作部、联合国统计司、联合国人口司、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国际统计学会、国际人口学会、世界银行的官员和专家40余人。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统计》2001,(3):32-33
2月15日 ,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会上 ,副省长、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章猛进在回顾总结前一阶段人口普查工作时指出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 ,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 ,各级人口普查机构精心组织 ,科学实施 ,我省顺利地完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普查准备、普查现场登记阶段工作 ,取得了人口普查的阶段性重大成果。普查快速汇总结果符合浙江省人口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人普办的充分肯定 ,并在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会议上作了发言介绍。这一阶段工作 ,主要…  相似文献   

12.
统计要事     
《浙江统计》2011,(5):61-6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552300人,台湾地区23162123人。  相似文献   

13.
蔡兴华 《中国统计》2001,(12):35-35
周期性普查是我国基本统计制度之一。每十年中进行的人口普查、三产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及逢一、六年份进行的基本单位普查和1%人口抽查调查都是全国性普查,每项普查都是一个全国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而决定普查成败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满足普查需要的经费支持,所以,经费问题是关系普查成败的关键环节,或称“瓶颈”问题。造成这种棘手问题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央政府要数字,地方政府拿钱,权利与义务脱节。大凡全国性普查,都是由国家编制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其数据均是满足最高决策之需要而设置的,如第五次人口普查正…  相似文献   

14.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省情省力调查。精心组织好这次人口普查 ,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确保普查一次成功 ,是今年各级统计部门承担的一项最重要的统计调查任务。汤以伦副局长在全省统计工作会议上就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专门讲三点意见 :完成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意义重大 ,而且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首次全国人口普查 ,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任务更加艰巨 ,普查环境更加复杂。表现在 :1、查清人口总量难度大。2、经费落实到位难度大。3、工作组织难度大…  相似文献   

15.
赵国勋 《山西统计》1998,(12):35-36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以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统帅,按照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组织实施了新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新制度的实施确立了我国今后的统计工作将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每逢0年份进行人口普查,逢3、8年份进行企业普查,逢6年份进行农业普查;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随着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一些统计指标使用全面报表已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如小型批发零售、个体运或企业统计等;同时辅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科学推…  相似文献   

16.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8):104-112
人口普查中不可避免发生多报,包括重报和其他普查多报。针对当今一些国家的政府统计部门在普查多报估计中只估计普查多报或重报的问题,提出构建普查多报估计量及重报估计量的研究目标。为实现目标,采用文献解读、现场调查和抽样估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普查多报人口及重报人口的认定标准、重报人口的统计口径、多报人口的估计方法与样本多报人口数目的关系、多报及重报估计量及其抽样方差估计量的建立。使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口中心建立的人口普查微观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估计的总体普查多报率和重报率在适当范围内,普查登记质量较高;泰勒扩张法适合于普查多报率及重报率的抽样方差计算。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为全面了解普查登记中的多报问题,除单独估计重报外,还要估计总的普查多报;认为普查多报估计不重要的观点,不仅与现实情况不吻合,还会干扰政府统计部门的普查多报估计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人口普查面临的数据获取成本高、数据获取质量低、普查对象负担重等现状,明确提出由综合运用行政记录大数据资源和专门组织的调查数据资源的"组合模式"人口普查替代传统人口普查的设想。为此,以西班牙2011年人口普查为例,解析"组合模式"人口普查的实施框架和实施步骤,归纳了"基于普查前文件形成人口统计信息的初估计""基于建筑物普查实现地理信息的更新""围绕抽样调查完成详细特征信息的获取"以及"引入计数因子进行确定人口数的估计"四条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口普查向"组合模式"人口普查迈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塞 《统计研究》1991,8(6):1-7
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它是检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力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我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在同一时间内,对11亿多人口逐一进行了21个项目的登记调查。这次普查,准备时间短,只有一年半,而国际上通常准备时间为3—5年;经费少,中央财政拨付的人均普查经费只有0.16元人民币,而国际上人均普查经费最高的为10余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普查经费亦达2美元;流动人口多,全国有流动人口3000多万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可谓规模空前,困难空前。现在,举世瞩目的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已取得普查登记、数据手工汇总和10%提前抽样数据处理的圆满成功,并将取得全部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工作等人口普查工作的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19.
经济普查包括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建筑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搞好经济普查对掌握国情国力,服务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对促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统计体制下,统计调查是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为补充。因此,普查数据与年报的衔接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普查数据如果与年报差距太大,其实用价值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年报数据必须要通过普查进行检验和修正,即使在非普查年份也要以普查的数据作为参照。但是两者衔…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安排人民生活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需要,于1982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人口达十亿之多,调查19个项目,全部数据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调查登记和数据处理的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些成就,是在中国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普查人员的努力,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取得的。联合国和友好国家、友好人士对这次普查给予了可贵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