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梅尧臣的“平淡论”,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梅尧臣所指的平淡之诗,是抒发闲适、隐逸情怀之诗,但不仅限于隐逸诗人所作之诗或隐选诗。平淡是梅诗的主导风格,这并非从一开始便是共识,此观念是后人以陶渊明、韦应物之诗为参照而建立起来的。梅诗平淡风格的诗学内涵,与梅尧臣本人的“平淡论”是不同层面上的论题,区分两者的不同,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梅尧臣的诗风。  相似文献   

2.
梅尧臣是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旗手,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梅诗风格的评介却存在着重大分歧:解放后一些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几乎都认为梅诗的基本风格是“平淡”,但又限于体例,都未作具体的分析和论证;相反,一些关于梅诗的论文却对这种论点持否定意见。例如,朱东润先生认为:“尧臣是一位激昂慷慨的战士,把他作品的特征,归结为平淡,是和他的身份不相称的。”“他的目标是李白、杜甫、韩愈;他的志愿是手执长戈大戟,在诗壇作  相似文献   

3.
梅尧臣诗是我国文学审丑之先声,是宋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条件和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梅诗审丑对宋诗“力避陈熟”“以俗为雅”风格的创立起了奠基性质的作用,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梅尧臣的诗论──兼正梅尧臣“学唐人平淡处”之论[日]横山伊势雄,张寅彭译一、绪言明人胡应麟对于梅尧臣的诗有如下的评语:梅诗和平简远,淡而不枯,丽而有则,实为宋人之冠。学王右丞者梅圣俞。(《诗薮》)这段话作为梅诗的评论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是,又存在...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与梅尧臣一生互为诗友,梅尧臣诗歌创作风格特点得到了欧阳修及时的总结和评价;欧阳修分析了梅尧臣诗歌风格早、中、晚三期的特点及其变化;其晚年《六一诗话》对梅诗"闲远古淡"的概括比较符合梅尧臣诗歌风格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陈师道一生仕途偃蹇、生活困顿,生平经历与本朝前辈诗人梅尧臣有着惊人的相似。其诗歌创作也曾受到过梅尧臣的影响,如诗中追求的"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审美趣味和以此为目的所采取的创作手法则直接效法梅尧臣;闭门觅句、喜好苦吟传承着梅尧臣作诗力主于勤、精雕细琢的写作特征;另外,陈诗讲究真情实感则是对梅诗核心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梅尧臣诗中的审丑意识——兼论宋诗以俗为雅风格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尧臣诗是我国文学审丑之先声,是宋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条件和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梅诗审丑对宋诗"力避陈熟""以俗为雅"风格的创立起了奠基性质的作用,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梅尧臣的诗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党议前为清丽俊逸期,庆历党议中为激愤慨期,党议后即梅诗的晚期风格为枯淡期.梅尧臣的诗风转变和庆历党议有着极为深厚的内在联系,枯淡是梅尧臣的成熟风格.  相似文献   

9.
北宋前期,梅尧臣是毫无争议的最重要的诗人,在他现存的30卷近三千首诗里,大约有四、五百首纪行诗。纪行诗虽然包含着各种艺术手法,但从根本上说是叙事性的,正是这种叙事性给宋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同时,纪行诗的创作也有赖于政治的统一、交通的发达和文化的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梅尧臣的这些作品早已超越了纪行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是宋代梅尧臣诗歌接收史上的重要一环。他是宋代诗人的代表人物,把宋诗推向了发展的高峰。黄庭坚诗歌崇学尚典,注重对历代前贤诗歌的博采与融通。就本朝诗人而言,他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尤为明显。无论是诗歌取材,还是写法技巧,乃至审美趋向都深受梅尧臣的影响。可以说,黄诗承袭着许多梅诗的因子,诸多方面都是沿着梅诗的特性顺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许浑,字用晦,是晚唐著名诗人,有《丁卯集》传世。许浑创作涉及题材甚广,其中送别诗颇为引入注意。一是作品数量多。在许浑530多首涛中,送别诗计89首,约占17%之多,在晚唐诗人中较为可观。二是精心之作多。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指出:“唐人好诗,多在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许浑送别诗总的来看确有“感动激发人意”的艺术效果,这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理解许浑送别诗的创作及其特色,有必要先对唐代送别诗创作繁兴的背景加以阐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例析了梅尧臣“以诗代文”的种种表现形式──“以诗代书信”、“以诗代日记”、”以诗评论诗书画”、”以诗代游记”和“以诗译文”,指出其特点是运用散文的笔法句法入诗,加重诗歌的记叙、议论成分,以使诗歌的内容和功能趋于散文般宽广。由此可见,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显著特点,在梅尧臣的诗歌中已露出了端倪。从这一意义上说,梅尧臣堪称“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是宋诗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13.
在朱东润先生《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卷二十九中,载有梅尧臣连续创作的《次韵和景仁对雪》、《次韵三和景仁对雪》。此诗题似存在问题。如果诗题之“三”字原本无误的话,必当有“再和”。梅氏既然作有《次韵三和景仁对雪》诗,则其必定作有《再和景仁对雪》  相似文献   

14.
《瀛奎律髓》推崇梅尧臣五律 ,以为“宋代第一”。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从“诗味”的角度进行探源 ,认为梅诗有“味”是方回所云“宋代第一”的根本原因 ;“诗韵”是方回评点梅诗之“味”的另一说法。诗律表达之“圆熟工巧”与“自然风韵”又蕴涵着“味”。此与方回的“盛唐”诗学观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进一步阐释了《瀛奎律髓》对五律和七律两种诗体的不同批评标准 ,由此管窥方回的唐宋诗学整体观及其诗学发展史观。  相似文献   

15.
与其宫体诗相比,萧纲的行旅诗具有较独特的风格特色。本文通过对《经琵琶峡》、《蜀道难二首》等数首行旅诗的分析,证实萧纲诗在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是一位杰出的旅游家 ,他怀着对自然山水的极大兴趣 ,在寻幽探秘之中赏悟山川之美 ;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能将自己在旅游中对自然美的细腻而独到的赏悟诗意地表达出来。正是这种旅游体验和山水描写的结合 ,使得他在山水旅游诗的创作中超越了传统的写景诗、行旅诗和游览诗 ,呈现出引人注目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中期诗坛上,石延年同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一起努力求新求变。他的诗具有意气标举、雄奇豪纵的鲜明艺术风格,在多种题材和体裁上都有足以传世的佳篇警句,对于欧、苏、梅、王(安石)、黄(庭坚)乃至宋词的创作都有影响,他无愧于北宋诗文革新的前驱者和“诗豪”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梅尧臣诗歌理论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梅尧臣(1002——1061),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安徽省宣城县双溪人。以诗闻名于世。他一生“少达而多穷”(欧阳修《梅尧臣诗集序》)。其家居生活甚至穷困到“妻饿儿啼无一钱”(《日自青龙呈谢希直》)的地步。但存诗二千八百多首。他的一生,是真正诗人的一生,也是清贫穷困的一生。他的后辈如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均对他交口称颂。王安石说:“我得圣俞诗,于身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金珠”。(《哀挽诗》)从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宋代初年在以首都开封为中心的漕运四渠(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中,惠民河的地位仅次于汴河,在我国水运史上也是一条较为重要的运河。但是以往对惠民河的流经、水源、通航情况以及淤废原因等问题,都未进行过研究。本文企图根据文献资料对以上一些问题作初步的探索,其目的也仅想给研究运河史的同志提供一些资料。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提及王维,人们立即会想到他“诗中有画”的山水诗。其实,检其诗可以看出,王维的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多样,诸体均备且又众体皆长。他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边塞诗,只是其边塞诗成就为山水诗名所掩。他共留下诗歌四百余首,其中边塞诗三十余首,这个比例虽比以边塞诗擅名的岑参略少,但与高适则相差无几,高适二百多首诗中,边塞诗也只占二十余首。王维的边塞诗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边塞诗大部分创作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