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机器翻译”容易给人们造成错觉 :似乎机器——计算机可以像人一样进行翻译活动。文章就机器能否像人一样地翻译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试图通过对翻译活动的本质分析来揭示机器不能独立翻译 ,只能辅助人类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2.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不同自然语言之间的翻译。机器翻译必须具备物质基础、语言学基础、经验基础。机器翻译的特点是速度快、词典容量大,记忆功能强等。机器翻译的模式可分为传统型和现代趔。日前机器翻译存在的障碍是原语与目标语的文化差别、机器翻译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文学翻译的标准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信息化翻译工具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机器翻译变得更加智能化和普及化,大大便利了人们在不同语种之间进行信息的转换和摄取。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机器文本翻译只适用于非文学文本翻译,其在文学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分析文学文本的可译性基础上,从人机交互角度提出文学文本的人机协同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将人力和计算机优势结合,形成协同翻译,借此有针对性地改善机译系统,有效产出高质量译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尤金·奥尼尔剧本Recklessness的三个机器译本和一个人工译本为语料,从人机翻译及三种机器翻译之间两个层面展开对比。对词汇短语、句子、语篇层次的异同进行定量分析,从翻译的准确性、译文与原文语言风格和文体特征的一致性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分析三种软件在文学翻译中的差别及各自特点,为文学文本选择机器翻译提供参考,为机器翻译的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早期的翻译技术研究强调的是技术资料翻译研究,而今天的翻译技术研究涵盖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语料库翻译研究以及翻译工具等多个领域.翻译技术应用于翻译具有三方面优势:规范了翻译流程,体现出分层次的翻译,并将翻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在一起.目前翻译技术工具与翻译教学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翻译技术对于保持翻译术语、翻译文体、翻译风格的一致性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文本类型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机器可读的文本形式.  相似文献   

6.
鉴于自然语言语序的灵活性,使得自然语言知识的自动消歧很困难。提出一种机器翻译中多义词词义消歧的新方法,从语境相关素的角度着手,把人类消歧时进行的逻辑推理归结为一种便于机器操作的机械的集合运算,提高了消歧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选定谷歌作为翻译工具研究机器辅助翻译。在论证科技论文摘要机助翻译可行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机器翻译转换单位的选择,并选择小句作为机器翻译的转换单位。最后提出了机器辅助翻译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实例分析。实践证明,本方法可以提高翻译效率并保证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机器翻译诞辰至今已近70年。它的每一次进步都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密切相关。机器翻译极大地减少了简单、低级、重复人力,使译者能更集中、充分、高效地运用机器所不具备而人类特有的复杂性情境识别能力。代表机器翻译发展的现阶段水平的高级机助翻译,与人译日趋完美的结合,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翻译业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国外机器翻译研究简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国外机器翻译研究的现状、展望和存在的问题.围绕机器翻译的理论和方法论进行讨论,认为机器翻译、机助翻译、术语数据库翻译3种方法是目前机器翻译常用方法.指出了机器翻译研究中的突破口问题,旨在帮助国内读者和研究者对于国外机器翻译研究有所了解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控制性语言可实现词汇及风格的标准化,保证信息内容前后的一致性,消除歧义,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质量控制具有客观的标准可以遵循.控制性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然语言的复杂性,相应地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因而引起了机器翻译研究人员的关注.以技术规范文献的英汉机器翻译为例,讨论控制性语言的生成规则,使用控制性语言的益处及其对提高机器翻译质量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模式可以实现翻译质量与翻译效率之间的平衡,已经成为语言服务行业普遍采用的翻译模式。本文在概述国内译后编辑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译后编辑模式在影视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分析了机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并归纳出了影视文本翻译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以期为今后影视文本翻译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国内影视文本翻译的译后编辑模式是提高影视文本翻译质量与效率的重要路径,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影视文化元素的对外传播,从而加快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飞速发展,机器翻译发生了巨大变化,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achine translation post-editing,MTPE)模式也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翻译服务业的主流模式。但若要进一步提高MTPE效率和质量,还需要相应的规范和准则加持,以帮助译后编辑者识别机器翻译错误并快速决策机器译文是否需要进行编辑。通过介绍翻译自动化用户协会(TAUS)的MTPE指南的相关实践准则,并根据文本性质和受众选取适用准则指导进行了医学报告的快速译后编辑(light post-editing, LPE)实践,对医学报告文本译后编辑实践中存在的词汇错译、分词短语错译、从句错译以及段落错译、漏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指南的实际指导意义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隐喻现象是思维及语言的中心问题,而隐喻的机器理解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成为制约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技术发展的瓶颈,因此,隐喻的计算化研究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对于英语隐喻计算研究,汉语隐喻计算研究才刚刚起步.根据本体、喻体和相似性关系三者的认知结构,可以把汉语隐喻分为九种类别;在此基础上,隐喻网络模型的建构为汉语隐喻句的机器识别和分类算法提供了形式化方法;此外,从解决逻辑全知问题和隐喻的语义真值角度提出的汉语隐喻逻辑系统,则为汉语隐喻句的释义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还需加强隐喻分类识别研究,建立隐喻属性知识库,构建汉语隐喻的认知类比描述与转绎系统,改造汉英机器翻译系统并对面向隐喻的搜索引擎进行升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脑于1946年在美国发明,人们很快产生了将电脑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的想法。一门边缘学科—机器翻译(machinetranslation)—诞生了。1952年英美学者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了首次机器翻译大会。此后,一些国家多次召开了机器翻译专题讨论会。1954年初,乔治城大学在IBM公司的协助下,用IBM-7OI电脑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机器翻译试验,一将俄文句子翻译成英文。这次试验所用的机器仅包括25O个词,语法规则只有6条。接着,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在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上都进行了机译试验。但是,到1966年,由于种种原因,机器翻译曾一度处…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模糊性及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因此,翻译亦具有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体现在翻译过程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但由于英汉语言差异,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翻译目的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含糊性、不确定性,构成了人类自然语言的根本特征。德国翻译家克里斯蒂娜.沙夫纳(Christina Sch ffner)在Hedges in Political Texts:A Translational Perspective一文中介绍了五种不同类型的模糊语。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英德两种语言间的翻译为例,探索了政治文本中的模糊语现象及其翻译策略。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政治文本,尤其是政治演讲中模糊语言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翻译软件不断发展,它可以节省人力,已经成为翻译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辅助软件.本文采用人工评价和自动评测,对应用较广的Systran和Google翻译系统在四种类型文本上的英译汉译文质量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人工评价和自动评测的分值.结果表明Google翻译系统的译文质量要比Systran的高,两个系统的小说译文质量较高,体育报道的最低.  相似文献   

18.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长期存在两种此消彼长、相互竞争的方法进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理性主义进路基于规则和推演,虽然能够较好地刻画语言构造生成的无穷机制,但没有面向自然语言的大量真实文本,与人工智能处理自然语言的实际需求脱节。与之相对,经验主义进路基于词库和统计,虽然建构起面向大量真实文本的语料库,能够较好地满足人工智能处理自然语言的实际需求,但无法解释语言构造生产的无穷机制。超越经验主义进路局限和理性主义进路困境之道是将两种进路融合互补,即建构大数据与大知识双轮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新模式,从而攻克人工智能的难关,使机器真正理解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19.
波波维奇和霍尔姆斯的"元文本"理论对于翻译研究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根据"元文本"理论,文学是现实的反映,翻译是反映的反映,即翻译是一种元语言活动,翻译文本是一种元文本.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元语言活动可以揭示翻译的本质,为解决可译性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可以提高译文和译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机器翻译的发展,各种新的翻译理论层出不穷.近年来,一种新的翻译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那就是符号学翻译法.文章拟从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翻译理论和一些尝试性实践探索等几个方面对符号学翻译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