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瓦罗是继加图之后的古罗马第二位农学家。如果说加图的农业著作反映了公元前三——二世纪罗马的农业经济,特别是中等奴隶制庄园的经济状况的话,那末,瓦罗的农业著作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农业经济,特别是拉蒂芬丁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农业结构发生遽变,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此基础上城市经济亦迅速崛起,它构成新兴经济的独特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3世纪以来,海外战争使古罗马获取充足货币资金,并促进城市化运动与消费群体形成。这种以战争和权力引发的资本积累,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罗马权贵经济的本质和资本扩张的方式。在海外战争的驱动下,公元前2世纪罗马经济结构进一步遽变,小农经济纷纷瓦解,维拉和拉蒂芬丁大地产经济崛起,这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战争与古罗马经济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征服导致了罗马人财富观的巨大变化。大征服前的罗马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罗马人形成的是自食其力,重视伦理道德,轻视金钱的财富观念。大征服后,奴隶制的繁荣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动摇了罗马社会的经济基础,颓废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传入,使罗马掀起了拜金主义的狂潮,导致人们自私自利的思想恶性膨胀,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丧失殆尽,贿赂公行,政治日趋腐败。财富观念的巨大变化与罗马共和国后期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在于论述: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变革,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前提。但囿于笔者的见识,仅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土地自由买卖和农业的商品生产封建的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本生产部门的长期统一的专制主义国家。在这样的历史环境里,如果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始终是一片冰封冻结的自然经济的汪洋大海,那末,任何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出现,都将要碰到难以超越的障碍。可以肯定,没有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萌芽是不可能破土而出的。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我国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实现生产商品化,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不同意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里  相似文献   

7.
传统中国社会土地产权结构特征:比较视野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国社会的土地产权结构具有自身的制度特征.从中西方土地制度发展路径比较的视野观察和探讨传统中国土地产权结构特征可看出,中国土地产权结构特征在于国家所有权的至高无上和地权的不稳定.尽管中国传统土地产权结构特征带来了某些方面的负面影响,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影响.事实上,中国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人类经济发展的先进水平,在一个农业文明的社会中,土地制度对于先进经济水平的维持和促进作用似乎不容被忽视.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经济史上,自然经济不仅比商品经济古老,而且历时也长久得多.特别是中国,时至今日,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还占相当比重.中国社会经济这种特殊情况,是需要从历史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探讨的.这里试就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层次做个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产结构是进行观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预设,中国近代进行现代化进程的成败利钝,均可在社会生产结构中找到原因。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结构中的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等因素,在中国近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具有深刻的影响。一在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从战国时代起,作为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井田制开始解体,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发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实现了地主经济的租佃制度。地主经济的主要生产者是自耕农和租佃农民而非农奴,他们不必终…  相似文献   

10.
自然经济是贯穿西欧封建社会始终的一个重要特征.自罗马帝国晚期起,奴隶制商品经济已开始向自然经济过渡.蛮族入侵、尤其是阿拉伯人对西部地中海地区的征服,使自然经济逐渐在西欧确立了主导地位,庄园成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其经济的特性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生产是按原基础重复进行的简单再生产、手工业和农业紧密结合、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等.到21世纪时,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复兴,但自然经济仍居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1.
到公元前二世纪中叶,经过三百年的东征西讨,罗马依次走完其征服的三个步骤:统一意大利半岛、鲸吞地中海西部和蚕食东部地中海,由第伯河畔的一小小城邦一跃而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面对这些惊心动魄的罗马霸业,曾目睹罗马建立起地中海霸权的史家波利比阿乃立志撰写一部以记述罗马的扩张事业为题的《通史》,通过此书,我们得以了解罗马成功的秘诀和他的历史观.本文拟探讨一下波利比阿的生平,历史观及其治史特点.一波利比阿(Polybius,约公元前205—前123年)是公元前二世纪最著名的希腊籍罗马史家,他出身于希腊中部美加罗城的贵族之家.其父莱科塔斯是阿卡亚同盟(Achaean League)的首脑之一,他的家庭与阿卡亚同盟中的显贵有着广泛的政治联系.波利比阿少时,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且很早就参与政事.公元前181年,他随父出使埃及;公元前169—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爆发,波利比阿为同盟的骑兵长官,率军抵御罗马侵略军,但在公元前168年的皮德纳之战中战败,波利比阿等一千名出身高贵的希腊人被当作人质遣送到罗马.直到公元前151年,罗马人才给这些人质以自由.波利比阿因才识渊博而得到东征军将领阿米利厄斯·鲍罗斯的赏识.到罗马后被聘为阿·鲍罗斯的幼子,后来毁灭迦太基的小  相似文献   

12.
满族早期社会的特点祁美琴一、满族早期社会经济结构的独特性(一)生产的多样性。即狩猎、采集、渔猎、农耕以及部分手工业并存的状况。我们知道,在自然经济阶段,采取何种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是客观自然环境。早期满族人一直生活在山海关以外的山峦地带,在那里既有高山...  相似文献   

13.
在有关罗马共和国政治生活性质的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通过对公元前190/189年罗马共和国主要政治机构(执政官、元老院、人民大会等)的权力、在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军国大事的突出地位让执政官和元老院占据了政治舞台中心,君主制和贵族制的因素表现得更加活跃,但人民大会与保民官的作用和它们所代表的民主因素,仍然是罗马共和国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波里比阿视罗马共和国为混合政体的理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一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几点新的认识 :(1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欧的封建城市都滋生于封建自然经济之上 ,并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有着与封建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相适应的方面 ,两者在城市基本属性、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体现出的差别并不具有本质意义 ;(2 )该文所论“城市不能有效涵容农业人口”、“职业构成简单”等总体特征与中国封建城市呈现出的人口众多、市场繁荣的表象及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等历史事实相悖 ;(3)中国封建经济结构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 ,其自给程度相当有限 ,因而商品经济必然较之西欧封建时代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这在事实上就为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宗佩民在《经济学周报》15期撰文说:把自然经济解释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不科学的。自然经济应指在没有经济干预的条件下,经济现象内在的规律自发起作用的一种经济形态,因此其经济现象是“自然”的。显然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现象,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价值规律自发起作用的部分也属于自然经  相似文献   

16.
一、传统农业与传统农业改造传统农业是一个经济概念。它有三个重要的经济特征:第一,共农业生产技术长期保持不变;第二,与投入的劳动量相比,农业的生产成本过高,即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太低;第三,其在社会经济联系上,保持着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因而导致过低的农产品商品率。传统农业又是发展中国农产品的主要供给者。由于农业生产技术长期维持不变,有限土地  相似文献   

17.
在繁茂芜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隐伏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而透过现象,去探求和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则是每一个有志于经济理论研究者奋发突进的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朱剑农,从1927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读物起,就把探求和揭示客观经济规律作为己任,始终不渝地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理论,在关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土地制度方面,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以及在农业经济学方面,进行了长时期的深入探索.他从社会实践出发,搜集大量现实材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纵向吸收前人的思想精华,横向把握经济理论发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十一到九世纪,希腊由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铁制工具的使用与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希腊社会生产力迅速的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中的矿冶、制陶、造船等行业相当发达,商业也日渐繁荣,  相似文献   

19.
小农经济与传统农耕社会的有机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政治理论和经济视角来看,传统农耕社会的管理是有序的。小农家庭经济是农耕时代政府财政最大化的选择,小农经济有效地抵制社会运行中的经济和社会风险;历史上“人多地少”并不是农业的问题;农耕社会丰富的国家调节手段,采用了行政、财政、社会结构、文化等的手段来维持社会的平衡,这些都表明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农耕传统不能简单地与“落后”、“愚昧”联系在一起,它的社会运行是相当有机的。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度在中国销声匿迹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东山再起,不但成为中国城乡经济中十分活跃的成份,而且对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人的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前景如何,不仅是理论界关心,大大小小的老板们自身也感到困扰.本文旨在通过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同整个宏观经济活动关系的分析,提出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基本思路.一、雄厚的经济实力:国民经济中不容小视的力量在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来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个体经济一直是作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