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期间,纪念七七事变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的重要议题,涉及报刊的相关议题设置及时局变动下报道框架的调适。抗战语境下,中共党报的"七七"报道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为主线,不断根据内外形势变化加入新的内容。其极具舆论导向性的新闻报道与评论,着力呈现了中共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边区的模范形象,向世人展示中共为代表的中国进步力量。同时,《新中华报》与《解放日报》亦体现鲜明的党报特性,其"七七"纪念报道基本反映中共对时局的研判,折射了战时国共关系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2.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抗战实力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密切关系。为准备对日作战,国民政府经历了由经营西北后方根据地向以西南为重点的战略大后方的转变,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式确立了以四川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此后,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动,又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宣告结束。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初步探讨了"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3.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方式、形成过程等,与其他抗日根据地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和山东敌我力量的变化,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一个变化过程,历经与国民党合作建立共同根据地、以我为主和共建根据地思想并存、确立“独吞山东”战略并积极实施等三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具有山东特点的发展之路。山东抗日根据地在中共抗战时期实施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及战后实施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是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创造性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领导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和山东党政军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坚强执行力。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的史实是中共在全中华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砒柱作用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4.
9月3日北京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表长篇重要讲话。 江泽民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正确的战略指导和牺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中华民族”概念为思维基础的“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和有关话语,大约流行于20世纪30—40年代。它包括“危机即转机”、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为其内在依据和自信根源、坚持抗战并争取胜利为其前提和关键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在抗战期间的流播,不仅反映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危亡关头迫切需要自信的特定心态特征,还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整体的现代认同,并参与促成了党派利益和狭隘意识形态的现实超越,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广泛建立和发展的深沉的精神基础,其影响延至于今。  相似文献   

6.
河南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局势变化及战略作用学术界鲜有论及。以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战略布署及战争形势的演进为背景,论述了抗战爆发以来,河南战场的局势变化及阶段分期,分析了整个战局的特点及战场失利的原因,肯定了河南抗战对武汉会战的有利配合,客观评价了抗战初期中原地区的正面战场.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作为中华民族利益忠实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运动中的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促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和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战的重要战场,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一化三改”战略、“赶超战略”“中国建设两步走”战略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三步走”战略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新三步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过程 ,并总结了我党进行社会发展战略决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状态下,既有全局战略,又有局部战略,二者多能形成良性互动。学界多关注前者而对后者有所忽略。中共鄂豫边区党委在抗战最后阶段施行的“以巩固为中心”发展方针便属于局部战略。考察这一局部战略之历史演变过程,能为学界深度认识中共敌后抗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严峻抗战形势下的陕甘宁边区,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战时特点,其中"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即是其特点之一.在抗日的大形势下,这一特点的出现有边区政府大力投入群众教育困难重重的原因,也有干部是群众的先锋的因素,同时也能达到中共发动群众,控制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逐步形成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伟大战略构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将实行国家工业化政策”;全民族抗战爆发至解放区战场对日局部反攻前,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使中国成为工业国家;在对日全面反攻阶段,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对新中国经济建设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战以降,国内各阶层始终关注对日反攻战略的推进,国民政府也不断调适其对日反攻战略。在此态势下,1945年4月日军发动“湘西会战”,欲达到摧毁芷江机场、压迫国民政府屈服、避免日后陷入多线作战、掩护桂柳等地军队撤退之目的,为防卫其本土服务。中美空军尤其是空军第五大队英勇战斗,始终掌握制空权,力图构筑陆空协同作战体系,战绩突出,是湘西会战取得胜利的关键保证。国民政府以会战胜利为契机,命令军队转入对桂柳等地的反攻,标志其仓促调整并实施对日反攻战略。国民政府此举与中共在敌后实施的普遍的局部反攻,协力推动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由此也凸显了湘西会战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抗战初期关于战争前途及指导方针的舆论背景,从战略方针、战略地位和战略法宝等方面论述中国共产党抗战决策的历史依据,进而分析了中共抗战战略的特色与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难,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推动下,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尤其“八·一三”事变后,日寇的侵略直接威胁了蒋介石国民党的腹心地区,代表美英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被迫抗战,于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由于统一战线内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因而,对抗日的态度也就不同。这种不同,集中地表现为:以蒋介  相似文献   

15.
本分析了抗战初期关于战争前途及指导方针的舆论背景,从战略方针、战略地位和战略法宝等方面论述中国共产党抗战决策的历史依据,进而分析了中共抗战战略的特色与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战时日方资料《中共概说》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共概说》认为,中共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重视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战;重视党领导一切的原则,成为中国抗战的核心力量;重视依靠和发动群众,受到民众拥护,深得民心,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可以说,该书在一定程度上预言了中国的未来。中共抗战的历史经验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和民族的支持.做为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战争迫近之际,积极支援中国抗战,其目的是利用中国束缚住日本的手脚。避免其东西两线作战,以保证苏联的自身安全.为此,在抗战爆发后,苏联在物质上、道义上乃至人力上大力支援中国抗战。苏联从利己的需要出发,为了让中国束缚住日本,便紧紧地抓住蒋介石.一方面为迎合他消灭共产党的野心,不断地贬低限制中共的活动,甚至以牺牲中共的利益来换取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另一面,大量地向国民党政府提供军事援助。这反映了苏联援华的实质是民族利己主义.另外.苏联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对中国的援助是以损害中国人民的主权为代价的。1941年的《苏日中立条约》、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所规定的诸多条款,都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总之,在抗战期间、苏联对华政策的国标主义完全让位于民族利已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共的对美外交述略王安平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国际上各种政治势力基于各自的不同利益,都关心中国战场和中国国内抗日武装力量的团结,这种有利形势,使中国共产党走上国际政治舞台成了历史的必然。抗战前期,因国民政府的新闻封锁和...  相似文献   

19.
“先德后日”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英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战略原则,实施这一战略就要求在远东地区“保持中国于战争之中”.在极其艰苦的抗战条件下,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完成了“先德后日”战略对中国牵制日本陆军主力的要求,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中国对日本战略牵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正确指导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中共新闻媒体对重庆大轰炸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新闻媒体<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以大量通讯、特写、评论和时评,报道和揭露日军轰炸重庆的残暴罪行,讴歌中国空地部队对日军轰炸的英勇抗击,激励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信心.同时也对国民党政府在群众组织发动和防空设施管理方面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中共新闻媒体对重庆大轰炸的报道,对于推动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