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了“文革”十年的冰冻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大批纯文学期刊创刊或复刊了,文学期刊的园地显得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当时的中国文坛,可称得上纯文学期刊的一统天下。至80年代中期,文学新刊纷纷破土,新创刊的文学期刊不下六十种之多.出现了文学期刊的又一次繁荣。其中除纯文学期刊外,已出现了一些通俗文学期刊。至此纯文学期刊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了。到了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一些纯文学期刊在文坛上消失了;一些纯文学期刊则增设了不少通俗、纪实性栏目,刊物的性质由纯文学变得雅俗共赏了;一些纯文学期刊则不再姓“纯”,而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 ,文学是作者和读者的互动语言交往 ,语言共识空间的形成是文学作品艺术价值实现的保证。当前导致纯文学危机的因素很多 ,但深层原因是纯文学与读者的语言共识空间的萎缩。导致这种萎缩的原因有外在于文学的 ,也有文学的内部原因。明了当前文学现状 ,在有望迎来纯文学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学观主要有杂文学观和纯文学观,这两种文学观在西方现代文学观的强烈冲击下,仍然得以延续。阮元的纯文学观、章太炎的杂文学观、刘师培的纯文学观与杂文学观都与传统的杂文学观和纯文学观密不可分,可谓传统文学观的现代余绪。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背景中的中国纯文学李广仓目前,由于大众文化的风行,文化领域内的诸多问题被提了出来,其中我国当代纯文学的命运问题被许多批评家所关注。1986年以来,由于读者减少,一些纯文学刊物生存维艰。文学出现危机,失却轰动效应,已成为文学界的一一:句行话。这...  相似文献   

5.
清末以来,通行的吸纳西方的"纯文学"散文观念"感性""抒情""审美""艺术""娱乐"本位,肢解了传统正宗"大文学"散文观念,古代散文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纯文学"散文观念的附庸和注解。传统正宗"大文学"观念,散文不是"纯文学",只是"学术"整体之一面,不是脱离"学术"体系的存在。应深刻反思古代散文研究脱离"学术"体系之弊,"纯文学"散文观念不是唯一正确的散文观念,应充分体认、尊重并重新建构传统"大文学"散文观念,复归传统,走"返本开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诗文化的衰竭和小说文化的张扬,推动近代崇高艺术的发展。小说维度纯文学观的审美超越性,形成其区别于通俗小说的显著的时代特征。对小说本质的认定,是纯文学观终极关怀的突出表现。近代纯文学观的小说维度建构,展示了新小说家追求小说文体独立的文学批评进路,并体现出中国小说观念自身的矛盾和新小说家文体探究的曲折。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在祛杂存纯的文学追求中抒写一代学人观念建构的曲折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其思想的承载性。然而追求高效益的当代社会,纯文学早已没有了接受市场,这就要求文学与其他艺术领域相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在受众群中传承文学的文化思想与情感。通过将文学与绘画、动漫、音乐、舞台剧、影视、旅游、城市建筑、产品设计等艺术相关领域进行结合,将巴地精神与文化尽可能融入人们生活的各方面,用文学提升当代巴地人生活情怀与文化思想,完成文学在新时代的文化传承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学艺术的发轫期──春秋时代风格考论姚曼波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历时二百四十多年,在我国文学和艺术发展史上,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一页。我国的纯文学之祖、抒情诗的渊薮──《诗经》中的精华“国风”大部分产生于春...  相似文献   

9.
《微型小说选刊》坚持做到“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方针,在栏目的设置上做到适应社会生活和读者阅读需求变化,紧抓精品意识不放。实现了“纯文学刊物也能畅销”这一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底层”是社会学概念,本与“纯文学”不相干.但从观念反思的角度看,文学与社会的不相关,恰恰是1980年代中期形成、日后则愈显狭隘的文学观的产物.在某种转义的意义上,“底层”和“纯文学”重新建立起的相关性,将使日益被实体化的“纯文学”观念释放出新的意义,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其当初执意祛除的伦理性、政治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11.
"纯文学"源出十九世纪西方的"纯诗"、"纯艺术"等唯美主义思潮.中国古代文、史、哲统称为"文";"五四"时期提出"纯文学",旨在与"史"、"哲"分家以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新时期再度提出"纯文学",旨在与"政治化"分家以摆脱文学的"政治工具化"处境.它在中国两度兴起,都有积极意义.但不能因此抹煞其特定时代、特定思潮中的这种属于特殊美学范畴的特性.而文学则是具科学性与普遍性的美学范畴."纯文学"远较文学的内涵要狭窄得多.因为它并不具备科学性与普遍性的美学范畴品格.把它当作具普遍性与科学性的美学范畴并取代了文学,使文学"纯"到脱离现实时代与人民生活的地步,必然会因取消文学的"人学"本质而导致文学自身的生存危机.文章指出"纯文学"的生存危机源于这个"纯"字.并列举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实论证了过"纯"的危害性.据此呼吁"文学就是文学";必须抛弃这"纯",回归"文学是人学"这一本质自身.作为"人学"的文学,只要真正关注时代,关心政治,关怀人民及其命运,必然会得到人民热爱与支持,永葆艺术的青春.不会产生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被誉为阳春白雪的纯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商品经济的大潮和正在转型的社会形态改变着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加剧了人们审美心理的世俗化,那些急功近利的、直观的、轻松或消遣的娱乐形式大受青睐;需要沉思的、追求意义的东西倍受冷遇,因此纯文学的生计日蹙也是必然的现象。然而,文学并非没有热点,在纯文学走向低谷的同时,通俗文学却占尽风流。通俗文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追求娱乐、闲适、消遣的欲望,使其拥有各个阶层、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群。通俗文学“通”到车站码头、工棚田头,“…  相似文献   

13.
作家把自己关在蜗牛壳里,就自己的身边琐事娓娓而谈,宣泄个人的怅惘、烦恼、淡淡的哀愁.虽然是作家本人真实的自我暴露和自我反省,并富有抒情意味,由于它回避了社会矛盾,游离于人民群众,已经越来越不能维系人心.尽管这类文学作品一向自恃为日本文学的正宗,一直在文坛上高视阔步,并且有一个自命清高的吓人的招牌:纯文学;它已逃不脱日趋衰落的命运.作为纯文学的最高奖—芥川奖,在1982年竟连续两届评不出获奖作品,就道出了此中消息.日本较大的纯文学月刊杂志大约有七家,它们的读者加在一起,也不过八万人,远远赶不上任何一份通俗小说月刊的销路.这些事实都说明了纯文学作品面临的严重事态.  相似文献   

14.
纯文学边缘化的处境已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式微的原因既有其自身审美特质的因素,又有外界其他文化形态竞争的影响。为此,纯文学作家应当适当调整自身创作,在不失其本质意蕴的前提下放下自傲的架子,与多媒体等数字化媒介适度融合,贴近广大读者,方能找到一条宽广的出路,创作出既有较高审美品位又得到大众认可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5.
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的最大差异在于其对社会大众心理愿望的肯定与折射。本文通过从对西方通俗小说诸多类型及其传统母题的分析 ,探讨其对社会大众心理层面的积极影响 ,从而确立通俗小说的社会心理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文学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一方面受八十年代及以前的纯文学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之后大众文化的勃兴,文学呈现出一定的消费特征。无论从环境、观念还是作品内容看,九十年代都是此前纯文学理想到新世纪文学消费的过渡,其分别体现在文学环境的异质性特征、文学观念上媚俗与反媚俗的对抗以及文学创作实践中的断裂与承继。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对纯文学而言既有危机也有生机。其危机表现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上纯文学生存空间的变化:纯文学自身阵地的缩减,一些依托于大众报刊的文学副刊消失,没取消的报纸副刊由过去的文学性向新闻性、消闲性转化。新的机遇则是:以数字化网络为核心的媒介融合,特别是网络和手机短信与传统纸质大众传媒的融合,使纯文学的生存和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与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关系很少有人研究,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主义语境下,纯文学的品牌效应逐渐成为纯文学与大众连通的重要通道。当前纯文学的品牌建构主要从地域界定、名刊丛书打造、文学活动宣传等方面展开,而对新生作家公众形象的展示较为欠缺。同时,本应成为文学品牌建构主要助推力量的文学批评仍然以学院式的“职业的批评”为主,难以参与到更广泛的公众文化空间,故“以人为本”的纯文学品牌的建构需要更多新鲜生动的“新闻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要在产业化视阁下进行民歌精品化创作,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明确它与以往纯文学中的精品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它应当是一种既有高超的艺术水准,又有良好的市场效益,能够做到专家叫好与市场热卖双赢的现代消费性新民歌.具体而言,它必须是开放的民族风格、浓烈的时代气息、鲜明的艺术个性与良好的市场适应的"四个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