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自发表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历来的批评要点主要针对自由民主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福山对黑格尔承认理论和科耶夫的历史终结论的片面理解。而福山建立其理论所基于的人性概念则为人们所忽视。深入分析福山的人性概念,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和透彻地认识福山的错误所在,同时也为反思当代发生的科技革命对人性的异化,以及由此对政治和公共伦理产生的重大影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9):143-148
杜威是美国进步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也是美国民主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教育与民主政治的结合,在他看来,既是必然趋势,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方法。本文拟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观与进步教育思想入手,分析其民主主义教育原则论,教育无目的论和教育即生长论,旨在阐明作为"美国天才的最伟大最完全的体现者"的杜威民主教育思想在美国教育思想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及其今后的命运问题,是世界上思想争论的重要核心。美国国务院政治设计处副主任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一文在这方面是很典型的,它不仅成为美国而且也成为欧洲激烈辩论的对象。该文作者从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立场评估今日的现实时,深信完成人类思想进化的阶段已到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已完全彻底地战胜与之竞争的各种思想流派,其中也包括共产主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末 ,美国学者福山提出所谓“历史终结”论。其实柯耶夫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预言了具有精神理念的“普遍历史”的完结 ,而这种有开端和终结的“历史”观念来源于十二世纪的一位灵知人约阿希姆 ,作者通过对“理念”历史来源的追溯 ,对“历史终结”论提出疑问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自由的民主似乎成了“仅有的游戏”,以致福山将自由的民主宣布为“历史的终结”,但这种胜利并不意味自由的民主摆脱了危机。自由的民主提供了相当有限的民主,仅仅要求周期性的公民投票和低水平的政治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并没有解决经济不平等、群体差异和民主参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福山认为,冷战结束并非仅仅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结束,而且是历史的结束。其理由有二,第一,福山从黑格尔的历史观出发,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意识形态的演化史,意识是事物发展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相似文献   

7.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借鉴了哲学家关于普遍史的思想,但没有注意黑格尔的普遍史思想的客观唯心论的基础.历史发展的方向性也不等于历史的终结.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历史不可能终结,即使是政治形态的终结也带有乌托邦的性质.自由民主制度对于统治合法性具有普遍的意义,是政权稳固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因素.但是,自由民主制度本身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中,同样应当允许不同形式的尝试和竞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提出了一系列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新观点。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他强调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建设,最根本的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着眼。判断新的制度是否成功,不是看制度的条文是否新颖,而是在实践中审慎地观察它的功能和效果。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核心。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着重点是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创新的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体制创新,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9.
余金刚 《社科纵横》2010,25(8):9-10
操作性党内民主主要是指党员定期选出党的领导人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某些党员可以通过争取其他党员的选票而获得党的领导职位。这样一个概念强调的是党内民主的切实可行性。这一实践路径是由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性质和模式及中国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首先,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性质在于它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和推动的;其次,中国民主化的模式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体制内模式;再次,从中国的社会现实来看,历史上的中国缺乏政治民主传统,就现阶段而言,也没有发育出作为民主政治土壤的公民文化,而且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只能先从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始,走一条从党内到党外、从高层到基层、从精英到大众的渐进模式。操作性党内民主主要应体现为差额选举,以差额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操作性党内民主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原则,是有效整合党内不同政策取向和思想分歧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党内民主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政治发展是不同类型国家都面临的问题。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是人民民主。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相比,中国政治发展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都存在一定滞后性,这需要从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中进行反思。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战略进攻”相比较,用“政治发展战略退却”来描述当今更为合适。政治战略进攻,脱离了中国社会历史现实和国情,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罗曼蒂克式的政治发展;从浪漫主义的政治发展经过改革、退却到不合格的不完全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一种趋向于现实主义的政治发展;从多元政治主体关系中谋求以社会主义政治为主导和定向的政治变迁,是一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和合主义的中国式的政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化论"是近年来一些政治学者为探索中国实现政治民主的具体途径而提出来的、在尊重执政党权威合法性与现行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基础上的政治发展战略设想.它主张通过发展党内竞争性的民主机制,来引导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相对于民主问题上的西化论而言,它更具有温和性、渐进性与务实性.本文试图考察这种思想主张的基本观点、产生的背景、内部两种观点的区别与各自的可行性、知识分子与决策层对这一思想主张所作出的反映,并进而分析它对中国未来政治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民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是社会民主,这一思想同他们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列宁强调国家形态的民主,继而确立民主集中制,并且把重心放在集中上,这同创建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俄国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有关.值得重视的是,列宁后来在思考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主时,提出了"半国家"的重要思想,这是对社会主义背景下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贡献.它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民主集中制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显然已经不在集中了,党员的主体地位、权利的享有、集体决策、对权力的监督等,成为治党和治国的突出追求,而这正是我们党在追求科学发展中推动政治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13.
张君劢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大华 《浙江学刊》2008,1(2):64-71
张君劢的思想主要由三方面构成,这就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经济上的社会主义.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大致经历过三个时期的演变.五四时期,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和主张.三十年代初,在吸取俄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欧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经验以及教训的基础上,他主张以国家社会主义为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根据张君劢的解释,"国家社会主义"是"将公私经济立于国家之下,以造成我国之集合的经济".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了五四时期所持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立场,强调实行社会主义要顾及个人的基本自由,使社会主义与法律(保障人权)、智识三者结为同盟,并认为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并不构成矛盾,也就是说,完全可以在民主政治下,通过改良的方式,逐步走上社会主义,而不需像苏联那样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然后运用政权的力量,来推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9,(12):133-137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提出是从美学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观照。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内在逻辑由其现实、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四个方面有机构成。从现实逻辑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是回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的合理尝试;从历史逻辑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理论逻辑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可以用"力本身的方向、大小及作用点"的理论模型来进行阐释;从实践逻辑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是根据一定的美学原理,把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升华为一定社会的普遍理想与共通情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5.
陈安民 《求是学刊》2013,40(2):157-163
王夫之的历史借鉴思想在《读通鉴论》中有集中的体现,在其卷末"叙论"系统的论述和文中个案评述的结合中呈现出独特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注重史学在历史借鉴中作为中介的重要性,强调对历史借鉴的自觉意识,阐释了历史借鉴的辩证方法,指出了历史借鉴的广泛性。这一内容丰富而有机联系的历史借鉴思想,对于治国安邦和修身治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弗朗西斯·福山是最有天赋和最独具匠心的社会学家之一。 1 989年 ,当《国家利益》杂志发表了他的著名文章“历史的终结”① 以后 ,他就闻名遐迩。此后 ,福山教授出版了 4本书 ,其中每一本书都阐述了新的问题并立即成为学术辩论的中心 ,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兴趣。哪里有辩论 ,哪里就有批评。不能说福山的著作在学术界得到了一致的响应。例如 ,他的书《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② 是上述文章的发展 ,引起了一系列极具批评性的评论。后来 ,福山在《信任 :社会美德与繁荣的创造》③ 一书中 ,出色地分析了各种不同社会类型的社会心理特点 ,并指出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跳出"冲击一回应"模式、"传统一近代"模式、帝国主义模式这三种西方中心主义诠释模式的影响,论证了王船山民族观已实现由传统的文化民族观向近代政治民族观转化,说明了船山的民族观具有政治民族主义的思想萌芽,并强调这种政治民族主义思想萌芽体现在"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异类间之"的民族自决论、"彼无我侵,我无彼虞"的民族关系论、"天下交相灌输"的民族发展论三个方面,从而揭示了船山民族思想的近代意义以及与同时期欧洲近代思想的同质性,以思想历史的真实性证实中国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自我表达.  相似文献   

18.
唐永亮 《日本学刊》2007,1(2):133-144
中江兆民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国际政治思想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兆民前期的和平主义思想是明治时代极有特色的国际政治思想。本文以文明观和其代表作《论外交》为切入点来探讨兆民前期的国际政治思想。文明观是兆民看待国际问题的出发点,他的文明观有别于主流的欧洲中心主义文明观,是批判的多元的文明观。《论外交》一文则基本体现了兆民前期国际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即以“道义”为旗帜,偏好于经济发展的理想主义、和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祀孔典礼名为激励"抗战御侮",实则推行三民主义儒学化、孙中山孔子化与塑造新权威的政治意图。其经过"党国"的演绎成为一种社会场域,在朝野上下引发了不同向度的强烈反响。从政治仪式的"治术"看,其成功地在短期内将"党国"的统治权威、秩序与正当性渗透进了社会生活。从仪式政治的"治道"看,其昭示出"党国"力图建立"党治"与"礼治"合一的等级政治模式,但这并不符合救亡启蒙、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国家祀孔典礼的有术无道,意味着"党国"在政治整合与社会动员上,以丛林法则对待政治公共权力与社会公共权力的博弈格局,排拒应有且可有的历史智慧和民主精神,从而自酿了政息人亡的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决心推行廉洁政治源于他对满清王朝官场腐败的揭露以及对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初官场现实的忧虑。基于"天下为公"的"官为民仆"思想和基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道德修养论,是孙中山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从"法律为纲"的思想出发提出依法治国的构想,从"主权在民"的思想出发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监察制度,从"任人唯贤"思想出发建立官吏选拔考试制度,是孙中山廉政探索的具体制度设计。从自身做起,当好表率,在行为实践中躬行实现廉洁政治的理想目标,是孙中山廉政探索的个体道德实践。孙中山的廉政探索,对于我们当今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