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出人意料的词典──评《标点符号词典》高兴现代汉语书面语言总共使用有十多种标点符号,仅仅由此便能编一部词典吗?我想,许多人会像我一样认为不能。然而安徽大学中文系袁晖先生居然主编了一部《标点符号词典》(以下简称《标》),而且有400多页、50多万字的...  相似文献   

2.
公文格式有很强的规范性 ,从眉首、主体至版记的各要素都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下分别简称为《办法》、《格式》)的规定予以标识。解放后 ,由于《办法》与《格式》几经更改 ,公文写作教材滞后 ,因此公文格式写作弊端颇多 ,较常见的有 :标点符号的标识、数字的使用、字距与行距的安排等。下面拟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规定 ,并结合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谈谈辨正的意见。1、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是时代的一大进步。随意使用标点符号 ,则是初涉文秘工作者的一大通病。出错较多的地方 …  相似文献   

3.
(一) 当今,在多种文体、多种审美效应并存的小说界中,存在着一种不以理想的高度和高雅的气质取胜,而以讽刺、幽默、变形、怪诞见长的小说。象冯骥才的《三寸金莲》,《神鞭》、《阴阳八卦》,吴若增的《脸皮招领启事》、《肚子里的拖拉机》,蒋子龙的《找帽子》,高晓声的《钱包》、《青天在上》,陈村的《美女岛》、《一天》,李国文的《危楼  相似文献   

4.
朱凤英 《阴山学刊》2002,15(2):84-85
丁尼生的名诗《鹰》中 ,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从音韵节奏、词汇选取 ,及至标点符号 ,无一不经过深思熟虑。读者的视听感官得到调动 ,诗的象征意义也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5.
1951年9月,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原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四十年来,文字书写和书刊排印已由直行改为横行,标点符号用法也有了某些发展变化,因此,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  相似文献   

6.
张雁 《齐鲁学刊》2007,(3):103-106
《围城》语言的陌生化主要是通过转换词义、临时仿造、调整语序、拆解词语、超常搭配等方法实现的。这些用法,一方面是作者真实感受与体验的语言再现,一方面也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为之,在语言运用上具有多方面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炳海 《学术论坛》2012,35(3):37-40
《山海经》中出现的南方土著往往具有奇形怪状的体貌:黑色皮肤或躯体、器官超常发育,而以头部及头部器官的超常发育最为明显。器官的超常发育,有数量增多和体积加大两种类型。《山海经》中南方土著的生理缺陷集中在脚部,有的是畸形,有的则是一足或无脚。上述奇形怪状的体貌,生成于先民对南方地域属性的设定,出自联想和想象。先民把南方视为天地的中心,太阳对人垂直照射,这种设定是各种联想和想象得以展开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诗歌中的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这是在当代诗歌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标点手段,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其特点在于:根据表达的需要。故意偏离语法规范,最大限度地在诗歌中少用标点符号,最有效地利用诗歌出现的极为有限的标点符号来实现作者的修辞意图。  相似文献   

9.
先锋小说为了追求艺术语言的陌生化效果,达到与现实生活的疏理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再创审美意象,他们使用了一系列的方法,使小说语言与日常语言区别开来,即语言标点符号的超常使用、句子的情绪化顺序、词语的新组合与搭配、叙述态度的“客观化”等,使普通语言产生一种异质的效果,造成文本结构的外在形式的变异、意象的情绪化流动、形象的新组合与超常搭配以及异乎寻常的叙述态度等,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真正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载叶瑞汶《对苏轼佚文<叶氏宗谱序>的考证》一文(以下简称《考证》),作者称他于1992年春在浙江义乌农村看到《义乌南阳叶氏宗谱》,中有苏轼撰《叶氏宗谱序》与苏洵为翰林学士叶道卿遗像所作的《像赞》并附有原文影印件。《考证》经过考证断《序》与《赞》为苏轼、苏洵作,实际上却并未作认真的、扎实的考证,甚至连最基本的人事关系都弄错了,故作此文以辨之并就正于叶氏及方家。《考证》谓:“为了讨论问题方便,将苏轼父子的佚文公布如下,其中的分段、标点符号和括号,系作者所加”,然其断句、标点均有错…  相似文献   

11.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全国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尤其是能力要求作出了解释.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明确指出,语言知识着眼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说明》列出了该部分十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归纳起来,这部分试题的考核内容涉及语言、文字、词汇、语法(短语、句子、句群、标点符号)、修辞.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以及文言翻泽,《说明》把它们列入了其它部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也就是说,同学们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而不能依赖老师的批改。一篇作文写完后,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仔细甄别、推敲,做到精准运用。在一次一次的修改中,自己的作文水平无形中也就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也就是说,同学们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而不能依赖老师的批改。一篇作文写完后,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仔细甄别、推敲,做到精准运用。在一次一次的修改中,自己的作文水平无形中也就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快乐青春》2020,(1):29-3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也就是说,同学们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而不能依赖老师的批改。一篇作文写完后,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仔细甄别、推敲,做到精准运用。在一次一次的修改中,自己的作文水平无形中也就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也就是说,同学们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而不能依赖老师的批改。一篇作文写完后,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仔细甄别、推敲,做到精准运用。在一次一次的修改中,自己的作文水平无形中也就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天津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津味”写作。“津味”的酿造 ,首推冯骥才。他在 80年代中期发表了“津味”醇厚的《神鞭》和《三寸金莲》,并产生较大反响。后来 ,他又写出长篇小说《阴阳八卦》、《俗世奇人》。冯骥才之外 ,倾其全力经营“津味”写作的作家 ,就是林希了。自 80年代末起 ,林希潜心于天津历史题材的创作 ,迄今已出版多部长篇和 4 0余部中篇小说。他的小说大都取材于清末民初至抗战胜利前后的旧天津 ,内容主要为三个层面 :一是家族系列 ,包括长篇《买办之家》、《金枝玉叶》、《桃儿杏儿》及中篇《小的儿》、《蛐蛐四爷》等 …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20世纪,社会记忆研究依然与无意识记忆(unconsciousmemory)和超常记忆(spura-humanmemory)研究同义(或许内化了,但却是以自我遗忘的方式)。以主体为中心的记忆运用了无意识记忆和超常记忆的机制,但这种机制不受以主体为中心的记忆的控制。记忆的稳定性和源于记忆的社会层面的对个人认同的潜在瓦解,在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著作、普鲁斯特的自传体文学中,  相似文献   

18.
王蒙季节系列小说标点符号用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文史哲》2004,(5):76-82
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表现了作者一贯的语言狂欢特征,其中标点符号的独特用法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使小说语言更加口语化、更富有节奏感和画面美,创造了标点符号与小说语言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这些小说里,标点符号不仅是断句的标志,而且使语句更传神,有时甚至跃居于文字之上,形成一个又一个以某个标点符号为中心的语流。标点符号一方面贴切地帮助语句精确地表达意义,另一方面又给语言增添了立体感,某些章节由于标点符号的出色运用而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使无声的阅读有了朗诵的效果。小说中一排排惊叹号使得语言高潮迭起,激情澎湃,无数的问号造成一种凝重、深沉的气氛,表现出作品的理性色彩,若干省略号的独特用法使小说庞杂的内容得以删减,疯长的语言得到控制。与其说王蒙特殊的小说题材和语言风格决定了标点符号的运用特点,不如说是那些具有强调意义的标点符号遇上了一位善于制造语言强烈色彩和夸张效果的作家,王蒙使小说文字与标点符号相得益彰,标点不再游离于句子之外,标点符号不仅是语言形式上醒目的符号,也是内容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2004,(3)
杨作书在《青海社会科学》2 0 0 4年第2期撰文《对我国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理性思考》指出,国内居民储蓄意愿强劲、储蓄额居高不下,是由社会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居民收入增加;(二)制度性变迁的心理预期使居民存款的预防性动机增强;(三)资金不能及时向消费分流、向投资转化;(四) 1 996年以来连续八次降息使名义利率低、但实际率高,居民储蓄仍有利可图;(五)非居民性资金流入。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念来认识国内居民超常储蓄现象的正负效应,使我们对这种现象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国内居民储蓄超常增长的正效应:第一…  相似文献   

20.
祝贺与期望     
<正> 一个刊物的成长和发展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一样,有其正常发育期,也有其超常发展期。创刊于1984年的《广东社会科学》,以其政治方向的坚定性、学术品格的纯正性和栏目设计的独特性,在众多的社会科学期刊中独树一帜,尤其是2003年改版以来赢得了人们的承认和赞誉,开始进入超常发展期。“公道自在人心”。《广东社会科学》以自己的实力和特色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在我看来,这份殊荣,《广东社会科学》当之无愧。作为《广东社会科学》的忠实读者和作者,我衷心的祝贺它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