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画 《学术交流》2007,(4):169-171
《漱玉词》之所以在历代读者心目中产生巨大的审美冲击力,在于李清照以准确传神的特征点染、塑造了性格鲜明、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并使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有机结合,在屡见不鲜的题材中,化腐朽为神奇,开掘出优美动人、曲折回环的艺术境界,从生活中提炼生动质朴、明白晓畅的口语入词,形成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由此,使《漱玉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意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自然清新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2.
朱连华  王永环 《社科纵横》2005,20(2):166-167
“协律”、“典重”、“高雅”、“浑成”、“铺叙”、“故实”等历来被认为是李清照对于词的要求,对这六者的性质及所指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仍有可辩之处。“铺叙”与其它几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铺叙”属于写作方法。其意义不仅仅是针对晏几道词进行批评,还在于为当时慢词的进一步发展进行理论鼓吹,这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瑾 《社科纵横》2006,21(8):120-121
雅俗之辨作为词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是词学研究领域倍受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北宋词创作中出现的俗的倾向,从探讨北宋词学雅俗之辨的产生原因入手,从词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了词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4.
《词学季刊》是20世纪30年代影响最大的词学研究专刊,体现出明显的新旧词学研究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遗著”、“词话”、“词林文苑”等栏目所刊发的词话、词集序跋等属于传统词学批评的范畴;“论述”、“专著”所专载之词学研究的新著论文与专著等,则体现了新词学研究的开拓.在作者队伍的构成上,以夏孙桐、张尔田等人为代表的旧式学人与以龙沐勋、夏承焘和唐圭璋等人为代表的新词学领军,也明显体现出新老并重的转型期特征.  相似文献   

5.
无可奈何花落去──以文本为基点论王国维《人间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专作情语”的开拓而使一系列作品体现出一缕不同寻常的异质,求异出新而使词的出路与诗接轨出现词的诗化,“力争第一义”最终使词成为演绎哲理的符码。在取径唐五代、北宋小词的基础上希望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以实现作词的宏大理想,然而他在回归途中似乎愈走愈远,一小部分最能体现《人间词》西洋哲理特色的作品,在艺术上经不起推敲。《人间词》向五代、北宋的回归是失败的,王国维最终未能实现他恁高的创作祈愿。  相似文献   

6.
云间词派乃清初词学复苏之始,这一词派的词学理论主体便是复古主义,而最完整地建立了云间词派理论体系的则是陈子龙.事实上云间词学复古理论与诗文复古主旨一致,以树活色生香之南唐北宋词为正统,并有一套言情极致的古典审美标准和创作观.后期宋徵璧有所开拓,但此时云间主体门径渐窄,甚至独取五代,摒弃北宋,致使云间词派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7.
一 李清照的作品散佚严重。前人在辑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六十年代初,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的《李清照集》除诗文外,共得词七十九首(其中三十五首词因被人怀疑不是李清照的作品而列为附录),搜罗可称丰富。不过,《李清照集》附录中几首词的辨伪性质的案语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词后的案语说:“词意肤浅,不类易安他作。王鹏运已疑之。”《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词后的案语说:“词意浅显,疑非易安作。”只以“词意肤浅”或“浅显”为据,便疑非李清照所作,显然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所谓词意肤浅,无非从词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8.
对于李清照的创作道路,一般皆以“靖康之难”为划分前后两期的界限。但是对她的词为“婉约”和“豪放”,学术界并非众口一词。我们考察了李清照流传至今的诗词,认为她的创作道路应是出于“婉约”而入手“豪放”,先“婉约”而后“豪放”,走的是一条由关心个人身边事物,侧重自我感情的抒发,到关心家国安危和民族命运,侧重忧国伤时的感情倾吐的道路。她的《词论》是宋代词坛上第一篇重要的词学专论,对后代词的发展,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是文学批评史和词学史的重要文献。《词论》以词“别是一家”为立论准…  相似文献   

9.
清代中期是论词绝句这种词学批评类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大量以论词评词等直接标题的论词绝句的出现,表明此期论词绝句应用于词学批评之中自觉意识的觉醒;受浙西词派和乾嘉学风的影响,此期的论词绝句又呈现出推尊姜张、重视词体探源和词籍史料辨析等新的特征。这表明词学批评中论词绝句的正式定型,在清代词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仲谋 《阅江学刊》2013,(3):106-115
明季词人卓人月和徐士俊共同选编的《古今词统》与陈耀文《花草粹编》、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等共同代表着明代词选的水平与特色。该选本努力超越流行数百年的《草堂诗馀》的范围与手眼,并试图建立一种大一统的词史统序,即合古、今为一体,而着意强调今词即明词的地位;合婉约、豪放为一体,意在打破嘉靖以后贬抑豪放独尊婉约的倾向;合词史百汇于一体,既开拓了选源也丰富了词史。这是对《草堂诗馀》系列选本长期垄断词坛的反拔与重构,对清初词坛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词与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涵 《社科纵横》2002,17(4):62-63
“酒”与李清照的婉约词情密切相关 ,不容忽视。其词情酒意 ,是闺中意绪 ,也是雅士风流  相似文献   

12.
冯希哲  白军芳 《社科纵横》2006,21(8):116-117
李清照词的开创性主要表现在对“雅”风格的纵深开拓上,这一点已经得到学术界中的承认,但笔者认为,李清照的女性性别身份使她在表现女性情感、精神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可以说她把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女性的形象写到了词里,创造出女性行为和女性语言,准确表达了女性心理,把女性文学开拓出新境界。于是,不仅词的雅致,更因为她的性别成就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不同凡响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陕西电大的月人(张君宽)先生的第一部词集《润金书斋词稿》,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40届国庆前夕出版发行。《润金书斋词稿》是作者从1980年至1988年间创作的六百余首词作中精选二百首编篡成集。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霍松林教授作序,声律学专家、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长安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雷树田先生作跋。全集共分为感兴、遣怀、旅游、闺情、梦思、读书、交往赠贺八卷。其词委婉深情,题材广泛,有对祖国大好形势的歌颂,也有对美好河山的赞叹,有对爱情、友情的珍惜,也有作者献身词学的追求。集中充满着艺术情趣和生活哲理,是一本继承遗产,弘扬国粹,闪烁  相似文献   

14.
晚清词论转变的核心:以诗衡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词,历元明较为沉寂之后,于有清一代,蔚为大观。朱彝尊倡导醇雅清空的浙西词派,词坛面目为之一新。嘉庆后,今文学者张惠言以哲学上的微言大义引入词论,倡言寄托。周济诸人,尽力鼓吹,遂使常州词派理论风靡一时。流风所披,延及民国。不过,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却不盲目追随,而是融汇贯通,另有发展。这个发展,便是使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尽可能统一起来,以维持走向衰微的词学。其核心,便是从尊词体发展为以诗衡词。其背景,则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保宁 《唐都学刊》2006,22(2):64-68
白描手法是李清照词作中最常用、最娴熟的艺术手法。李清照的词不仅用白描手法来抒发内在的情感,而且她的词的外在形式也是白描化的,这与她主张词要用典、铺叙等并不矛盾。李清照大量运用白描手法:善用动词白描,化静为动;善用叠字、叠句白描,情意缠绵;善用问字白描,语意深长;善用对话白描,形象逼真,善用本色语白描,亲切自然,填写出许多情真意切、哀惋动人的词作。她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其填词主张。  相似文献   

16.
清代楼俨的《洗砚斋集》,是一本稀见的专家论词专集.内容以研讨词律为多.从其展现的词学交游、词学活动、词学思想、内容偏好,不难窥见康熙、雍正间的词学走向.楼俨身为与修《钦定词谱》的分卷主编,此专集也就相应地具备了审视清代官方学术的某种视域以及掂量是否具有当时词学研究最前沿水平的可能,值得引起词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辛弃疾雄踞词坛以前,被历代词评家誉为词的“正宗”的婉约词,已走过了三百余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曾经出现过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婉约词人,写出了大量风格各异、千古不废的名篇佳作,但比较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婉约词,几乎没有超出闺阁庭园、伤春怨别的传统藩篱。至辛弃疾出现,婉约词的创作为之改观。稼轩婉约词中虽也有同类题材的词作,但其内蕴已与前人之作有明显的不同。辛弃疾不仅全身心投入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斗争,而且还全身心倾注于词的创作。 在现存六百余首稼轩词中,婉约词占有相当比重,它以“清而丽、婉而妩媚”的词风…  相似文献   

18.
彭玉平  习婷 《求是学刊》2012,39(4):100-106
清朝嘉道年间,常州词派兴起,龚自珍与其中多数成员关系密切.其词创作风格及词学思想的成熟,始终伴随着与常州词人的交往,受其影响也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定庵词在嘉道词坛,不依附于流派而自成一体,龚自珍的词学观如“尊情”、“辨体”、“诠释”等方面,更是与常州词派有着诸多差异.可以说,龚自珍始终有意识地与常州词派保持着一定距离,并没有全盘接受常州词派的理论,而是有着更多自己的思考,所以,他的词学观与常州派也处于若即若离之间,而他也没有成为常州词派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雷磊 《阅江学刊》2010,(5):85-91
明代词学观念的发展和《草堂诗余》的传播是一个互动的关系,相辅相成,甚至互为因果。以《草堂诗余》的传刻为线索考察明代词学观念的演变,可以理出一个较为完整而清晰的发展轨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了整个明代词学观念发展的状况,有利于理解明代词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但是,明代词学观念同《草堂诗余》相纠缠,也存在严重的局限,影响明人对宋词的全面认识和对词体本质的深入理解。拘于《草堂诗余》是明词不兴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唐宋名家词选》的选学价值多为时贤所肯定,但关于此选仍有若干细节问题未予充分展开。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龙榆生的词学观及其词体创作,微观探究了此选推重贺铸词、不予采录陈廷焯词评、多处参引《历代词人考略》等问题,以期进一步解读其选学价值,并印证龙榆生的词学观及其词体创作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