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国时期,东北亚国际关系既简单又复杂,既稳定又变化,政治与经济、战争与和平交织在一起,东北亚政治地图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从宏观上研究渤海国与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特别是渤海国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民族关系等问题,既具有历史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渤海国时期在珲春地区建立东京龙原府,主要目的是大力开发以图们江出海口为中心的环日本海地区,进而促进与日本的密切往来。以东京龙原府为基地,渤海国各族群共同对整个图们江区域及现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开拓,不但极大地拓宽了其疆域,而且对7-10世纪初东北亚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3.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4):F0002-F0002
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成立于1997年3月。作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东北亚研究基地,东北亚研究院立足和彰显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地理优势,是主要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视角、多层面研究东北亚问题的学术阵地,并承担学校“211工程”学科群的学术层面建设任务。目前,东北亚研究院下设6个研究所:东北亚国际政治研究所、图们江开发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趋向分析入手,剖析了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政治区位条件,提出图们江地区开发前景直接决定于东北亚国际关系改善状况的论点。认为采取“立足长远、适度超前;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开发战略,对我国图们江地区的开放开发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对未来“图们江市”城市规划中几个原则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未来“图们江市”城市规划中几个原则性问题的思考了四保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必将伴随着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而逐步开展,我们在这里暂且称之为“图们江市”。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尚未出台之前,有必要就一些原则性问题进行探讨。1、关于“图们江市”的城市功能1....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探讨图们江开发合作问题,开阔视野,增进交流,1992年11月4日延边大学东北亚国际政治研究所邀请州政府付秘书长尹协力同志和校内有关部门的教师、学者及部分学生在延边大学校主楼会议室召开了“图们江开放开发座谈会”。会议由延边大学东北亚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金东和教授主持。会上州政府付秘书长尹协力同志首先介绍了图们江开发合作会议  相似文献   

7.
现今,中朝两国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但是,历史上两国间的边界却频繁变迁,中韩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对相关的学术成果及时准确地进行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从宏观层面了解现今中韩学界关于鸭绿江、图们江国境问题的研究重点和存在的争议,而且也可以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加强和促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国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已有40余年历史,院内30余人发表了近百篇论文。牡丹江师范学院把渤海国史教学与渤海国史研究相结合,独具特色。牡丹江师范学院渤海国史研究史是我国渤海国研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图们江中下游(三角洲)中国一侧地区,主要包括延边地区。由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关于东北亚金三角开发的宏伟计划,再加上地区经济一体化成为“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们江三角洲的开发具有国际性的战略意义。在这样的历史性的转折时刻,如何保证21世纪延边地区工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摆在各级决策者面前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0.
十五年前,笔者曾写过《关于渤海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十五年来,国际、国内渤海史学界在渤海史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择其要者,探讨于下,以便同学术界有关专家、教授交流、争鸣,求同存异。一、渤海国是不是个“谜”?早在八十年代初,韩国的李龙范先生文  相似文献   

11.
晚清新的东北亚格局下,以图们江区域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边疆与周边”的国际区域;在晚清珲春境内的图们江区域,特殊时期、特殊地域形成了特殊而又颇具规模的中俄边界族群,其中的六类群体引发的中俄边务彰显边疆治理与周边地区的互动,此种历史场景下,珲春边疆的治理超越了边界而呈现出“涉外性”特征,从中展现边疆、边界、周边三个理论概念的因应关系。此说衍生于以图们江为中心的近代东北亚区域,是全球化带给人们对于历史认识的一种新思考,其重要启示在于建构中国边疆学的话语体系,既需要一种综合、系统与辩证的理论方法与视野,也需要全面、具体的实证研究与科学验证,否则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难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微妙而复杂,从而导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步伐缓慢.新世纪的东北亚虽然国际形势充满变数,但区域经济合作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只有通过对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双边贸易和双边投资的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图们江区域合作的态势,分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路径,才能为中国图们江地区的次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中国顺利走向东北亚国际合作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图们江开发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课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前一阶段,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主要是以周边各国的自主开发为主,双边合作、小区域合作、地方间的合作稳步发展,但至今仍没有建立制度化经济合作机制。近期,我们的周边,特别是东北亚的形势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形成了大家主动地、积极地合作开发的态势。今后一段时期的图们江地区开发应为自主开发向联合开发及多国合作转换阶段。为了实现这一转换,需要采用一种新的、较为高级的合作形式———组建横跨中俄两国、中朝两国的边境经济合作区。  相似文献   

14.
渤海国初建之际的国号究竟是“震国”或“振国”,还是“棘辐”?中外学术界始终未能形成共识。鉴于这一问题在渤海国史研究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确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求索,笔者虽曾在《东北史地》2006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渤海国号初称‘棘辐’考》,但仍有言犹未尽之感,故作此文以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和商榷。  相似文献   

15.
目前,开发中、俄、朝三国相邻的图们江地区问题,己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新热点.一、图们江地区的开发重心中国吉林省科委一位负责人,曾在1991年就提出,分两个层次进行开发的设想。第一层次是“小三角”区域,即图们江经  相似文献   

16.
自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以来,区域史研究蔚然成风,“在一定时段下打通历史与社会、经济、地理、文化研究的界限”,这样的学术进路开始引导新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长时段宽领域的宏观学术视野为各国史家所倚重。在此背景下,亚洲区域史研究在近10年来呈现繁荣之趋势。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对近代东北亚历史的研究一直呈薄弱状态。张晓刚教授新著《东北亚近代史探赜》(以下简称《探赜》)无疑对此一领域的研究作了有益探索。此外,作者虽以东北亚区域为研究对象,但并非局限于此,而是将各“子区域”间的“交错”发展呈献给读者,如“经济发展篇”中“锁国时期中、日两国对外贸易输出品结构”,以两国输出品为主线对东亚、东南亚间海域贸易的互动进行了考察。另从时间范围上看,《探赜》虽以近代为主要时限,但亦着眼于前近代相关历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图们江下游地区比邻俄罗斯和朝鲜,在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图们江区域经济政治环境的改善和地区合作开发步伐的加快,以俄罗斯远东地区石油管道建设为契机,引进石油资源,建立能源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千万吨炼化项目,对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和地区贸易协定、国际物流环境的巨变,东北亚地区及其物流合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近年来,在这种环境下以图们江地区为中心,谋求物流发展的"路港区一体化"项目越来越得到认可。图们江地区开发将通过邻国间相互合作增加经济附加值,并将在东北亚物流开发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国务院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图们江区域的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赋予了图们江区域东北亚国际物流通道的重要战略定位.图们江区域国际物流通道的发展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运用AHP模型对影响该区域国际物流通道发展的因素进行比例权重研究,得出国家政策环境及东北亚政治环境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更加有效的扶持政策及规划;图们江区域各国应建立多边安全机制,争取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以实现经济合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和考古学界对渤海国史研究历史长,成果也相当丰富。其中,同地理学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到目前为止,渤海史研究中利用GIS等现代地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甚少。地理学视角下的渤海国研究能够拓宽渤海史研究领域;为渤海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制作渤海历史地图,为渤海史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有利于保护和丰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历史旅游资源;对增进中、朝、韩、俄、日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