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绿色GDP"与"皇帝的新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上这个题目,我不是刻意想与专家们叫板,只是想说说一个统计人的心里话,统计就是统计,统计人就是统计人,统计人是不可以跟着传媒,用一些新名词、“新观点”来哗众取宠的。“绿色GDP”,在近一段时间里,已被炒得如同“高新技术”一样爆响,而它其中的合理存在内核究竟有与无,是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答案。像这种的情形,就不禁要让人去这样想了:“绿色GDP”,究竟有无现实存在的基础呢?它,会不会只是一件漂亮的“皇帝的新衣”呢?为了剖析所谓的“绿色GDP”,在这里,我想先列出我所见到的有关“绿色GDP”的定义:(1)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所谓“小康”一词原本源于《礼记》,是指仅次于“大同”理想社会的一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社会状况,凝聚着炎黄子孙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企盼。现在我们所讲的“小康”,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自此,“小康”一词家喻户晓,成为好生活的代名词,成为百姓的追求和向往,也成为二十世纪举国上下、乃至世界都很关注的宏伟工程。令人欣慰的是,这一百姓的千年梦想,终于圆在了二十世纪之末。按照<<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规定的指标测算,到1999年我国总体已走完温饱阶段94.6%的路程,预计到2000年,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将进入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有四分之三的人能过上小康生活。国家统计局1991年即开始研究小康问题。一本<<中国小康之路>>(已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记载了课题组成员近10年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作为记者,我关注小康的进程,但又不想人云亦云,我希望知道,在新世纪,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那时,我们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就这个话题,我采访了一直致力于小康研究的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罗建国。  相似文献   

3.
强度相对指标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一种综合指标,在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在强度相对指标的界定、确认以及该指标的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大家。一、强度相对指标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指标对比而成的相对指标在教科书及辞书中,强度相对指标~般表述为:“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对比得出的相对指标”。笔者认为,强度相对指标的界定和确认,应该是对其本质的完整准确的概括。而以上的表述则有疏漏。(…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生态脚印"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瑜 《统计研究》2001,(8):62-63
一、“生态脚印”的阐释“生态脚印”为EF)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由威克内格尔 (Wackernagel)和瑞斯 (Rees)于 1996年提出的 ,其核心观点是把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换算成对土地和水域面积的占用 ,反映资源消耗和废物吸收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它测算的是一个人、城市、国家为维持生活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生态脚印”值大的对生态的影响力大 ,“生态脚印”值小的对生态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也就是说 ,在不影响人类生存的前提下 ,“生态脚印”值越小越好。“生态脚印”是一个简明的可操作的指标 ,旨在监测向可持续或不可持…  相似文献   

5.
说起“绝对”与“相对”,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说我“绝对”相信什么,或者说“相对”而言,我更喜欢什么。或者说“绝对”不相信什么,“相对”更倾心什么。尽管说法不一而足,但“绝对”和“相对”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什么是“绝对”?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在整个小康实现过程中举足轻重。“十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解决“三农”最迫切的问题,全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2005年广东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过半,达53.9%,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继续排在第五位。2005年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排位前8名的省(区、市)依此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福建。一、“十五”期间广东农村全面小康进程情况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广东农村经  相似文献   

7.
“我们家又生了个女孩,养不起,你们要不要?”1988年4月的一天,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岳坊镇冯庙村葛王庄葛保尧、葛保田兄弟家的房门,被附近村庄的阿四叔敲开。阿四叔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家又生了个女孩,养不起,你们要不要?”兄弟俩四目相对,疑惑万分:“你是在逗我们呢?”  相似文献   

8.
我国统计学界始终存在着一种争论,就是统计学是只有一门作为数学分支的,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学(简称“统计科学一门论”)呢?还是在数理统计之外,还有一门以社会经济现象为基本研究范围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呢?《江苏统计》1996年第3期发表首  相似文献   

9.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是平均指标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有的统计学原理教科书中,把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划分为两种情况:由绝对数或平均数计算算术平均数以及由相对数计算算术平均数。后者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平均合格率”、“平均利润率”等。笔者认为,把“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等指标列为平均指标是不妥当的,其理由如下: 1.“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等指标的计算不符合算术平均数的定义。 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总体标志总量除以总体单位总量,而“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等指标的计算不符合上述形式。如下例: 某公司下属10个企业增加值计划完成情况资料如下:NIJ10个企业的平均…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牧区。农牧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是全州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目前,海南州农牧区小康建设进程如何?达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加快小康建设进程?这一问题倍受全州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海南州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海南州农牧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3.18%,走完了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的进程。这标志着海南州农牧区小康已跨入了中期阶段,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一、农牧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农牧区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体系,共有六大类十八项指标组成。经测算,全州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高低不一,很不平衡。现简述如下: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小康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农牧区全面小康评价体系中最大部分。2007年海南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22.21%。具体包括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牧区小城镇人口比重三个子项指标。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4元,比上年增长13.35%,超过2200元的总体小康值,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7.47%;在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同时,农牧区...  相似文献   

11.
赵超 《中国统计》2003,(11):43-45
“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那么,进入小康社会后,城镇居民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住”得如何,是衡量“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联合国人居大会提出的口号是:“人人都拥有舒适的住房。”这是世界各国关于住房的总体要求。国家建设部前任部长侯捷曾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这说明在小康社会中人们的居住状况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生活中 ,恩格尔系数这一名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而它又是划定小康标准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恩格尔系数呢 ?恩格尔是 19世纪德国的统计学家 ,他根据经验统计资料 ,对消费结构的变化提出这样一个看法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 ,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一个国家越穷 ,其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 ,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这就是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 ,即…  相似文献   

13.
胡卫 《中国统计》2006,(10):40-41
2006年6月29日,《人民日报》情况汇编(第1135期)刊登了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研究员的一篇题为“计算方法不当导致我国离婚率‘虚高’”的文章。我国离婚率计算是否与国际惯用计算方法存在差异?离婚率数据是否因这种差异而被人为地放大了?国际和国内如何定义和计算离婚率?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对离婚率的计算方法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对离婚率计算方法问题做一探讨。现行离婚率计算方法的界定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计算不同口径或限定条件下的离婚率指标,如总离婚率(或称粗离婚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离婚率指标)、一般离婚率、已婚者离婚率、分年…  相似文献   

14.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来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简单通俗的描述。后来,他又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人均达到八百美元”。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据国家统计局综合测算,2000年实现程度为96%。十六大报告指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这就是总体小康。  相似文献   

1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计算公式: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但是,我们在实际运算过程中,会碰到一类“消耗”指标(在此笔者把其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一类指标称之为消耗“指标”),如成本,商品流通费用率等等。与这些指标相联系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与人们的观念恰恰相反。如某企业计划成本降低5%,而实际成本降低4%,计算得其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数值大于1,与观念不吻合。如不作特别说明,可能容易引起误解。并且对该类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汇总与综合…  相似文献   

16.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这段论述中,有三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平均发展情况的指标,即翻番指标。这个指标在实际统计工作中经常用到,有一些人却没有深刻理解它的含义。“翻番”,顾名思义是指数量成倍地增加,“番”是数词,意指“倍”;“翻”是动词,意指“翻滚”。所以“翻番”指标是指以“倍”为增长率的。递增速度,在统计上是速度指标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这一涵义,翻一番…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两个人到森林中打猎,其中一个人穿着跑鞋,一副运动员的打扮,另一个 人看了很不解,就问他:“你为什么穿成这样,如果真是遇到老虎,你能跑得比它快吗?”此人回答:“我能跑 得比你快就行了。”无论你如何理解这个故事,其实质是一个“相对数”的问题,人与老虎的相对速度、两个 人之间的相对速度都是相对数,由于两个人对“可比口径”的理解不同,才有了这个故事。如果故事在这里结 束,你会觉得后者的理解更有用。而故事是这样延续的:当老虎真正出现时,穿跑鞋的人开始狂奔,另外那个 人却脱鞋爬上了树,结果,运动员在速…  相似文献   

18.
读了欧阳培峰在《中国统计》2001 年第一期发表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是平均指标吗》(以下简称欧文)一文很有启发。该文所提出的一些观点笔者尽管不敢苟同。但它促使我们在如何认识诸如“平均计划完成程度”、“平均利润率”等统计指标的属性方面进一步做到全面和正确,不断加深对这些指标多重性的认识,并同时改变传统统计学原理教科书对一些具有多重性的统计指标只机械地归为某一类指标的做法。 传统的统计指标理论认为,综合指标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其中,总量指标为基本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派生指标。这…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70年代末的年轻人,为能攒齐“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而引以为豪;80年代,人们的消费激情转向了彩电、冰箱、录音机等“新三件”,当时一张购物票黑市上能卖百来元;进入90年代,市民的消费热点又转向了音响、电脑、电话(含手机)。进入新千年后人们的消费兴趣又将转向何方?当年那种令申城市场生机勃勃的“排浪式消费”还会延续吗?  相似文献   

20.
近期,有识之士撰文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对外发布的物价指数只是一个“顾全大局”的“综合统计”数字,并没有反映出不同阶层百姓的实际生活感受。文章认为统计工作要切实介入民生,实行“个性化”统计,让物价指数可感可知。为什么官方公布的物价指数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存在明显的差异呢?在目前的条件下,物价指数采取“个性化”统计的方式是否切实可行?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从了解物价指数的整个调查统计过程开始。物价指数的界定“今天的煤气又涨价了!”、“怎么猪肉又贵了呢?”,在日常邻里生活圈里,我们经常听到张大妈或李大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