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永祥此文载《东岳论丛》一九八八年第二期.文章指出,魏晋以后,以志怪写情爱的文言小说保存至今者,篇计繁多,内容丰富,文采缤纷,但从总体上考查,大致具备以下三个共同的特点:1、情爱的主体是男性,而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皆以凡俗之人的面目出现.2“女性是情爱的客体,女主人公是男性情爱意识外射而构成的形象,其身份或为神,或为妖、为鬼、为人者,情爱也必有怪异鹘突之内容.3、无论女主人公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孙秀荣提起中国古代文学,人们往往想到唐诗宋词,想到明清小说,甚至想到先秦散文,想到元代杂剧,却很少想到魏晋南北朝。的确,魏晋南北朝不是产生文学高峰和文学巨人的时代,它既没有唐诗宋词那样举世瞩目的辉煌,也没有施耐庵、曹雪芹那...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情爱故事中的知己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聊斋志异》的情爱婚恋故事中,贯穿着一条情感主线,那就是浓稠不化的知己情结,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表现于审美理想中的知己形象;二、执着于精神层面上的知己之爱;三、寄寓了作者激越难平的孤愤之情。它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理想与自由生命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是对以作家自身为代表的普天之下所有落拓文人自我价值的确认和肯定。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对女性的处境、遭遇、命运、前途的描绘揭示得深刻与否,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前进的足音,往往也是文学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于十七世纪后半期,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它所刻划的女性形象之多、质量之上乘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突出和独特的。在此之前的唐代传奇和宋代文言小说等为我们塑造过不少同中有异、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她们在追求美、追求幸福过程中演出的一幕幕悲喜剧,她们遭遇现实的痛苦、挣扎与呼叫令人动容。“用传奇法,而以志怪”①的《聊…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的男权话语和情爱乌托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聊斋志异》爱情故事有明显封建教诲化倾向,爱情女主角经作者主观意志过滤,以男权话语扭曲成“蒲松龄式”女性形态:以男性需要为中心,子嗣凌驾一切。作者久以鹤梅当妻子,用小说精神漫游,创造出穷书生驰想天外的情爱乌托邦,以神鬼狐妖形式出现的女主角对落魄书生无条件忠诚,只付出不索取。因作者对两性采用双重标准,“矢死靡他”的爱情被纳入“双美一夫”男权轨道。只有男性中心酸腐论调减退,道德说教让位真实人生、真情真性,对女性美观察描写占主导地位时,作者才能创造出鲜活的女性形象并蕴含深邃哲学内涵,爱情故事得以姹紫嫣红、日久弥新。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怪艺术新质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聊斋志异》从六朝志怪小说“明神道之不诬”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也摆脱了唐传奇“以幻设之奇自见”的偏执,自觉地运用想象和幻想进行文学性的虚构,谈鬼怪狐仙大都有所寄托,借以表现作者的情志,在短篇小说形式上和艺术表现方面,也多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吴广义 《阴山学刊》2002,15(1):24-25
把鬼神当成实有的存在 ,还是看作人类的幻想 ,这是魏晋志怪与《聊斋志异》观念上的根本区别 ,随之而来的是实录还是虚构 ,又成了这两个时期小说创作上的差异。故而 ,魏恶志怪只能成为志怪小说的草创期 ,《聊斋志异》成为光照千古的文言小说的顶峰  相似文献   

8.
<正> 一《聊斋志异》(下称《聊斋》)四百余短篇写的多是鬼狐仙怪,畸人异行。但作者却能做到“一篇一境界,一花一精神”,以咫尺之幅,使龙腾虎跃,海倒江翻,不给人浅直雷同之感。对此,清人评点《聊斋》多有精采之论。本文拟结合清人评点,对《聊斋》的情节结构作一初步探索。《聊斋》展示矛盾冲突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情节结构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冯镇峦说:《聊斋》“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不似他手,黄茅白苇,  相似文献   

9.
读《聊斋志异》,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既光怪陆离而又清晰可辨、既使人惊奇而又发人深省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探索,会使我们受到多方面的启发。 一、婴宁的笑 凡读过《婴宁》的,对婴宁的笑,都有很深的印象,仿佛一个单纯、活泼、乐观的少女就站在人们的面前,她笑着说着,说着笑着。 在这篇不到四千字的短篇小说中,写婴宁的笑就有近三十处。人们会分明地感觉到:她时时笑,处处笑,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笑,成了她性格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吴琼 《船山学刊》2010,(4):163-166
《聊斋志异》中的人鬼婚恋故事是同类型题材的高峰,蒲松龄通过对人鬼爱情的描摹,一方面展示了对心灵相契爱情的追求,一方面又透露了男性中心的定位,同时还表现了多方面的世情。  相似文献   

11.
论《聊斋志异》的人情味陈炳熙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我国汗牛充栋的文言短篇小说中独擅胜场,以其独有的光辉和巨大的魅力广得美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看重写人,而其他诸作除少数于看重写事的同时也注意写人外,大多数是看重写事的。且不说最早...  相似文献   

12.
搜神写世态谈鬼话人情——《聊斋志异》又一类主题述评赵金维对于《聊斋志异》,人们往往褒赞其主题在于揭露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败坏,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考场的弊端以及赞美自主的婚姻、诚笃的爱情等。诚然,这些确实是《聊斋》一书的重要主题,也是《聊斋》的...  相似文献   

13.
张鷟是唐初著名的才子,史称其“凡应八举,皆登甲科”,“凡四参选,判策为铨府之最。员外郎员半千谓人曰:‘张子之文如青钱,万简万中,未闻迟时。’时流重之,目为‘青钱学士’。”“下笔敏速,著述尤多”,“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其才名远播如此。”传奇小说《游仙窟》更负盛名,据说写成不久就东传日本。但是,无论从流传下来的张鷟著作,如《朝野佥载》也好,或者《龙筋风髓判》也罢,乃至这篇《游仙窟》,都是一个格调:“词旨浅鄙,文气卑下。”有人认为:“很可能,张鷟的《游仙窟》刚写成,就被日本人‘出金宝’购去,以至在中国连书目也没有留存。”所以在国内失传一千多载,直到本世纪初方才从东邻日本回归我国。这恐怕未必  相似文献   

14.
文本中每一个细节都触动、包含着下一个细节 ,并细腻地描绘和展现出人类的情感 ,透露着丰富的意味。每一个语言符号都被用以荷载着一种情境 ,而情境与情境之间又互相联系 ,并触动下一个情境 ,从而使整个形式充满意味。对《江城》的文本分析揭示出语言、情境与有意味形式的表达的内在关系 ,亦可见出它们共同生出的对文本艺术成就或称魅力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聊斋志异》“尧女于归型”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尧女于归型叙事模式是《聊斋志异》中重要的婚恋类型。蒲松龄对尧女于归型的故事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明显的自觉: 还俗女冠陈云栖和士子真毓生相爱,婚后忽遇昔日离散的道友盛云眠,邀其回家话旧。盛的练达世故赢得了真母的欢心。陈早有与其共事一夫的存想,于是,“陈笑对曰:‘母既爱之,新妇欲效英、皇,何如?’母不言,亦冁然笑。”(《陈云栖》) 范十一娘通过狐女封三娘,与孟安仁喜结秦晋。范与封情同手足,依恋难舍,“十一娘从容曰,‘吾姊妹,骨肉不啻也,然终无百年聚,计不如效英、皇。”(《封三娘》)  相似文献   

16.
在一部真正成功的艺术作品中,“材料完全同化到了形式之中”,“是‘形式’把‘素材’审美地组织在一起的”(杜勃罗留波夫语)。《聊斋志异》之所以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不惟因为作者有着直面人生的勇气,自觉为“孤愤之书”,亦在于他能将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尽善尽美。《聊斋》500余篇,绝大部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卓有特色。近细读之,于其将现实与幻想交织得如此完美及其高超的情节艺术,深为惊叹。谨爱为探讨,就正于方家。冯镇峦评《聊斋志异》,调其“说狐说鬼,如华严楼阁,弹指即现;如未央宫l婉,实地造成”①一方面是幻想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陈炳熙 《东岳论丛》2003,24(5):99-103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描写是感人的,精彩的。这是因为:作者既忠实于当时的现实,又不自然主义地被那个时代的现实困住,它有现实的厚实基础,又有理想的闪光;同时,作者写作时所具有的炽热的激情、丰富的想象、以及高超传神的细节描写的能力等等,都使《聊斋志异》在爱情描写方面达到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般来说,某种创作潮流和文学作品的出现,总要受到时代环境、政治局势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要通过时代的心理意识发生作用.同时,—定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对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也异常深沉而持久.传统心理和时代意识并非总是一致,尤其在社会局部或整体发生显著变化的时代,二者矛盾更为明显.清代前期,我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社会上随之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商贾,社会心理意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创作于清初的《聊斋志异》,其中有四十余篇描写了商贾形象.本文试图分析一下《聊斋志异》的商贾形象和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并由此说明一下传统心理和时代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固然不是文艺批评家,他的《聊斋志异》也不是美学专著,但是,这部三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杰作,却记载着作者对美追求的足迹。它虽然没有系统演绎美学概念,但其审美特征却是十分鲜明的。《聊》有哪些审美特征呢?我们以为,它有三大特征,即:以善为美,以痴为美,以虚为美。这三大特征构成了蒲松龄独特的审美理想。以善为美是《聊》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以“善”为创作出发点,设计、塑造人物。所谓“善”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是一部“孤愤之书”。作者清醒地认识到专制政体的贪酷腐朽,困而愤激不平,忧心如焚,毅然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以及贵官、大臣、豪绅、官吏。作者还塑造了一个反封建专利的英雄──《席方平》中的席方平。作者对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赞赏,则是他反封建专制的又一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