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恩格斯说过:“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藩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就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受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一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即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2.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在该书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的家庭有生产、消费、抚养和赡养、教育子女、愉快生活和生育六种职能,其中,什么是最基本的职能?有一种颇有影响的说法是:生育职能是最基本的职能,其余五种则为主要职能。其依据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提出的关于人类两种生产的著名论断:“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相似文献   

4.
人类历史的全部真实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另一个是进行人类自身的生产。正如恩格斯所说:“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页)物质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1884年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所写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对于恩格斯的这一论述,一百多年以来,一直断断续续存在着争论。其中,有  相似文献   

6.
(一)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是我们研究婚姻家庭制度的指导思想。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里说过:“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两种生产”都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的一版序言中提出“两种生产”的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一直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近些年来,针对我国人口增长太快,人口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不相适应的严重局面,这一理论重新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有人因此认为,唯物史观的基础不仅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还包括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都是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本文对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两种生产”相适应的含义“两种生产”,简单说来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思格斯在1884年写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对“两种生产”的思想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  相似文献   

9.
一,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是原始群吗? 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早已有科学论述.在人类历史上,有五种社会形态,最早的人类社会就是原始公社.马克思在他的手稿《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曾指出,“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性交,没有家庭的‘群',不属于人类社会”.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注中,认为最早人类社会是“原始公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光辉著作中,论述了人类最早的原始社会,只是包括血缘家族和氏族两个阶段,并没有“原始群”这个社会阶段.列宁在《论国家》中,指出一切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次序,最早是原始社会,其中谈到了氏族,并没有说有“群”这个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0.
1 革命导师恩格斯曾在其卓越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第一版序言(1884年)中提出了关于“两种生产”决定历史发展进程的著名论断: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受血族关系的支配。然而,在以血族关系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结构中,劳动生产率日益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私有制和交换、财产差别、使用他人劳动力的可能性,从而阶级对立的基础等等新的社会成分,也日益发展起来;这些新的社会成分在几世代中竭力使旧的社会制度适应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的学说指明,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统一。实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现代化,必须有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与之相适应,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现代化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快地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个问题予以重视。一人口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它和物质资料生产一样,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人类通过新、老世代更替来实现自身的不断更新和延续,就是人口的再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总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物质资料再生产从低级到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交织。马克思在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写道:“在所有生产部门中都有再生产;但是这种同生产联系的再生产只有在农业中才是同自然的再生产一致的,在采掘工业中就不是这样。”他进一步谈到,“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论它的特殊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188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  相似文献   

13.
一、提出主体教育的根据 教育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再生产,即生产“人的类特征”。人的类特征是什么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异化”,这一人类历史之谜的揭示,将人的类特征确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这一“活动”是人的类本质的表现,而人的类本质恰恰是人的自由自觉的主观能动性,人在实践中,作为主体,有自己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主体性,包括主体的自动性、自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4.
两种生产理论问世后,在国际范围内引来了种种的非难。他们指责“两种生产”是恩格斯个人的杜撰,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把经济因素与人类繁殖同等看待,导致了二元论的错误。这些论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我国理论界。因此必须予以澄清。(一) 两种生产理论的明确表述,是在恩格斯《家庭、私有削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劳动力数量的再生产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是对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还缺乏有力的措施。本文试就劳动力质量的提高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恩格斯对生产曾作过科学的表述。他说:“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这两种生产是相辅相成的。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人身(人口)再生产的基础,是决定人口再生  相似文献   

16.
<正> 人口问题是我国实现四化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狠抓计划生育工作,降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即“两种生产”一起抓,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近来一些理论文章在强调“两种生产”一起抓的必要性时,却提出了在任何历史时期“人类自身生产都是历史发展中决定因素之一”的论点,姑且称之为历史发展的“两种生产决定论”(见《人口研究》81年第4期,张光照、杨致恒的文章:《论人类自身生产是历史发展中决定因素之一》,以下简称张文)。并且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一元论唯物史观。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  相似文献   

17.
国内在讨论“两种生产”理论中,涉及这一理论在何时(何处)最早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意见:(一) 是在1843—1844年恩格斯著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的。恩格斯批判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从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完成了探寻历史发展动因的最初构想。(二) “两种生产”理论早在1845—1846年马、恩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作了系统的表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阐述的唯物史观只是  相似文献   

18.
《礼记》中的《学记》,历来被人认为是“先秦儒家教学思想的总结,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见中国古代教育史》《学记》对于教学理论的论述的确相当完备而且精彩,这是一部结构宏大的著作。本文主要谈《学记》的教育观。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与人类同历史的。原始的教育,包括作为“劳动力”的再生产的教育,也包括作为“社会人”的再生产的教育。而这些活动没有从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没有同政治、宗教、艺术分离,没有固定场所,没有文字、书本作为教育手段,也没有阶级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阶级  相似文献   

19.
一、生育权利内容。 恩格斯曾经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这就明确地告诉人们:人,每一个既包含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所具有的生产权利应有两种: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权,二是人的生产权,即生育权,两种权利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指出:“家庭史的研究是从1861年,即巴霍芬的《母权论》出版的那一年开始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7页以下简称《起源》)。 巴霍芬(Johann Jakob Bachofen,1815—1887)是瑞士历史学家和法学家。他的著作《母权论》,内容主要是根据古代希腊、罗马的文献,论证人类早期社会的家庭。 巴霍芬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四个有价值的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