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部声音     
孟建柱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 建议在修改刑法时增设“非法制造制毒物品罪”、“非法运输制毒物品罪”等罪名,提高走私制毒物品罪和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量刑幅度;针对吸毒驾驶日趋严重问题,增设“毒驾罪”;在修改监狱法等法律时,放宽对多次贩毒、以自伤自残等方式逃避打击的特殊人员的收押条件,增强针对性、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避讳制度是我国的特有现象,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时期,这个时期的避讳制度与前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并写进法律的范畴。文章对唐朝的文化避讳制度进行了研究,旨在指出唐朝文书避讳制度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从长效机制的视角,对我国“治庸”问题进行个案研究。“庸懒散”是中外共有的“官场病”,目前国内研究主流是“以问责促治庸”,旨在使人“不敢庸”;本文主张重在“以激励防庸治庸”,旨在使人“不愿庸、不能庸”,双管齐下,才能长效治庸。为此,梳理出11种基于不同制度的治庸长效机制,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行政性问责与程序性问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寿龙 《决策》2004,(8):45-45
行政性问责往往是责任政府运作的开始。但要使责任政府稳定而有效地运作。就需要由行政性问责进一步走向程序性问责:完善责任制度的法律基础。在制度层面。完善责任制的各项程序。通过程序保障在责任面前人人平等。尽可能减少问责过程中的“警罪羊”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打击贪污腐败力度最大的皇帝之一,他在登基后不久便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抑制腐败问题。深层次分析,这些措施涉及法律制度、机构设置以及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是全方位的治贿策略,在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具有深远的开创性意义。一、抑制贪腐的指导性思想——重典治国与明刑弼教在诸多措施中,首先值得研究的是朱元璋的"吏治"思想,这是其一以贯之的指导性方略,在其综合化措施中具有全局性作用。总的看来,朱  相似文献   

6.
郭庆晨 《领导文萃》2009,(21):28-31
官本位是几千年封建社会制度的产物。官本位制度的根本之点在于,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严格的官级和官阶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决定权和指挥权.  相似文献   

7.
“酒驾”行为严重地危害到公共安全,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是一种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将“醉驾”行为入罪,既有利于较好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缓解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现状,又能构建一个“严而不厉”的刑事法网,以防患于未然。本文介绍了“酒驾”行为的含义,分析了“酒驾”行为屡禁不止的诱因和产生的危害,重点分析了“醉驾”行为入罪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总结了“酒驾”行为的法律处罚和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由国家对犯罪人宣告免徐其罪,免除其刑的法律制度,在中外法律体系中,赦免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刑事政策意义.如今,随着法治的持续进步,现代赦免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交相辉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倒霉”的琦善1840年8月,主“剿”的林则徐因“措置失当”被“重治其罪”。新任钦差大臣琦善带着道光皇帝要求其“抚夷”的使命南下查办。琦善没  相似文献   

10.
张彬 《决策与信息》2013,(10):43-44
近期网络热炒的“校长开舻等案件,将“嫖宿幼女罪”这一罪名拉进了公众的视野,随之引发了对此罪名存在必要性的争论,无论是法学界人士,法律实践人士,还是普通群众对此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刑法规定了“嫖宿幼女罪”,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否还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笔者从“嫖宿幼女罪”这一罪名的争议出发,就重构提出建议,权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是“中国之治”。你是如何看待“中国之治”的?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参考:①一个国家的政体决定着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不同政体的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才有“中国之治”。  相似文献   

12.
潘劲松 《决策探索》2009,(18):59-60
我国目前的法制是否是“西学”?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值得每一个中国的法律人士认真思考。在笔者看来,“中国的法律制度是否已经西学化”这个问题实际上隐含着三个子命题:其一,对法律制度区分“西学”与“中学”是否有意义?其二,“西学”是否已经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法律制度的主流,“中学”有没有彻底消亡?其三,就中国的法制建设的中远景而言,“中学”有无可能回归?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弥补公司法人制度的不足,以维护法律的基本价值——公平、正义。该制度克服了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进而完善公司法律制度。我国在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自此,这项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本文简单介绍了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并初步探讨了我国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缺陷。  相似文献   

14.
一、两方国家的新闻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新闻法制的核心是新闻自由。新闻自由作为政治口号和理想,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的初期提出来的。新闻法律制度,起源于欧洲封建社会的末期,19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美的全面胜利,新闻法律制度也在西方其他国家得到了普遍的确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制度经济学》是美国旧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的主要著作之一,作为制度经济学方面有特色的威斯康星传统的奠基人和旧制度学派的著名代表人之一,康芒斯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他不同于凡勃伦的经济学思想。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被认为是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广泛综合。”这个使法律、经济学、伦理学发生相互关系,因而使之可以进行广泛综合的基本单位就是“交易”。康芒斯正是通过对“交易”概念的提炼和深入分析,使法律与经济学具有了相互关联性,并提出了关于制度的独特解释。康芒斯是一个经济学理论家,同时还是一个经济学实践家,他把自己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阐明和发展理论。与凡勃伦制度经济学和当时的主流经济学相区别,康芒斯提出了自己有特色的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及其他少数民族.而建立的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权。清朝政权的特点是实行高度的君主专制制度,它把自秦以来的皇帝专制独裁制度发展到了历史的顶峰。我国自秦朝开始,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取其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更号为“皇帝”。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完全正确的论断。那么,“以德治国”,应该如何去治?应该从那里入手呢?依我之愚见,应从党德建设抓起,从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德行入手。 所谓党德,就是共产党人的道德,它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先进分子道德的标准。我们从前讲的,现今还在坚持倡导的共产主义道德,其实质就是党德,不过其着眼点,在全社会,包括共产党人在内,没有特别突显共产党人的道德就是了。党德,其实质是党法,具有准法律性质,即具…  相似文献   

18.
一、西方国家的新闻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新闻法制的核心是新闻自由。新闻自由作为政治口号和理想,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的初期提出来的。新闻法律制度,起源于欧洲封建社会的末期,  相似文献   

19.
李秉祥 《管理评论》2006,18(3):20-24
论文以“德隆系”的资本运作失败为例,建立了准金融控股公司收益率与风险“牛鞭效应”分析的定量模型,并推导出不同情况下,控股公司回报率与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揭示出高财务杠杆比率是准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财务特性,以及在我国准金融连续控股公司在控股层面存在的监管盲区。对我国准金融连续控股公司进行风险防范与监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公”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社会问题,引起公众一直关注和强烈不满,国家也在强力治理中。本文从地理历史因素、制度机制因素、“人治”“权治”因素三个层面来议论“不公”、促进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