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土耳其国土,即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和东伏拉基亚(鲁米利亚),是土耳其人作为一个民族的诞生地。这个民族由两个基本成分组成——从中央亚细亚及中亚迁到安纳托利亚和鲁米利亚的突厥语诸部落和已部分地同这些突厥语部落混合的当地居民。土耳其语起源于突厥诸部落的语言,土耳其民族的名称则起源干他们的共同名称:俄语为турки,土耳其语为тюрки。在俄语的科学术语中,这两个词的含义是不同的:人们把土耳其人本身叫作турки;而把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叫作тюрки,他们是阿塞拜疆人、阿尔泰人、阿  相似文献   

2.
突厥、蒙古、通古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G·克劳森(G·Clauson)爵士是世界著名的东方学家、突厥学家和蒙古学家.他生前著述甚多,并为学术界留下了不少一流的经典之作.本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但鲜为中国学者所知.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突厥语诸族、蒙古语诸族和满洲—通古斯语诸族的民族融合、民族迁徙及其语言关系.本文分四个部分:一、引言;二、阿尔泰理论问题;三、史前时期;四、若干突厥、蒙古和通古斯语部落.其中第四部分占去本文一半的篇幅,内容涉及古代北方民族狄、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拓技、吐谷浑、宇文、奚、契丹、柔然和鞑靼.作者认为,除了令、突厥、铁勒、回纥毫无疑问是操突厥语以外,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拓拔和柔然也是操突厥语的部族;除吐谷浑所操语言不清楚外,宇文、奚、契丹肯定是讲蒙古语的部族;鞑靼原来是操突厥语的,在公元13世纪以前并不指蒙古人.本文的观点虽不能为我们全然接受,但很值得我国史家在探讨这一难题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突厥语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1988年9月18日至9月25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新疆、甘肃、青海、北京等地的专家、学者共62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民院、民族出版社、民族语文翻译局、中科院民族研究所、科研局、外交部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各族专家提交的论文40多篇.名誉理事长包尔汉向会议写了贺信,对会议的筹备工作表示满意.并指出,我国突厥语的研究工作是应当受到重视的一项工作.国际上的突厥语研究早已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我国的突厥语研究工作也做出了新成绩,但在某些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不断加强.他特别希望今后要注意扩大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大力培养各族突厥语研究专门人才,使我国突厥语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会议闭幕式上,国家民委文化司领导,就开展突厥语科研,增进国际交流,培养新生力量等问题发表了讲话.  相似文献   

5.
回鹘文是在胡人文化影响下由粟特文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音素文字,碑铭及出土文献也反映了突厥语族群从对粟特文的借用到改造的演变、发展轨迹,而借用粟特文字母来拼写突厥语也就标志着回鹘文的产生。《多罗郭德纪功碑》可证回鹘文至晚在552年已开始使用,而哈喇和卓古墓群发现的以粟特文字母书写突厥语kif(i人,妻子)字样的代人木牌还意味着回鹘文极可能于482年已开始使用。通常认为回鹘文是继如尼文之后开始使用的,就目前所见碑铭及出土文献可断定,其使用历史远要早于如尼文,应是最早用来拼写突厥语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6.
《突厥语大词典》中的诗歌谚语及其文化透视邓浩一《突厥语大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是一部反映中世纪突厥诸部落,尤其是回鹘(古代维吾尔族的汉译名称之一)人民语言、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之作①。它记载的语言材料至为珍贵,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中《词...  相似文献   

7.
艾力希尔·纳瓦依是中国维吾尔族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维吾尔族15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也是突厥语诸民族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作者通过手抄本的比较,整理出比较可信的、学术的校勘本,然后在此校勘本的基础上转写了拉丁字母基础的转写本和现代维吾尔文的标音.  相似文献   

8.
我们维吾尔族同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民族早在公元前后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吟出了脍灸人口、代代相传的《救勒歌》;公元十世纪,创作了《突厥语大词典》、《福乐智慧》、《真理的入门》等连当时的欧洲人也望尘莫及的伟大作品……但是,我们民族在具有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背负着愚昧落后文化的沉重包袱。中世纪以后的维吾尔族社会经历了一个非常黑暗  相似文献   

9.
M·喀什噶里闻名于世的《突厥语词典》在我们文学语言书面记载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词典》中收入的突厥诸部落的词汇,彼此间的语言差别及其民间诗歌到目前为止仍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尽管人们已经把词典中所收入的词汇看作是语言的古老面貌,但那些词汇所反映出来的一些历史痕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喀什噶里《突厥语词典》中所保存的一幅突厥民族的古老地图就是这类具有历史意义的记载之一。下面,我们将讨论该地图的内容、地图中出现的地理名称。喀什噶里的手抄本里有一幅直径为15厘米的名为“Dayra”(环,圈)的地图。这幅地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长期没有文字的民族中,口头文本充当着见证历史,记述文化的角色,在民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裕固族民间故事给人们展示不同"文化板块"汇集的图志,复原和再现民族历史的"文化断层",提供多元文化交融互渗的整合过程.因此,口头文本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把握多民族关系和理解多元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笔者作为一个学习和研究突厥语的人,在看书学习中,深深感到有的文学史研究家由于缺乏民族史知识,加之没有学过突撅语,往往闹了明显的笑话;有时,讨论问题各有其说,但由于证据不足,所以不能令人信服。而懂点民族历史和突厥语,其疑难问题则往往能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杨富学 《中国藏学》2012,(3):89-93,221
中国境内六字真言题字很多见,其中以梵、汉、藏、八思巴4种文字居多,一般都是单体存在,采用多种文字合璧者独见于河西地区,迄今所知者仅有4例,其中3例可见于敦煌莫高窟,一例见于甘肃永昌御山圣容寺,而且都与统治河西及西域东部的豳王出伯家族有关.这种奇特现象的出现很可能与统治河西的出伯家族所奉行的民族政策有关,意在通过使用多体文字六字真言这种简单方式,表达出其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以团结当地诸族;以藏传佛教及其所尊崇的六字真言为纽带,更容易凝聚当地不同民族对同样尊崇藏传佛教的元中央王朝的向心力,齐心协力,共同抵御来自中亚伊斯兰教旗帜下的蒙古诸王反叛势力的侵扰,以期达到戍疆固边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使用80多种语言和30多种文字,不仅语言和文字的种类繁多,而且使用情况复杂.因此,民族语文工作历来是民族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0年来,民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事实上由于各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基础,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还落后于  相似文献   

14.
从“女书”研究看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民族文献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妇女中的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植根甚古、牵涉面颇广、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据考证,它不仅是人类唯一的女性文字、举世罕见的记号音节文字,与甲金文有过密切关系的世界性古老文字,还是一种流传至今的古越文字体系。它标志着长江流域古代民族文化的繁荣,表现出中国妇女追求平等、自由的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对它的研究,在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文化史、民族关系史、妇女学、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等诸学科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及价值。1983年中南民族大学女…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蒙古文字是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 ,实现蒙古各部统一后 ,用以拼写蒙古语的畏兀字。在为蒙古族发展服务的历史长河中 ,这种文字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从而发展成为现代的蒙古文字。它演变、发展历史的 ,是蒙古族发展历史的反映和蒙古民族精神的历史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论西方人类学"历史化"的学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西方人类学受到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变化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去殖化运动"(movement of decolonization)的冲击.[1]在殖民地纷纷独立之后,以描写"静态"的"无文字"、"无历史"的小规模社会、原始社会为主的民族志渐渐失去了表述对象.经历数十年的西方殖民统治,殖民地社会不再"原始",同时也累积了一定程度的"历史文献",有些殖民地民族还接受了西方文字或自创文字,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类学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之中,西方人类学家在开始反思自己与殖民主义关系的同时,也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学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学者认为,人类学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主动、热切地"拥抱"历史.[2]  相似文献   

18.
从《突厥语大词典》看古代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邓浩饮食是民族文化中极具稳定性的部分,它受制于民族的经济生活,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的鲜明反映。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维吾尔族以自己灿烂的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其中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9.
对《福乐智慧》的多角度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乐智慧》的多角度美学思考李雍一问题之缘由就我们已知的情况来看,在国内国际学术界至今在《福乐智慧》研究中,有多数学者比较一致地指出并肯定了《福乐智慧》作为中国维吾尔文学光辉夺目的一座丰碑的独特艺术价值与哲学价值及其在维吾尔文学史和突厥语诸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20.
黎族民歌是黎族原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民歌担负了文化传承的特殊意义,因而往往被视作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根脉.黎族民歌是黎族人集体创造的宝贵财富,承载着这个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记忆,集聚着他们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上的自我认同.黎族人利用歌谣守护着传统和教育后人,不少的生活知识、祖先历史、宗教观念以及风俗常例等,皆依民歌的口传方式世代相承.黎族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系统,对于这样一个古老的民族来说,民歌不啻为黎人口传之"文典"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