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家台蒙古族村是湖北省唯一的蒙古族村,该村落的蒙古族以部姓族人为主体.部姓族人们根据日常经验形成了“由姓而族”的家庭民族结构;蒙古语的姓氏与名字亦呈现出了“冷热并置”现象.部姓族人的姓名民俗与族群认同的关联性方面呈现出根基性族群认同与工具性族群认同交融的表征.就如何切实反映并归纳出日常生活范畴中当地人族群认同的特点,笔者初步提出“日常生活性族群认同”的观点予以概括.  相似文献   

2.
绅士汤姆     
彭波 《华人时刊》2006,(9):87-88
刚到英国留学的时候,我跟汤姆是邻居,汤姆曾在北京留过学,会讲半生不熟的汉语,我们常在一块交流,英汉混杂,彼此成了一对好朋友。跟汤姆成为朋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汤姆跟我一个姓。他有个中国名字叫“彭湃”,我知道了后,问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眉头一扬,“你听说过彭定康吗?我随他姓。”我虽然对彭定康没有什么好印象,可我对“彭湃”这个革命先驱历来非常尊重,所以,对汤姆也有种特别的感觉。汤姆曾问我,他这个中国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我说,你叫的这个名字是一个革命先驱的名字,很尊贵的。他听了非常高兴,问我在中国彭湃的故事,我对他讲了,他边听边摇头,表示对彭湃的行为不理解。为了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情绪,我只好把话题岔开。他高兴了,说:“你姓彭我也姓彭,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我们是哥们,我知道你们中国人是比较讲究同族同宗的。”在谈起两国之间的区别时,他说中国人聪明,我非常自豪地微笑着,他看了,有些不高兴,说:“你们的聪明表现在内心复杂。”我让他说得具体点,他说:“有一次,我们公司从中国定了一批工作服,刚开始价格没有定下来,经过许多次谈判,最终才签定了合同,没想到,等工作服供货后才发现,这批工作服没有袖子。没法穿,公司便跟中国人交涉,可按合同,供的是衣服,上面没有说明有没有袖子。中国人没有错,你要的价格  相似文献   

3.
尹湛纳希及其作品,已成为世界蒙古学家们争相研究的热门课题。中国、蒙古、苏联、德国、匈牙利、法国和日本等国的蒙古学家们尤其热中于这项研究,而且在世界蒙古学领域里形成了“尹湛纳希研究流派”,并出现了五名这方面的研究员和副博士。从1909截止1985的76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尹湛纳希研究论文近200篇。如果说对尹湛纳希及其作品的研究,当初只限于综合性的泛泛而论的话,那么到后来则分专题,多侧面全方位的进行研究,使这项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取得了今天这样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有两家小得不能再小却声名远播的餐馆。一家在北京后海柳荫街羊房胡同11号,是只有一张餐桌的中国餐馆。原来连名字都没有。因为主人姓厉,“厉家菜”就这样叫起来成了餐馆名。餐馆只有10平方  相似文献   

5.
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裕固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部落组织,每个部落又由若干个户族(相当于氏族、裕固语称“的尔斤”即“特勤”)组成。每个户族的名称类似汉族的姓,但又与汉族的姓不同,裕固人的姓与名是分离的,名是名,姓是姓,名字的前边不冠本民族的姓,也不实行姓与名相连的人名构成方式。据调查裕固族现有十个部落,二十九个户族,也就是说裕固族本民族的姓(即户族名称)行二十几个,其中一些姓氏较为古老。  相似文献   

6.
人皆有名。人之有姓名,犹如物之有标志。如张三、李四、王二等姓名是人的称谓符号。人的姓名,其实包括姓和名两部份。对于“姓”与“名”,中国人偏重前者,姓是祖宗传下来的,一般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而名字则不同,是可变动的。一个家族同属一姓,但这个家族的每个成员的名字是不同的。翻开古典小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称谓:岳飞字鹏举,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等。古代名是名,字是字;今人  相似文献   

7.
一、前  言如何评价额尔别克道尔基·仁钦诺 ( 1 888- 1 938年 )在 1 92 0 - 1 92 5年蒙古史中所起到的作用 ,至今尚无定论。直至数年前 ,有关仁钦诺的资料还非常之少。民主化以前 ,在蒙古“公式化的历史中” ,对于仁钦诺之强大影响力的记述极为暧昧。在蒙古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的《蒙古史》中 ,只有一处提到了仁钦诺的名字。即“( 1 92 0年夏到达威尔金斯克 )之革命代表向谢苗斯基建议 ,应任命曾在首都库伦学校担任教师的扎木察朗诺和仁钦诺为翻译。根据这项建议 ,二人成为代表团的翻译 ,在革命中以及革命胜利后蒙古的政治、文化等机关…  相似文献   

8.
“没有儿子”是寡居多年的李玉大妈的一块心病。但是,这样的想法随着两个女儿的长大也渐渐淡漠了,她看着如花似玉的两个女儿,又有了新的打算:给她们中间的一个招上门女婿。人家常说,嫁个女儿,拉回一个女婿;娶个媳妇,赔掉一个儿子。再说,要在一个家里过,还是女儿跟妈妈贴,可比那媳妇子好处。思来想去,她觉得这样的好事办得越早越好,便决定给大女儿李丽招亲,好让女婿顶起家里塌了的那半边天。 果然不出所料,女婿王文进门后,对李玉老人孝敬有加,小两口也十分恩爱。婚后的第三年,李丽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下,大妈整天乐呵呵地,嘴也合不上了。但是,在给孩子的取名问题上,闹出矛盾来了,大妈说:“你是我家招女婿,孩子当然得姓李。”女婿说:“儿子姓父亲的姓,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这个时候,李丽对丈夫  相似文献   

9.
汉族人的姓是家族系统的标志,而名则是每一个具体人的代号。据说,古人在婴儿出生三个月后,便由父亲为之命名,那仪式是非常庄重的,所取的名字也是斟酌再三方可定夺。此后,这个婴儿的名字便成为其独有的区别性称号。人名具有假定性。一个人取名时是相对自由的,人与其名字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同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名字,包括本名、化名、笔名、艺名等。如沈雁冰又有笔名“茅盾”、“玄珠”。再如李立三同志,乳名“凤生”;上私塾时,其父按祠堂的字辈改“凤生”为  相似文献   

10.
藏族自古有姓。藏族姓叫“瑞芒”()。所谓“原人四姓——色氏、木氏、董氏、东氏()和“原人六姓”——色氏、木氏、董氏、东氏、惹氏、柱氏(),可以说是藏族最早的姓氏。现在,藏族有多少姓,由于无此资料,所以无从知道,也难进行综合分析。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藏族对姓的重视程度和使用情况因地而异。一般说来,藏族重名不重姓,知道有其姓,而不常用其姓。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只呼其名而不直道其姓。著书立说署名,也很少用姓。但是古往今来,有些地区则从习惯,并非绝对不用。如酉藏佛教萨迪派的始祖昆氏()就是一大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吐蕃王朝开国功臣,大名鼎鼎的“噶尔”()是姓,“东赞域松”()(注)是名字,“伦布”()则是官衔。在西藏名门望族中用姓者较之平民百姓为多。  相似文献   

11.
我很鄙视阿汤这样的人。尽管,他火锅店开业的时候,诚意邀请我去喝了一杯。他的火锅店叫“肚辣辣”。一个星期前,他的快餐店“阿饭达”宣告破产,曾经,“十月胃城”这样的名字也在他的考虑之列。“肚辣辣”是在“阿饭达”的原址进行了再装修,大红的主色调,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很像个旺铺。  相似文献   

12.
十问易中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娟 《江海纵横》2006,(5):49-50
在迈进人生中第59个春天的时候,易中天教授的名气真如他的名字一般——如日中天了,很羡慕他的名字,起得好,姓也很好。“百家讲坛”下的易中天教授,不再是一幅中华小立领分头形象,更亲切更随和,但幽默睿智不改,是一派东方人的帅。读书报: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和《品三国》的热卖,有媒体将您的“品三国”定义为“时尚史学”、“摇滚史学”,也有学者评论您为“出色的说书人”,喜欢您的很多听众认为您这样的学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您对历史的描绘方式与当下受众的心理十分契合,请问您是如何找到这样一种表述方式的?易中天:拿曹操来说,在中国传…  相似文献   

13.
八思巴及八思巴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新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后来,藏族借用八思巴蒙文形式拼写藏文,遂产生了八思巴藏文。八思巴文是古代的“国际音标”和“世界语”,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社会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4.
蒙古精神文化的发展 ,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一样 ,曾受到过宗教的很大影响。佛教在蒙古的广泛传播大约是从 16世纪开始的。随着寺院数量的增多 ,出现了颇有势力的佛教僧侣阶层。这一切当然未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世隔绝的喇嘛们基本上是学习古印度的经院哲学和教条主义的教理。但是 ,佛教在客观上免不了与定居点、建筑遗物、图书、印刷品及由劳动游牧民族双手创造的其他文化珍品的产生有普遍联系。寺院里创建的图书室和印刷出版设施 ,后来曾被一些文化活动家用于进步的事业。我想在这篇报导中谈一个这样的例子。18世纪中叶 ,在荒漠草原…  相似文献   

15.
核威慑通常被认为是确保国家之间恐怖和平的手段 ,但它或许不仅仅具有维持暂时和平的功能 ,还可能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到一个更为完善的阶段。康德在他的国际关系思想中 ,认为毁灭性战争危险的存在 ,对于永久和平的实现和人类社会的改善 ,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因为这能够促使人们产生推动国际社会进步的共同责任感。但在他的时代 ,这个前提实际并不存在 ,而将核威慑“代入”康德的逻辑 ,我们可以认为 ,它对人类进入一个更为和平和理性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样的逻辑还有不完善之处 ,但是相关的研究却不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国际社会的进步观念不应该———事实上也很难———从国际关系理论中排除出去  相似文献   

16.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迅速的扩张,使城乡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于是逐渐产生了一个过渡带——城乡接合部。随着社会流动的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打工者选择城乡接合部作为他们进入城市的暂居地,这样就在城市边缘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的社区。这些社区的硬件条件相对较差,居住于此的大多数人也比较贫困。久而久之,这样的社区也就成为了城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 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论》中指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92页)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当然不可能解决;列宁、斯大林也没有明确论述这个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上的一个新课题。一八八四年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谈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曾经讲到这样一段话:“如  相似文献   

18.
回族人“教名”概述凡回族男女。无论他出身于何种阶层、家庭。除要使用传统的姓:赛、纳、哈、羽、底、虎、丁、洪等姓和名外,还要使用另外的一种名字,这位是“教名”,也叫“经名”。“经名”从孩子一生下来不久,便要请阿訇为出生婴儿取名,这名便伴随每个穆斯林一生...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至今,发生了两次姓“资”姓“社”的争论。改革开放之初的争论是由于改革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许多人囿于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社会转型期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引发的,这些问题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要从根本上消除姓“资”姓“社”的争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一是要加强理论创新,用令人信服的理论及时祛除人们头脑中的疑惑;二是要深化改革,把改革引向深度和广度,用改革与发展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村有这样一种习俗:孩子一生下来,取一个名字,俗称“小名、奶名、乳名”,我们称其为“方言人名”。长到一定年龄,即上小学或步入社会时要再取一个学名、大名、官名。“方言人名”是长辈出于对孩子的至爱心理,围绕着“求生存、图吉利、好抚养”而取的名字,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偶然性。这些名字虽大多粗俗不堪,而却有神秘的内涵,反映了各种各样原始意识的潜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