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浙江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生产率的角度对浙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生产率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是对浙江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浙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并不低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摈弃“服务业是一个低生产率的部门”的错误观点,服务业也可以是一个创造更多价值的高效率生产部门;其次对浙江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还是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值的贡献率,服务业都远高于制造业。这说明一方面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生产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别,另一方面也说明,浙江的制造业目前还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制造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浙江制造业的发展要从主要依赖资本投入来获得发展转变到主要依赖广义技术进步来获得发展,而这同样离不开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增长和经济进步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有直接的影响,而创新、研发、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开放度等则是通过影响生产率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间接的影响。不论是用研发资本存量代表的创新,还是用专利申请数量代表的创新,对高中低收入国家的生产率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人力资本、开放度等指标也对生产率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对于中低收入国家的影响比对高收入国家的影响大,贸易开放度对所有的国家都有显著影响,而知识产权保护指标对生产率没有直接的影响,这可能源于法律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一国实际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碳排放测算模型,将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性产出纳入全要素分析框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以上海市制造业面板数据为依据进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并进行收敛性检验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但存在较为明显的条件收敛,并在不同类属制造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主要影响因素来看,行业集中度、创新度和规模度对大多数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相对显著的影响,而行业外向度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吕宏芬  刘斯敖 《浙江社会科学》2012,(3):22-30,155,156
本文选取我国29个省市区和17个制造行业1990~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相对专业化与相对多样化集聚度进行了计算及变迁分析,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分析了产业集聚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呈现多样化与专业化集聚均衡发展的特征,而中西部地区则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化集聚水平,呈现产业结构单一化与非均衡化;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相对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对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均衡的区域发展政策和提高经济组织制度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1-2008年中国工业部门36个行业的统计数据,作者从需求层面出发研究了内外需增长对我国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需增长会显著促进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的提高,但是出口增长却与它们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且,这两类需求的变动对内外资企业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内需增长有利于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却不能改善外资企业的生产效率;出口增长不利于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改善,但是会对外资企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在不断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同时,其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本文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运用1992~2007年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实证考察了要素再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浙江省制造业在考察期内并未出现明显的结构红利,反而在一定时期内表现为结构负利;尽管要素再配置有向机电、装备等制造业部门倾斜的趋势,但由于其资本密度较低且幅度不大,结构效应并不十分明显;引入Verdoorn效应的分析表明,浙江省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规模效应并不显著。最后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江西社会科学》2020,(2):82-92
从"本地市场效应"理论视角出发,运用2000—2017年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与30个贸易伙伴国、不同行业出口优势来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中国与30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制造业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显著存在。在外部需求和劳动力比较优势之外,规模经济优势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扩张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高技术行业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固定资产投入,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本地市场效应"更为明显。(3)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是由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所主导的。在制造业出口中,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优势,而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则更多地依赖资源、劳动力等低要素成本所创造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中国应当逐步增强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出口的规模经济优势,特别是高技术行业出口中的规模经济优势,积极构建要素成本比较优势以外的制造业出口优势来源,避免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制造业迁移和"制造业空心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运用2005—2008年中国14个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违背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并且存在"生产率悖论";出口中学效应也不显著。虽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规模正相关,但在控制其他影响出口规模的变量后,生产率与出口规模则呈现负相关;在控制其他影响生产率的变量后,出口规模与生产率同样也会呈现负相关。中国企业出口的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其加工贸易等现实条件与经典理论假设的背离;而中国企业出口中学效应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则在于其自我选择效应的不显著和规模报酬递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对其中36个国家的18个制造业部门2000-2014年的离岸服务外包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考察离岸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岸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离岸服务外包能显著促进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但会抑制其技术进步。进一步研究发现,离岸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存在国别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一方面,离岸服务外包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且当接包国属性不同时,该效应也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离岸服务外包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技术密集型次之,对资本密集型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离岸服务外包能够通过促进制造业部门人力资本水平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分析了具体制造业在1998~2007年间的生产率及贸易开放度增长特征,并分析了面板数据结构下制造业层面的贸易开放度和生产率关系,构造了纯地理因素的贸易开放度工具变量克服贸易开放度的内生性,实证结果显示:引入工具变量后,贸易开放度对制造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外溢效应不显著;进口依存度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负向外溢效应;贸易开放度对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技术差距的视角研究对外开放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文章选取我国2002-2011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半参数估计方法,考察经济开放度和技术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对外开放以及合理的技术差距会显著促进我国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这种促进作用明显加强;人力资本水平与技术差距存在显著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和研发投入比例较大的行业,对外开放和合理的技术差距两者对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胡日东  曹婧博 《西部论坛》2021,31(5):100-11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4.
15.
16.
2008年之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关键指标的缺失导致学术界对该数据库的使用局限在1999—2007年。本文吸收和借鉴现有处理方法,采用五种插补方法对数据库进行完善扩展到2013年,重新测度了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1)1999—2013年,中国制造业TFP呈稳定增长态势,从1.75增长到3.10,增长了77.1%,平均年度TFP水平为2.5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速度呈现明显降低趋势。(2)在制造业企业TFP的分类比较上,大多数行业的TFP还处在较低水平,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3)在不同要素类型行业上,技术密集型行业TFP增长幅度最大,整体波动最小,在风险对抗上更具有韧性;在地域上,东部地区平均年度TFP水平最高,但西部地区增长幅度最大,已经呈现对中部乃至东部地区的赶超。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尝试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估计中考虑技术采用异质性,利用基于固定效应的有限混合模型,解决企业TFP估计中的内生性和异质性问题。该方法从条件极大似然视角出发,将固定效应与有限混合模型有机结合,应用机器学习中的EM算法,在完成对企业TFP估计的同时,实现对企业技术采用类型的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发现行业内存在2-5种技术采用类型,技术采用对企业TFP影响幅度在20%左右,样本期内各行业中高技术采用企业所占比例逐步上升。分行业看,高技术采用企业TFP水平较低,但增长率较高,低技术采用企业TFP较高,但增长率较低;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并不一定是相对低效的,其效率的改进更多来源于低技术企业的技术升级;分区域看,样本期末东部发展相对较慢,主要是其他地区低技术采用企业技术升级造成的。由此看出,基于技术采用异质性对TFP进行测算,有助于高质量发展主题下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8):44-53
通过测算长三角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以及各要素对产值的贡献,发现资本的贡献作用略有减小,但仍然保持了很大的比重。资本在异质的长三角制造业内部仍然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在投资驱动的制造业发展模式下,TFP成长受到抑制。本文认为提升TFP为供给侧制造业转型升级主线,将传统的TFP再分解为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与资源配置参照效率三部分,发现长三角制造业资本生产率增长率较大,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小,要素配置参照效率在TFP增长中作用明显,且在不同技术特征的行业中作用有正有负。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资源配置参照效率对TFP的变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服务业FDI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 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服务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服务业日益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外资将成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笔者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探讨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FDI的流入能够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本溢出效应。该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依赖于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有效承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