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德诺夫(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既然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反映,那么二者就应该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行发展。学习语言而不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好的语言基础有助于深刻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而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知识又能促进语言学习。每个语言群体都有各自的文化,这不仅反映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一) 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般指由一个社会的艺术、思想和风俗所构成的特殊体系或指一个民族某一特定时期内的艺术、风俗、信仰及一切思维产物。一个国家或民族,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历史,其文化背景亦是各不相同的。人们学习外语,就是要以此为工具,了解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学习其各种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一方面促进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往来,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语言不是孤立的一种现象,语言中渗透着文化。学习语言(外语)是为了了解人家的文化,学习他人好的东西,但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要学好外语也是不容易的。比如一个词如果我们没有见过或者一点也不理解,那么要记住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既然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关系密切,那么在外语学习中就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来说,情况亦然。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中称赞语规约及问题李洁平1.引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古德诺夫(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中的这一论述强调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 ,在语言学习中 ,目标语的文化知识不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 ,而且其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语言教学与文化关系问题。在理论方面 ,作者阐述了文化因素对语言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实践方面 ,作者提出了全面施教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教学中文化的重要性和性质问题。外国人学习语言,必定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但都是不可替代的,各有各的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把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寓于语言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西语言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一直是近几年来人们热衷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语言学者们普遍认为,语言和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依附在语言之上。而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中形成的独特风格与传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既包括一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文学、艺术、科学成就,也包括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相互关系,这包括语言以及与语言相关的某些非言语交际手段(胡文仲1989年)。这就是说,文化含有两层意思,…  相似文献   

7.
学术断想指出: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者相区别,即马克思本人与马克思事业的继承者、信仰者、追随者之间的区别;马克思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区别,即创始人本人学说与其继承者、信仰者、追随者的理论思想有区别。人的本质不仅仅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到了当代比之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思维关系、文化关系,这后者决定着人的本质和意义。学习马列经典,过去的普遍提法是学习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现在根据时代历史的需要,应提为:学习视角、观念、方式和思路。(4)谈到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时,与其只说"反映",不如说文艺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对应、感应和反应的以审美语言形式的表现,这个命题比前者更为科学、合理,合乎文艺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8.
多年英语精读课教学表明:精读课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且要培养他们对英汉两种文化异同的敏感和识别能力,从而达到掌握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正确运用其语言的目的。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存的,语言的使用高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脱离一国的文化知识背景去学该国的语言是毫无用处的,也是不可能的。语言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而且还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手段之一。一个民族的语言特点,常常反映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及生活各方面。比如:英语中motel(汽车旅馆)、haftal(快餐)和drive-inmovies(供坐在车内…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语言的发展,其语言形式和社会文化结构模式都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二者息息相关.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汉语学习很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以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等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十分关注的焦点.从国外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应遵循循序渐进、纵横适度、善作对比、弘扬精华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不仅涉及语言,而且不可避免地涉及文化。美国语言学家 Sapir 在他的《语言论》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从人类文化学的观点看,文化有两个含义:一是狭义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它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二是广义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C),它包括交际习惯、社会习俗、生活惯例等。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或环境。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文化行为。一方面,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交际是通过语言行为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语言使用者共建了社会角色,而社会角色反过来又把语言使用者限定在一个话语区内。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语言行为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听力理解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据调查,目前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迫切需要找出妨碍他们听力理解的因素。在以往的教学中,人们过多注重语音、词汇和句子结构等语言本身的因素,而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文化差异。针对学生听力理解的现状,本文着重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文化差异,文化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如何利用听力课进行文化知识传授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如下研究。一、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1〕(P159)。美国…  相似文献   

13.
1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语言学家做过大量的研究,他们把阐释语言的性质、语言习得及语言在现实中的语用功能做为研究目标,而词汇学习及教学从未受到过象语法、阅读、写作等同等重视,正如Wilkins所说:“学习一种语言通常被认为是学习掌握其语法系统”。(WIIkins,1976P.1)很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习者一旦掌握了目标语的基本句法知识,他便可以把词、词组和小句(clause)插入到适当的位置(slots)中创造出新句子(novelutter.ances),也就是说,语言具有生成功能。这种自由选择原则(。pen-。hoiceprinciple)并不能圆满解释语言…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对语言哲学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对语言哲学的批判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近十余年来,在我国的当代西方哲学研究中,语言哲学一直是一个热点。然而,对于语言哲学同当代西方社会的关系问题,却很少有人进行认真的探讨。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把语言哲学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联...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本体中不能没有修辞。在语言学习中,应恰当地选择语言的修辞手段,选择表达方式,以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借代(Me-tonymy)与换称(Antonomasia)属美学修辞的两种手法。在学习中,笔者偶见两者较容易被混淆,试浅析如下。一、概念上的差异借代作为一个辞格是不把要称的事物直接说出,而用和它有密切不可分离关系的事物来表现。其作用是使读者不仅知道所写的是什么,还能想起所说的事物的特征。借代通常有如下几种:容器代内容,关系密切的一物代另一物,工具代行为者或行为,作者代其作品,具体代抽象等。例如:Heistoofondofre…  相似文献   

16.
学习语言决不能同学习文化知识割裂,而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生活习俗种种知识了解甚少,或者一知半解,就势必会妨碍他们外语水平的提高。当前的外语教学已普遍重视联系文化学习语言。语言学家们已意识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六十年代初他们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体系上,他们认为语言能力仅仅是语言系统知识,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使用语言时所具有的语法知识,几乎不考虑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到六十年代中期一美国的“跨文化交际”(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和六十年代末前苏联的“语言国情学”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关心的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研究的是语言的内在系统、直到六十年代中期,语言研究的重点才逐渐从结构转向功能,从孤立的语言形式转向社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因此,语言研究不再脱离客观环境,而是与语言所属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因素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多中外学者对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拉多(Lado)、瑞弗斯(Rivers)、斯特恩(Stern)等语言学家都十分强调文化在语言教学法中的重要性,认为“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比较是语言教学法的必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语言也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学习语言必须先了解文化。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了解西方国家文化背景对我们学习英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中西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语言过程中对是非曲直的正确评判和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文化·语言·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与语言关系密切。文化离不开语言 ,而语言是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的。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参与。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 ,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熟悉是交际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简要介绍了部分学者对文化的概念的认识 ,文化的特征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以及文化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从耶稣与犹太会众的关系,本文具体地阐述了《马可福音》的社会逻辑中的人人关系。它们都关涉耶稣是谁这一基督论的主题。这同时是马可写作的目的,是马可要向其读者传递的讯息。他们可能是两个群体,形成一定的张力:一是接受第一条诫命(12:29-30)、把耶稣的到来看成预演大卫之国的犹太人(11:9-10);一是第二条诫命(12:31)的信仰者、称“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的外邦人(11:17)。不过,他们共有一个关于耶稣的形象:耶稣是基督,是人史关系(犹太传统)、人人关系(帝国文化)背后的人神关系中的上帝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