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毛泽东在时代的大潮中,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和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具体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明确了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提出了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一般规律和认识方法;总结了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基本立场、原则和观点等。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筑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的要求。其具体实践包括: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坚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解决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改革开放;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3.
红岩精神根植于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一个典型时期的集中体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团结统一、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劳勇敢的奋斗精神、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等等优秀的民族品格。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应该在与时俱进精神指导下,在理论和实践上,努力弘扬红岩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经典文献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是我国悠久历史和博大文明的集中体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大力普及、倡导我国悠久的历史知识和经典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经典的体现,民族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泉。因此,倡导经典诵读教育必然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更加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民族精神,它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回应全球化的挑战,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在继承优秀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进行创新,建设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继承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基础上,于当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民族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两个文明一起抓,人民主体论,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精神等等都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萌芽于炎黄部族的冲突与融合;团结统一继承发展了中华大一统思想;爱好和平继承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协和万邦原则;勤劳勇敢源于中华民族的农耕生活;自强不息精神源于上古时代华夏先民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历史积淀和遗传因子的民族精神规范着民族文化发展的走向。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文化考察,证明它是中外文化综合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高扬。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精神,并为此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内在力量的体现,具有能动作用并对一个民族具有长期而持久的影响力,具有内省和教化作用,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具有支持力和号召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需要通过开拓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社会氛围等来大力培育和弘扬宝贵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孔子继承先王之道,开创万世之学,功盖尧舜;孟子一生弘扬儒学。孔孟儒学博大精深,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使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历经艰难险阻而傲然挺立。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爱国爱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崇尚和谐的民族精神。孔孟儒学对民族精神的塑造、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弘扬传统孔孟儒学对寻找民族精神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中整体主义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的整体主义思想 ,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核心和精华 ,是民族精神之所在。这种思想和精神使中国几千年来始终保持了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是推进四化建设、促进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力量 ,要继承和发扬这一思想和精神 ,并非是口头的表白 ,其重要的是在于实践 ,在于每个人的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抗震救灾精神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新时期民族精神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抗震救灾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感天动地、大爱无边的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性贡献承载着中国五千多年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智慧和实践经验,在逻辑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上为民族工作的新时代推进注入了鲜活的理论、实践和战略资源。在形成发展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创新性发展、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创造性转化,不断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在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一条主线”“五大认同”和“四个与共”;在实践上,强调党的领导在开创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新道路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战略上,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凝聚各民族共识,以现代化的视野强调各民族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以各民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视角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4.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寄托于一定文化体系之中、由诸多民族精神构成的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系统.民族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回溯近代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过程中,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部分优秀西方文化都曾施加过影响和作用而沉淀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处于整体重构时期.中国企业建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提升“仁”性文化精神,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基础、深远的历史逻辑和广泛的实践基础。从文化底蕴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中华文化孕育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坚守不渝的家国情怀之中,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从理论逻辑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联合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论述;从历史逻辑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紧密相连;从实践逻辑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地区的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话语体系的引领和创新,是推动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引领。  相似文献   

16.
抗击SARS是全国人民共同参与克服重大突发灾害的严重斗争 ,也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实践活动 ,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已经和正在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1、抗击SARS创造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机遇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在战胜重大灾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精神产生、发展的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实践活动的产物和反映。正是在长期的共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中华民族才形成了反映本民族的共同利益和本质需要的共同的思想品格和根本的价值观念 ,即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原创在狭义上指原始创新,而在广义上指自主创新,它是批判与继承、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内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分别满足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实践需要;坚持以实践为中心、坚持民族主体性与坚持反对教条主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经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原创性的理论,其重大意义在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以知识体系为基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逐步形成;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世界,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开创。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之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使之受到了学界的长期关注。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30年来国内民族精神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量化研究和可视化分析,整体呈现民族精神研究的现实样态,动态展现民族精神研究热点的演绎历程,有利于深化拓展民族精神学理研究、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国内民族精神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研究热点汇聚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培育研究、爱国主义研究、全球化研究、时代精神研究五个方面。国内民族精神的研究热点发生两次转向,国家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政策导向是国内民族精神研究热点生成演变的主导性因素。振兴民族精神研究需要梳理历史源流,深化民族精神学理研究;挖掘学术热点、加强民族精神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拓展国际视野,应丰富民族精神传播研究;加强交流协作,应开展民族精神交叉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世代相承的民族精神,培育了人们的民族气质、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气慨、民族情操.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革命的和科学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中华魂》2013,(15):38-39
在国际风云多变,国内思潮汹涌之际,高校开展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发动师生认真学习和实践延安精神,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泉和重要内容,延安精神进校园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初步形成延安精神进学校的经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