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同时也是对"严打"政策的反思和纠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都是"以人为本"的,因而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存在着天然的契合,惟有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刑事保障.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上的稳妥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天府新论》2008,(6):96-9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要求政法机关既要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又要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检察机关在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要求:领悟刑事政策宗旨,从方法上保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正确性;建立繁简分流机制,从程序上保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可行性;推行量刑建议改革,从手段上保障轻缓刑事政策适用的可靠性;树立公诉一体意识,从机制上保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抗扰性.  相似文献   

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包括"宽"和"严"两个侧面.和谐社会建设决定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该立足于"宽".宽严相济的"严"是用来矫正"宽"和辅助"宽"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严打"政策以及西方的"两极化"的刑事政策,既有根本的区别又有相通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解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能仅拘泥于“宽”、“严”、“济”等基本含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科学刑事政策视野下的分析:一方面,广义刑事政策观念下的宽严相济,就是要建立以刑事法视域为核心的国家—社会双本位的刑事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是以法治手段实现预防犯罪目的的科学刑事政策,法治原则、人权保障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施展功效的界域.  相似文献   

5.
所谓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态势,是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当今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刑事法适用过程中的倾向及其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执法的影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在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及严打的刑事政策基础上一种理性的选择,它以刑事法谦抑理念为基础,不仅引领着刑事法改革的方向,而且是贯穿刑事法全过程的全局性、根本性的主线,它既是刑事立法政策,也是刑事司法政策和执法政策。当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表层态势表现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的趋重性、刑事和解机制适用的扩大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层态势表现为呼唤犯罪分层的立法明确性、呼唤刑罚体系的多元化及引导刑法解释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司法机关准确实施国家刑事法律的重要指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在实践中,司法机关认真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取得了初步的政策效果,但还存在一些主观上和客观上的问题.为此,司法部门要树立新型司法理念,积极探索合法途径,提高政策执行能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张亚平 《江淮论坛》2009,(1):101-105
分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对于该政策在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贯彻具有重要意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诉求主要在于秩序、自由、效益等。与其它刑事政策相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秩序作为其首要价值目标,但在追求秩序的同时,这一政策更加注重对自由与效益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刑事侦查中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不仅是有关刑事实体处理的政策,也是有关刑事诉讼程序的政策.我国刑事侦查程序的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但也存在与该政策不相符的地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刑事司法秉承保障人权、和谐公正的理念,为了在刑事侦查中全面贯彻这一基本理念,应当规范强制措施的适用,在侦查终结的处理上引入和解制度,重视人权保障,在法律的轨道内贯彻严打方针.  相似文献   

9.
在法治社会之下,刑事法都不仅是刑事法内部之事,而是需要向外延伸,向社会寻求合理性与价值性支撑,这就涉及到了刑事政策问题.社会的转型带来了刑事政策的转型,进而带来了刑事法的发展完善.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下,犯罪治理的理念、策略和技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刑事法中的犯罪圈、刑罚圈、量刑制度及司法程序也应发生相应转变,这既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立法体现,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立法化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构建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应对犯罪的基本策略,历经"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政策"、"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而演变发展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它对于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应当注重贯彻宽松刑事政策,合理运用严格刑事政策,并协调运作宽松与严格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1.
刘少军 《学术界》2012,(9):73-85,286
我国2012年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审判程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与完善.此种修改凸显了尊重诉讼规律、回应现实问题、契合时代发展、体现刑事政策的鲜明特色.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其对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改革与完善发挥着导向与规范的作用.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视角,审视新刑事诉讼法在审判程序方面的改革,指出其进步之处与缺陷所在,对于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我国刑事审判程序的改革主要从审判程序的设置、审判对象、证据制度、二审程序与再审程序等方面突出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与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刑事政策调整的表现,是我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是现行居主导地位的刑事政策,它对我国死刑立法和司法的走向将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死刑的司法限制是我国走向死刑废除之路的必然过程.如何在司法过程中对死刑适用进行严格限制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能否得到贯彻落实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既是刑事司法政策,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对我国刑事司法和刑事立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在侦查程序、公诉程序、审判程序的改革中贯彻和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刑罚结构总体上存在着"当重不重""当轻不轻"的倒挂性局面.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传统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复归,它应当是新时期的基本刑事政策,任何刑事政策都应实践性地转化为刑法规范,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应当加速其刑法化的进程.以刑事政策刑法化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应尽快用修改刑法的方式来根本扭转刑罚轻重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政策研究和设计通盘移植西方,同时刑事政策长期存在工具主义的倾向,因此导致刑事政策的信仰困顿。当前,我国致力于建构和谐社会,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了由“刀把子”向“大宪章”的转变,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然面临信仰缺失。基于“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的命题,从情感基础和精神基础两方面建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信仰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晔 《理论界》2007,(3):150-151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指导司法实践的重要方针,是在司法领域贯彻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重要举措。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重点要强化法治理念,用好轻缓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早可以溯源到中国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宽猛相济”的政治统治思想。所谓宽猛相济是指施政时要宽和严相辅而行。《左传.昭公二十年》:“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1]1235孔子的论断是对宽严相济最好的哲学解释。另外,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轻轻重重”刑事政策趋向和“严厉的刑事政策”、“宽松的刑事政策”的两级化刑事政策思想对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影响。所谓“宽”,是指松缓、宽宥;宽大、宽容。所谓“…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项指导刑事司法活动的政策,"宽严相济"并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根源.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从对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解读入手,阐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念,从社会转型的现实情境中解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内涵:即司法人员要放弃严打的专政理念,用宽容仁爱的司法智慧和悲悯的情怀来化释转型社会的悲情,构建和谐法治.  相似文献   

19.
耿军  任海涛 《兰州学刊》2010,(6):151-153,166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刑事政策。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摆在每一位法学同仁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选择了在校生犯罪作为切入点,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应然与实然两方面进行了抛砖引玉性的探讨,以期在理论与实务上能对在校生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和谐刑事司法如何落实从宽政策——从广东许霆案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政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它要求在刑事司法中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然而广东许霆案引发的热烈讨论,再次让我们关注这个刑事政策在刑事司法中所遇到的障碍。克服这些障碍,切实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将有利于刑事司法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