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育是永恒而崇高的育人事业--兼评教育产业化种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教育所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教育作为生产力之母的特殊地位、教育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特殊的投入产出机制以及教育所肩负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全新使命决定了教育是永恒而崇高的育人事业而不是即时庸俗的创收产业.试图硬要将原本不是产业的教育当作产业去办,把无法产业化的教育强行产业化,不但会导致教育的毁灭走向升级,而且必定造成人类文明的逆动.我们应该也必须把教育产业论驱逐出其最后的避难所.这时,也只有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理念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2.
教育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美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手段,其内容也应该是崇高的。崇高美育对于崇高人格美的塑造责无旁贷。这是崇高的审美特质决定的,特别是在思想多元化、经济发展多样化、文明发展纵深化的今天,崇高美育应成为当代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崇高美育,这是中国当代美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竞争已成为国际间各种竞争的焦点,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更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崇高地位。然而,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改革与教育评价的方向,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义务教育第一线的小学教师的摇篮,因此提高学生的素质,灌输素质教育思想,是我们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课堂教学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小学教育工作的适应能力呢?笔者…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逻辑前提刘惠珍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颗璀灿的明珠,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法宝。邓小平教育思想是由以下三个方面为逻辑前提的。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邓小平同志根据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在马...  相似文献   

5.
在素质教育中,素质是教育的目的,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教育是培养素质的平台,简单来说就是“育人”,两者相辅相成,朴素融合。素质教育的施教者是人,受教育者也是人,这就决定了进行素质教育一定要以人为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日趋国际化、信息化,这就更加要求素质教育要将目标定在未来,以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大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含义就是要提高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育事业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主导来培养各行各业合格的建设人才,教育的方向应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在这一办学方向的指导下,评价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如何,不再是看该校的升学率,而是看合格率、巩固率。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在了教学第一线教师的面前──差生的转化问题,因为提高合格率的最大桎梏就是差等生。如何转化差等生,成了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 差等生是如何产生的呢?如何认识他们呢?我们所说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把握生产力标准,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梁襄"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首先是由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客观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即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在理论上是无可置疑的.但生产力究竟包含哪些要素?这倒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蒋学模主编的获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指出,关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在我国理论工作者中,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同生产工具这两项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对象也应该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现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也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笔者认为以上观点还不够全面,因为忽视了构成生产力的另一要素——经营管理.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如下: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以自然力为主,…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正在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关心和支持。由于师范专科学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师范专科学校应该如何实施  相似文献   

10.
哲学界所提出来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传统观点,是导致生产关系单一化的理论基础。今天看来.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化。改革经验证明,一种生产力,可以决定几种生产关系,而一种生产关系,又可以适应于几种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有较大的“适应幅度”,在这一“幅度”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很大的对应性和可行性,因而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一旦超出这一“幅度”,就由原来的适应性转变为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产力内在矛盾推动了生产力的进化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动力也是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发展生产力的动因或“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从生产力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我们可以找出生产力进化和发展的内在动力。1.生产力进化方式。人类劳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决定了生产力进化的特殊方式。工具把人类的“过去劳动”和“后来劳动”联结起来,每一代人都可以通过工具的中介把以往人类生产力的总和纳入自己的活动之中。人的能力和力量的大小,主要是依靠工具——“体外器官”来决定的,而…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对即将步入21世纪的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观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实际,分析阐述了我国呈现出的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我国社会生产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世界性趋势综合作用的结果;素质教育发展内涵的丰富,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克服旧的教育体制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的结果:素质教育发展的条件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适度发展教育的结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指导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实践,是十分必要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要求当前高等中医药教育要大力加强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重视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氛围育人对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各项激励机制,也是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所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翟富生 《南都学坛》2001,21(2):96-98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加强德育工作是由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所决定的。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德育工作。要正确处理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 ,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 ;要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始终坚持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生产力之母─—兼论教育优先发展规律刘长明教育特别是现代教育也是生产力,这是我在《教育也是生产力》一文中提出的观点(见《教育研究》1992年第11期)。但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由包括教育在内的若干子系统构成。作为生产力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在教师。那么21世纪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呢? 一、思想道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的性质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两种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的素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它的好与差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它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行为,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呢? 第一,要坚持政治学习,提高自…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现象,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活动又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邓小平同志认识到了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了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生产力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一、“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邓小平同志认为,发展教育是一个战略性问题。1977年,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以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表了《关于科学…  相似文献   

18.
和谐教育是通过构建整体优化的育人系统,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它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着眼于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既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的先导观念,又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能否推动和解放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政党能否保持先进性,能否巩固其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稳步发展。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前列,明确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明确我们所担负的历史责任,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确立了价值标准即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的稳定状态基础上,批判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决定价值的观点,从生产商品劳动耗费发展的必然性方面,社会生产的历史和现实方面以及经典论述三方面论证了价值由生产满足一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合理需求的商品所要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