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传统婚姻形态受阶层内婚和血缘外婚的影响,民主改革前,处于底层的藏族渔民婚姻受到限制。在俊巴渔村内部,渔民与皮匠阶层内婚,婚姻缔结保证村内两种生计模式的延续。西藏民主改革从根本上变革旧西藏的政治制度,在改变渔民政治地位的同时,为其通婚圈的扩大奠定基础。渔村传统生计方式依赖交换与市场,为生计转型提供了资金积累,并逐步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优势地位。1950年至2016年,西藏渔民婚姻形态逐渐突破等级观念的束缚,政治身份的平等、生计转型和家庭收入的增加是影响渔民婚姻变迁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制度的婚姻是为了阻止同性之间的相互侵犯,作为社会组织的婚姻是为了促成两性之间的互助合作.前政府时代的同性博弈决定性资源的社会分配,两性之间的宏观博弈将会决定婚姻组织的整体形态.一个社会的婚姻形态是同性博弈、两性博弈以及(当国家产生之后)政府干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三国两晋时期,皇室婚姻的身份门第不断加强。这种变化,使外戚对政治的影响逐步加大。三国时,外戚在政治上无多大作为;西晋时期,外戚利用政治婚姻,操纵中官,攫取政治权力;东晋外戚大多都程度不等地参与了政权甚至辅政,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论三国时期的邸阁与关邸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时期,由于政权鼎立、战乱频仍,魏、蜀、吴多在其关隘、要邑、边县、屯营之地设置规模不一的邸阁作为军储之所以备军事之需,这种性质特殊的军需仓库的设置迅速传播到当时与中国有文化交往的日本.对于走马楼吴简所见的"关邸阁"的性质,一般认为它是与仓、库功能类似的机构.笔者认为,"关邸阁"即"管邸阁",意即仓中之"管邸阁者",故当为职衔之谓.  相似文献   

5.
三国时期 ,曹魏控制西北 ,蜀汉占据西南 ,两国主要在西部地区争战 ,粮草供给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为此双方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曹魏在西部一些适宜农业的战略要地大兴屯田 ,开发关陇、稳定河西 ,每年收获大量谷物供给军粮 ,以守为攻 ,迎战蜀军 ;蜀汉占据西南之后 ,诸葛亮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 ,发挥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 ,劝农积谷。为了解决北伐运粮的困难 ,还在汉中及渭水南岸一些地区设置少量屯田。不同的农业开发措施与双方的治乱胜败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由黄巾起义引致的社会大动乱,导致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中国进入一个战争频繁、长期分裂的时代。政治的长期动荡,造成社会的极不稳定,使人们在思想和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很多的转变。而这一时期的丧葬习俗,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拟对三国时期的丧葬习俗进行探析,以对这些变化的情况、特征及形成原因作出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秘书职能的性质和特点,分析了三国时期沿汉制而成但又受门阀操纵、异常混乱的"秘书"或"秘书性"官职的职能作用,指出中国传统帝制的"秘书"官职在封建朝政的管理体制中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角色.三国时期著名的秘书人才以及秘书出身或作过秘书的不仅有刘放与孙资、王粲与陈琳、弥衡与杨修,还有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和陆逊,足见三国时期秘书官制在辅佐朝政、影响历史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宗法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对蒙古族婚姻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当今学术界尚无从宗法角度对此进行研究的文章。蒙古族进入阶级社会后 ,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收继婚、抢婚制、世代婚、等级婚、入赘婚、买卖婚、抱斧婚等名目繁多的宗法性婚姻形态。在蒙古族历史上 ,宗法性婚姻缔结必须遵循的原则有父母主婚的原则、服从神权的原则和族外婚原则。蒙古族宗法性婚姻形态形成的原因 ,是由生活环境和历史传统、宗教和其他民族影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 ,战乱频仍 ,两汉严格规范的教育体制被打破。为了文武并用 ,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培养人才 ,三国政府都兴办教育 ,设立太学 ,其中以曹魏为典型。这一时期太学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并确立了今文经的地位。此外 ,三国时期的地方办学也有一定规模 ,很多地方官员都在其辖区大兴教化 ,创立学校。这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战乱、统治阶级的好尚和生源、师资等方面的原因 ,三国时期的教育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总结的  相似文献   

10.
东汉末年的战争动乱,如果从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算起,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三国鼎立形成为止,长达35年.在此期间,波及中原大部分地区的大规模战争持续了多年,局部的战争也年年都有.东汉末年的战乱,加上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不断发生内战,使得战乱地区人民生活不安宁,于是向外地奔逃,去寻找安逸的乐土,因而形成了人口迁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三国志》中有关当时“忠”的行为、观念的记载及评价的分析,指出“忠”的观念在三国乱世中仍有较大的影响,恪职守忠、上谏尽忠、死节尽忠,构成了当时“忠文化”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当时的特殊时代背景,所以忠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君仁臣忠、审时度势而尽忠,也是当时很重要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三国志》裴氏“臣松之”注例进行研究,梳理出十八种形式,反映裴松之注书的灵活。另对前人讥评裴注“嗜奇爱博,颇伤芜杂”等不当之论提出批驳,并揭橥裴氏“臣松之”注例具有折中异载、疑者存疑、以“理”之违合评论史实史料的特色,故裴松之对完善《三国志》和复原三国历史全貌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士人与大众文化心理的交融 --元杂剧三国戏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碰撞融合的角度重新阐述了元杂剧三国戏的文化意蕴.元剧作家在向三国故事取材的同时,大众文化层面的某些东西也随之进入到三国戏中.剧作家的士人身分,以雅融俗的思维方式,其以史写心的创作本旨,又使三国戏印有雅文化的色彩,个中寄寓着元代士人群体的复杂文化心理.这从仕隐矛盾心态的投注,忠君观念的强化,三国人物身分品格的雅化等方面可见一斑.这说明元杂剧三国戏是士人与大众文化心理交融的产物.这种文化层面的碰撞融合,影响着三国戏的文化内涵、人物特征与美学风格,也影响着罗贯中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新世纪《三国演义》研究之五个方面:1必须以不同版本研究的深化为基础;2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上应有所创新;3应更加注重研究史的研究;4推进其数字化工程;5加强国内外研究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关于事实婚姻的规定,结合我国《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事实婚姻问题规定中存在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及当前我国事实婚姻的现状,参考外国立法,提出关于事实婚姻的立法设想,以期为正在制定的我国民法典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清代女性文学的兴盛,催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其中包括对理想婚姻的渴求和社会角色的担当。封建社会中,她们无法攻破男权势力的强大堡垒,建立事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寻求同声相应、志同道合的理想婚姻便成为她们迈向独立自主、追求幸福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三国志》的书法进行了全新的探讨,并批驳了长期以来史学界一些学者、尤其是清代史家赵翼责难《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和回护曹、马统治当局的观点,指出他(们)的谬误在于未能真正明察《三国志》的书法所致。  相似文献   

18.
古代军事文学源远流长。其中有三部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们是《左传》、《史记》和《三国演义》。前二者是正史 ,而《三国演义》则吸收、融合了二者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的长处 ,将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19.
由于题材的特殊要求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处于配角的位置。罗贯中基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 ,使用男权话语去描写女性形象 ,赋予笔下女性形象以工具的作用。小说中的美女、烈女、良母等形象系列 ,成为最能体现作家创作意愿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要求,而且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具有普遍意义,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