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特曼(Nalt Whitman,1819—1892)是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民主诗人,是美国新兴资产阶级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位歌手。惠特曼写下了著名诗篇《草叶集》,用诗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诗人在《草叶集》中所颂扬的激进民主思想,高昂的乐  相似文献   

2.
民主思想是《草叶集》的灵魂,贯穿《草叶集》的始终。在研究《草叶集》时,它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主题之一。惠特曼的民主思想具有多元化,不仅突现于个体之上,而且赋予普通民众之中。他一方面积极倡导人人平等的理念,坚持为人的自由抗争;同时又认为一个民族的崛起要以广大民众为基石,通过他们的共同劳动,来创造一个新生国家,一起来继承那相同的责任和传统,并一同跨越时代。  相似文献   

3.
人性复归的召唤──简论惠特曼《草叶集》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客观历史的角度,从作者的基本思想和创作意图以及个人生活经历方面揭示了《草叶集》的思想蕴含,即从民主和全体的角度来歌唱个人,歌唱物质的、精神的、历史的个人,歌唱宇宙万物,呼唤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自我之歌》——惠特曼生命精神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特曼创作的《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时代精神的全面体现,而其中的《自我之歌》则是浓缩了的《草叶集》,它是诗人对于生命以及宇宙万物所作的哲学及宗教的思考,它的实质是惠特曼生命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惠特曼散论     
惠特曼以其诗《草叶集》而蜚声世界文坛,至今已130多年,犹历久不衰;而评论家对惠特曼及其作品的研究,也从未终止。 惠特曼是美国19世纪末叶世界性的民主诗人,有的人把他誉为美国的但丁。  相似文献   

6.
沃尔特·惠特曼文学思想和写作风格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草叶集》歌颂自我,歌颂劳动和劳动者,歌颂大自然,批判奴隶主和蓄奴制度的血腥本质,歌颂黑人对国家建设的贡献,饱含了诗人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和向往,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7.
“自我”贯穿《草叶集》的始终,它也是研究《草叶集》不可忽略的概念。惠特曼的“自我”与史学、文学、心理学等范畴的“自我”不同,它包含“个体自我”“美国自我”“普遍自我”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自我”自成整体,不可分割。但每个层面的“自我”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们既互相矛盾,又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草叶集》中的完整的“自我”。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的民族诗人,惠特曼必须在自身的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维系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而无法在与世隔绝的情形下建构民族诗歌话语。自《草叶集》1855年问世以后,社会反应便介入惠特曼的创作,对其思想意识、创作理论、创作计划、主题与风格等方面产生了正负两个方面的干预,而该诗集陆续更迭的版本既可以印证社会干预对诗人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导致社会产生新的干预的中介。在《草叶集》的六个版本中,前三个出版于内战爆发之前,后三个则于战后问世。本文拟从内战后的版本入手,通过从多重视角评析主题内容,结构,语言风格,以及版本外在形式的文化内涵等等,探讨诗人后期创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 任何一部伟大作品要想为世人接受,大半必须有一番波折的经历.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出版最初那些年代人们的评论很能证明这个看法.《草叶集》从出现到为世人所接受这一复杂的过程,一方面说明了独创性的作品即使鉴赏力极强、有很强理论水平的人也需要时间理解;另一方面,众多的评论、纷纭的观点正好说明了它的博大精深.本文试图粗线条地介绍这些评论,以求利用他山之石更进一步探讨《草叶集》诗歌本身.  相似文献   

10.
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一文中说:“这个世界主要的辉煌壮举就是造就了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在《草叶集》中,惠特曼不仅“歌唱一个人的自我”,而且“也唱出‘民主’这个词,‘全体’这个词”;在《帕特森》中,威廉斯写道:“这座城市/这个人,一种认同.”可见,爱默生笔下这个“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的“一个人”在惠特曼笔下变成了一个包含“自我”和“全体”的人,而在威廉斯笔下,这“一个人”又进一步与一座“城市”相互“认同”.本文围绕“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这一主题,深入揭示威廉斯创作抒情史诗《帕特森》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叶子"是纽约派扛鼎诗人弗兰克·奥哈拉诗歌中频频出现的意象,彰显着他和前辈诗人惠特曼的隐秘联系。沿着两人诗歌中出现的"叶子"意象,通过比较分析探索奥哈拉对惠特曼的模仿和戏谑,人们可以发现奥哈拉对惠氏《草叶集》中体现的诸多理念如自我、民主、城市等进行了有意识的误读和改写,在传承和变化中凸显出奥哈拉的创作深度和独特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美国现代著名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歌颂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草叶集》中包含了生态思想的萌芽;而惠特曼的一部不为国内读者所知的散文集《采集日志》同样了蕴含了深刻的生态诗学思想:自然是文学创造的源泉, 诗人的使命是把大自然与人的灵魂联结起来,把常人眼中只看作物质世界和物欲对象的大自然所具有的生命气息、精神韵致和神性内涵揭示给人们,使诗歌变成大自然沟通、走近和融入人的灵魂的精神通道。《采集日志》包含了对诗歌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生态功能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13.
(一)惠特曼与现代诗歌革命在英、美诗歌发展史上,十九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现代诗歌革命。在英国,从1789年至1832年兴起了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在美国,1855年惠特曼出版了《草叶集》,标志着现代自由诗运动的开始。英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矛头对准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自由诗运动,锋芒直指一切旧的诗歌形式。惠特曼《草叶集》的自由诗完全冲破了英文旧体诗的束缚,对传统的格律和  相似文献   

14.
一八五五年七月初,在纽约市和布鲁克林市的几家书店里,摆放着一些散发油墨香味的四开本小书,它们的绿色布面上华丽地烫印着金黄色的书名、装饰着根、叶、蓓蕾和小小花朵的图案,这就是美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热情歌手、民主诗人华尔特·惠特曼的诗集——初版的《草叶集》。尽管它只有十二首诗、薄薄的九十五页,尽管它只印刷了不到八百本、当时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诗人惠特曼是十九世纪最接地气的人民诗人,是民主自由的倡导者和礼赞者。他的诗风雄浑,大胆而有力,清晰、朴素而真实,诗歌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他诗歌中创作中的人民性、民主性、民族性不仅影响本国诗歌创作,而且穿越了时空,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新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可以说深受惠特曼《草叶集》的诗学思想影响,诗人从《草叶集》中找到了艺术的喷火口。郭氏“惠特曼式”的个人咏叹与豪放在中国诗坛上影响了许多年轻诗人,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创作出积极向上的新诗,表现了一种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学有其优秀的传统,其中之一便是它的浓郁而鲜明的民主色彩。由此,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瓦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这位杰出的民诗主人。他一生致力于宣传:“自由土地,自由劳动,自由人”的民主主张。为了民主,他的“笔底和舌尖”发出了“隆隆然愤怒的雷声和风暴。”他是一位战士,是一位高举民主大旗,走在历史前面的战士;他是一位歌手,是一位唱出时代最强音的歌手;他是一位鼓手,是一位无怨无悔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鼓手。《草叶集》便是惠特曼强劲的民主心声的写照,因为它有“毫不含糊的明确性,”这明确性来源于诗人鲜明的政治立  相似文献   

17.
《我自己之歌》中的超验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叶集》的精华篇《我自己之歌》表述了华尔特.惠特曼的诗歌理念和诗人毕生创作的基本主题。在这首长诗中,诗人力求解答“我自己是什么?”这一富含哲思的问题。在对此问题阐述的过程中,诗人表露了自己对“灵魂与肉体”、“上帝与自我”等对立统一关系的超验主义思想。本文从哲性诗学的几个侧面论证惠特曼与爱默生,黑格尔,尤其是与康德等哲学家在思想上的联系,并通过解析《我自己之歌》中对“自我、上帝、灵与肉”等认识客体所做的真诚表述,阐述诗人思想深处超验主义的泛神观念。  相似文献   

18.
最干净的书     
王勇 《社区》2010,(23):14-14
在美国诗歌的发展史上,《草叶集》被誉为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等经典诗句,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成为闻名世界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惠特曼作为男性诗人的性别特征十分鲜明,《草叶集》焕发着独具魅力的男性气质。硬汉精神、强者情结和野性放纵、雄奇铿锵的自由体语言雄风是惠特曼诗歌男性气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中外文学关系史上,郭沫若的《女神》与惠特曼的《草叶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要深刻理解与阐明两者联系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就必须对这两部诗集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和艺术的比较研究,不但要分析它们思想艺术上的一致性,而且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