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与宪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基本特征和内容“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首次见于彭真同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公民是指具有一定国籍井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意识本身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应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是每个公民通过社会生活实践而对自身及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中民主、法制、道德及思想文化诸方面对自身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作为美国民族精神的实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主义是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潮,至今仍很活跃。但实用主义从诞生到现在,始终受到来自各方的不同误解,阻碍了其合理部分的被吸取和采纳,因此将其要点作一简单梳理,甚为必要。实用主义产生的背景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和任何一种能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的哲学思潮一样,它的产生和被接纳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和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宪政的变革1.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思想革命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先导。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痛感传统的纲常伦理、封建的宗法制度对于人性的扼杀。他们揭露三纲之说剥夺了人的主体地位,使之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于是天下之人“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吴虞等,都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封建的君权、神权、族权、夫权进行了抨击,在他们… 相似文献
6.
7.
郑成功收复台湾作为抗清根据地,一批注重汉民族气节的仁人志士跟随明郑政权东渡台湾,形成台湾明朝遗民群体.他们坚持汉族华夷之辨的儒家正统观念,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在明郑政权在同清朝政府的斗争中,又产生分据台湾对抗清朝的本土意识.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明朝遗民对抗满族统治的民族精神,在避居台湾后转化成热爱台湾这块不受清朝统治土地的本土意识.这种民族精神与本土意识的并存与互动,构成台湾汉族民众反抗清朝满族统治的两个思想层面. 相似文献
8.
稳定的宪法与妥协的宪法--以美国宪法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宪法的长期稳定与内嵌其中的妥协精神和制度分不开。美国宪法是谈判与妥协的产物。这种妥协是以利益对抗为存在前提,以尊重规则为生成条件的。妥协内涵着自我反省意识和协商对话精神,因此在某种视角下妥协是一种美德。宪政中的妥协精神和妥协机制是现代社会协调各方面利益、解决各种政治矛盾和冲突,实现人权保障目的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西进运动对美国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巨大 ,发展了美国政治与社会的民主意识 ,培植了“美国式的自由、平等和竞争” ,造就了美国人勇敢与冒险的精神 ,锻炼了美国人乐观进取的性格 ,强化了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 ,催生了实用主义哲学观。西进运动中培育出的许多精神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人权入宪”后,对什么是宪法精神,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宪政,是理论界引起诸多争论中热点话题,本文首先评判了当前学术界关于宪法精神的论争,认为当代中国的宪法精神正在从国家本位向人权本位转化,并指出中国人权的本位转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指出了现行宪法应当进一步改进之处,论证了“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是当代宪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4.
红旗渠精神与民族精神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多年过去了,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使其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摆在我们目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提出红旗渠精神不仅具有地域性,更具有民族性。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脉,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红旗渠精神不仅具有传承性,更具有开拓性。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