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霞村教授的《古代汉语虚词类解》于1992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并专设古代汉语虚词课程的成果与总结,是近年出版的古代汉语虚词著作中甚具特色的一部。一是体例创新。我国古代汉语虚词分类讲解素有传统,如最早讲述虚词用法的南朝梁人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就分“发端”、“札句”、“送末”三类,清代一部代表性的虚词著作刘淇《助字辨略》分“断词”、“急辞”等三十类。但过去著作的分类不仅粗疏,缺乏科学标准,且分类未落实到条目。如《助字辨略》分类仅是于“自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五年八月,黄河出版社出版了由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荆贵生教授主编《古代汉语》教材。这部教材一问世,就以其科学、创新、实用的内容和形式,赢得了全国著名专家教授的好评,轰动了整个古汉语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王海菜研究员说;“荆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就编写模式言,是带有示范性和方向性的。”(见《古汉语研究》1997年1期)北大博导郭锡良教授、唐作藩教授,武大夏渌教授、南大李开教授等也纷纷撰文或发表谈话,盛赞荆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是最新的、最好的”,“富于开拓性和实用性”,“重在实用,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古代汉语教材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古代汉语>教材"文选”标点注释三例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等学校中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是王力主编的四册本《古代汉语》(以下简称王本)和郭锡良主编,王力审订的三册本《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本)。这两部教材的高质量,举世公认,无用赘言。然而我们亦不必为贤人讳,这两部教材还有值得商议之处。本文仅就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处理略抒管见。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处理,是古代汉语教学贯彻历史主义观点的重要方面。过去,王本旧版对三类情况未加区别,一概注为“某同某”。1981年版对此作了重要修订:古今字,注为“某,后来写作某”;异体字,注为“某同某”;通假字,“某,  相似文献   

5.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吉林版)“是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集体”“经四次讨论”(最大的一次讨论会参加者达四十五所院校八十余人,其中不少是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历时三年”、“三易其稿”而编写成的教材。真可谓名符其实的“集体智慧的产物”。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和最成功的地方是语法系统性强;其次是文选分讲读和阅读两部分,照顾了教者、学者双方的需要;第三是每单元后都附有练习,而且习题深、浅各占一定比例,可供层次不同的读者选作。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报任安书》:“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对“思来者”一语,目前通行的教材及选本的解释有以下几种: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三册:“思来者,意思是想让将来的人知己之志。”2.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中册“……思来者,想念未来的人,即让未来的人了解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人日(夸父逐日)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下简称《古代汉语》,下则同)第一单元文选《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修订本7页)注:“入日:意思是追赶上了太阳.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夸父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禺谷)赶上了太阳(“逮之于禺谷”).”  相似文献   

8.
“词类活用”说之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类活用”说是古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理论,倡导者是陈承泽。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它不同于词的兼类;使动用法固然可以用使成式词语解释,但也不能因之否定它的存在。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应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不可偏执一端  相似文献   

9.
通过确定创新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性质及教学目的,重点阐述了教改实践中的古代汉语创新学习和创新教学的思路与对策,为创新型古代汉语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如“山”、“跑”、“美”等。这类字本身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但古代汉语中也有一类字,它本身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需要和其它字组合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才可以称作词,这类字所组成的词中有传统上称作联绵词的一类,如“傍徨”、“徘徊”、“匍匐”等。联绵词按其声韵又可分双声、叠韵、非双声非叠韵三种情况。 《诗经·周南·卷耳》中有这样一句话:“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查阅几部典籍,笔者发现以下几种对“玄黄”一词的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