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批判马赫主义的论战性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对哲学上的中间路线作了成功的剖析。然而,对列宁这方面的思想人们至今认识不一。有些人强调哲学党性原则,否定哲学中间路线的客观存在;另一些人强调哲学中间路线,对哲学党性原则产生怀疑。本文认为,准确地把握列宁对哲学上中间路线的分析,是科学地坚持哲学党性原则的重要内容,并且,对于认识和剖析近、现代的各种哲学流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1908年撰写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并确立了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但是,围绕着该书的评价问题,多年来在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近年来,指责、歪曲、否定列宁反映论,否定列宁主义,尤其成为一种国际思潮.一些人指责该书贯彻的反映论思想是“背叛”和“逆转”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他们把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唯物主义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精神分析的视野下,齐泽克力主“重述列宁”而非“回到列宁”,也就是拒绝眷恋列宁那个时代的符号,拒绝其不彻底的反映论与哲学党性原则的背离,而是回到“实在界”的列宁———这是一个乌托邦意义上的列宁,同时也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具体的普遍性”的列宁。  相似文献   

4.
科学认识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这是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重要的思想。这是因为自然科学不是纯粹人为的作用手段,自然科学理论本质上是外部自然界的正确反映。那种认为列宁所阐述的反映论思想是机械的直观的反映论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强调认识的主体性不能离开认识的客观性。在今天,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和认识的客观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感觉理论是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重点论述的一个问题,也是列宁反映论思想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唯批》中的反映论思想开展了激烈的争论,有的问题涉及到列宁的感觉理论。本文结合感觉心理学对列宁的感觉理论做一些具体分析,以此说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反映论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国内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类型的教科学、研究著作、哲学辞典或通俗读物中,一般地都把反映论说成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如“反映论就是唯物论的认识论”、“反映论就是唯物论”、“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等等。我们认为,这种说法缺乏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它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甚至也不是一般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本文就此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对以黑格尔哲学为典型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反映论作出初步探讨。不当或错误之处,谨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一反映论与认识论的关系问题,国内哲学界早有定论。按李达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反映论就是唯物论的认识论,所有唯物论(那种把意识也看作物质的庸俗唯物论除外)的认识论,实质上都是反映论”;按吴江著《认识论十讲》,“反映论是唯物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按新编《辞海》(哲学分册),“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反映论。”读者不难发现,如果撇开文字表述方面所存在的某些无关紧要的差异,上述各种说法所表述的共同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并列的判断: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这是两个主谓项可以相互置换的判断,它们所表达的无非是一个简单的等式,即“反映论等于唯物主义认识论”。这就是几十年来国内哲学界普遍公认的“定论”,尽管它缺乏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读了石向实同志的《列宁感觉理论与感觉心理学》一文,觉得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如何理解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反映论思想,提出一些看法,与石向实同志商榷。《石文》的要义在于阐述感觉理论与反映论的关系及列宁感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从而进一步说明《唯批》中反映论的辩证唯物主义性质。这是富有意义的。但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弄清楚反映论的内涵,它与感觉论、认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列宁的认识论与现时代”的最终研究成果,由新疆大学政治系教授蔡灿津负责完成。1989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研究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思想的学术专著。作者认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著作,它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论思想的进一步系统化的总结和发挥,列宁的认识论思想,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主导线索,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Z认识的本质是反映,反映的基础是实践,反映的特点是具有能动性。该书主要内容在《…  相似文献   

10.
前一个时期,批判、攻击列宁主义在一些人的文章和讲话中成了一种“时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打着“回到青年马克思”或“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人为地制造马克思和列宁的对立,用曲解列宁著作的手法,攻击列宁是背离了马克思的思想。在哲学和认识论上则集中攻击列宁的辩证的能动的反映论,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指责他是背离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倒退到了旧的机械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其实这些论调并不新鲜,稍作对比就可以发现,不过是从西方“列宁学”和被一些人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抄来的陈辞滥调罢了。对造谣  相似文献   

11.
<正> 目前出版的哲学教科书中,有的认为:“不同形态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尽管有许多差别,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共同的前提,这就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按照这种说法,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反映论者了。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所谓反映论,最根本的观点就是认为人的感觉、观念和全部认识过程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有坚持了这种观点才可以称之为反映论者。纵观哲学史,绝大多数唯物主义者都坚持了反映论的观点,都可以称之为反映论者。但是也确有一些唯物主义者是不能称之为反映论者的。十九世纪中叶,在德国、荷兰等国出现的庸俗唯物主义者就属于这一类人。  相似文献   

12.
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大大加强了春秋战国时期唯物主义的哲学阵地。后期墨家的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剖析一下这个中国哲学史上最初形态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对于了解春秋战国  相似文献   

13.
在认识论的主体—客体关系问题上,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已经成了当前哲学研究中,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同意借口突破旧唯物论的反映论,而违背唯物主义的某些论述;也不同意借口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而否定主体—客体关系的辩证法。我们认为,在认识论的主体—客体问题上,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20世纪问世的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影响持久的哲学著作,当首推列宁的《哲学笔记》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然而,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却常常把卢卡奇和他的思想、著作排除在研究和论述的范围之外,其主要原因,首先是认为《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某些基本观点开辟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其次是只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看作列宁的哲学代表作,由于《历史与阶级意识》批评过反映论,便认为卢卡奇的思想与列宁的思想是冲突的。这是国际国内比较流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关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些论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提出批评或质疑,有人甚至提出用选择论、重构论、创造论、建构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显然,这是由于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范畴及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科学内涵,把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混同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因此,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范畴及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反映范畴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在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一方面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另一方面又批判了旧唯物主  相似文献   

16.
当代的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列宁学”家,对列宁的反映论发出种种责难,认为列宁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认识活动,仍然停留在直观反映论的水平。这股思潮对我国哲学界的消极影响不能低估。本文对新版《哲学笔记》中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作一探讨。 1 思维与存在同一是个古老问题,也是近代哲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黑格尔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自己哲学的主要任务,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既包括从存在向思维的转化,也包括从思维向存在的转化。对后一种转化,黑格尔的功劳在于把实践作为实现转化的必要环节。列宁说:“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是很重要的。……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之区别也不是无条件的,不是过分的。”(《哲学笔记》,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4月,第124页。以下只标页数)黑格尔“在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关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分歧的焦点在于,怎样理解哲学理论的党性原则?哲学理论本身有没有阶级性或党性?如何正确地贯彻执行哲学的党性原则?弄清这一系列问题,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展开。我想介绍一下列宁有关这些问题的观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哲学的党性原则,是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继而为列宁更加深刻、更加集中阐明的。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具有鲜明的党性的。他说:“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 列宁的这一论断,是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斗争中提出来的。因为,十九世纪末,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激烈地进行着,而且日益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也突出地表现出来。哲学战线上的斗争贯串于各个方面。哲学与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就是当时斗争的突出的问题之一。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斯坦,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反革命的需要,最先发难,攻击马克思主义。他借口实践否定革命理论,主张“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借口哲学的阶级性而否认哲学的科学性,叫嚷“回到康德去”。与此相  相似文献   

18.
列宁说:“哲学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按实质来说,是两个斗争着的党派。”尽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存在着互相吸取对方某些思想资料和个别观点的情况,但是在思想体系上,二者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坚持唯物主义,必须坚持其战斗性,和唯心主义作不调和的斗争。哲学党性与政治党性总的说来是一致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社会中对立的阶级、集团的倾向和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备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概括具体科学的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掌握并且运用了高超的辩证法,构建他的哲学体系,使他成为哲学泰斗。但是,由于黑格尔所竭力坚持的哲学原则是唯心论,因此,黑格尔的“革命的方面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1](P214)。”费尔巴哈坚持和维护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原则。但是,由于他的哲学方法是形而上学的。因此,费尔巴哈全盘否定了黑格尔,最后也否定了自己。列宁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原则,又坚持了辩证法这一科学的哲学方法,实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原则和辨证方法的高度统一,从而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可见,如果丧失正确的哲学原则,再高明的哲学方法也会被窒息;如果缺乏科学的哲学方法,再坚定的唯物主义原则也无法坚持到底。只有坚持唯物主义哲学原则和辨证方法高度统一,才能真正坚持真理,并使自己的哲学与时俱进、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0.
列宁《哲学笔记》的辩证法,主要是在黑格尔《逻辑学》与马克思《资本论》双重语境互动中所形成的关于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辩证法。由于不理解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思想,不仅造成了把辩证法当成"实例的总和"和"抽象的方法"的"两极相通",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变成朴素的辩证法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变成直观反映论的"双重还原",而且特别是导致了把列宁的辩证法归结为与"实践论的辩证法"相区别的"认识论的辩证法",从而曲解了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因此,在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深化对列宁《哲学笔记》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