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风光互补路灯是风能和太阳能小型化综合应用的典型代表。文章分析了风光互补路灯的构成和原理,结合在城市景观道路照明中的应用,凸显了其照明效果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对城市景观道路设置具有参考价值。以江西省为例,江西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让风能、太阳能小型化和综合应用迈出了一步。风光互补路灯的应用,必将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步伐,推动江西"两型社会梦"(资源节约型社会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社会"景观"的会展:一个社会学批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理论来观照,会展正是当代社会的巨型景观。会展景观制造和传播的表象和影像僭越了现实世界和真实生活,并助长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会展业要寻求健康发展,应“去景观化”,推行绿色低碳型网络会展和大力推动会展文化建设,控制会展举办频率,限制规模规格,讲求实效,提升会展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建国60周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心城区城市园林绿化总量、规模迅速扩张,质量、特色明显提升,无论是道路绿化建设、游园、广场建设还是公园绿地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9.64%,绿地率达46.8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1平方米,三项绿化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2005年3月,黄山市荣获“安徽省园林城市”称号,2006年9月,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4.
“两型”农村理论内涵与标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遵循“自然和谐”、“理性破坏”、“两型发展”三阶段演进规律,现处于“理性破坏”发展阶段,面临资源利用低效率、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窘境,迫切需要走“两型”农村发展道路.“两型”农村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强调“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耦合增长,由低物质化与高幸福感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来实现,体现经济绿色化、资源集约化、环境生态化、社会和谐化.“两型”农村标准凸显“四化”理论的内容,因而,建设“两型”农村应促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提高资源的集约化水平、提升生态环境友好程度、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杭州市三个不同建造年代、不同地区的安居小区的绿化景观调查,针对安居小区绿化景观现状深入分析,总结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国内城市安居小区绿化景观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袁林 《松州学刊》2001,(6):40-41
近年来,做为国家卫生城的赤峰市城区越发地繁花似锦亮丽迷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2001年,城市的化妆师赤峰市红山区园林管理处在市区两级政府的领导下,以创新进取的精神,在城区的绿化美化中主动加压,以增加城区绿量、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完善城区绿化体系为中心,全力以赴实施“绿色行动”等专项工程。以服务上质量、环境上档次、管理上水平为目标,赤峰城区的绿化建设任务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绿色行动”专项工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加强了城市园林建设和管理,为赤峰跨入园林生态城的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赤峰城区新建公共绿地11万平方米,使城区绿地迅速增至27万平方米,覆盖率达31.6%,人均绿地25.3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5.1平方米,道路绿化体系得以完善,城区主要街路绿化框架基本建成,人民居住环境质量和街路立面景观有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着重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理念,实现“环境正义”,通过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搭建起相应的文化价值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8.
李伟 《中文信息》2013,(6):93-94
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河南省新乡市各地新农村景观建设为实例,经实地调研总结出以人为本、尊重地方特色的设计理念,并重点阐述了“聚集省地、地方特色建筑景观、建立层次分明的景观网络”等独特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北农业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两型社会”建设是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确立的一种重要方略。面对我国人口压力大、资源存量少、人均占有水平低的基本现状,农业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作者以农业大省——湖北省为例,在分析“两型社会”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湖北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在“两型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巨大压力,并就此提出了加快湖北“两型农业”发展的系列对策,为推动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两型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龟4造性地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构想。我国社会建设转型的伟大实践,对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特别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视学生党支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适应“两型社会”建设新要求,更新工作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搭建工作新平台,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9.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