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子今认为,秦文化是体现法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一种政治文化形态,也可以理解为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主体文化和主导文化,并可作为一种积极奋进的、迅速崛起的、节奏急烈的文化风格的象征符号。其突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主要表现为创新理念和进取精神、开放胸怀和包容意识、实用倾向与技术追求等几个方面。简言之,或可以英雄主义和科学精神来概括。孙家洲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前后所遭遇的三次刺杀事件,即荆轲图穷匕见的秦宫搏杀、高渐离筑击、张良主导的博浪沙椎击,都曾对秦始皇的生命形成直接威胁,从而影响到他对关东人的基本判断,并对其制定关东地域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蒋波认为,部分士人隐居不出在秦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尤以黄老型隐士最为多见。对于各类隐士,秦朝采取了征召措施,并非视而不见。当然,由于各种原因,秦朝征召隐士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故亦不宜将之视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国文化艺术各有千秋。秦能最终图得霸业,秦文化必然有其独到魅力。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与圆顶山秦贵族墓地为秦西陲陵区两大陵园,所出的秦西陲明器具有最典型的春秋早期秦文化艺术特征。从秦西陲陵区青铜器及金器的艺术特征出发,结合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分析概括早期秦国文化艺术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4.
“大一统”思想源于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期随着“中土”“中国”“天下”“海内”和华夏四夷等观念的流行而萌芽。春秋以来,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学说系统提出了以仁政王道和恢复周礼为特征的大一统国家观。后经以商鞅、韩非、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和吕不韦整合诸子学说的创新改造,形成了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新“大一统”理论。战国晚期历代秦王特别是秦始皇将其创造性运用于政治实践,促进秦国迅速崛起和完成统一,进而创建了维护多民族中央集权的一整套“大一统”国家制度和运行体系,由此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年的中央集权统治制度、运行模式和文化传统。秦人在兴起、建国、东出、统一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务实创新的价值追求、开放包容的进取精神、尚武坚毅的民族性格、令行禁止的法治观念、上下一心的团队意识、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等文化特质和品格。兼容开放和与时俱进的秦文化及其特有的心怀天下的价值观、与时俱进的文化观、富国强兵的发展观和奋发有为的事业观,正是“大一统”思想付诸实施和成功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决定的。研究者持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就会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亚当·斯密在考察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其研究方法体现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是本质抽象法,二是现象描述法。这是他所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利益与意识的反映。斯密的二重性的研究方法对后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演化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不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可以从斯密那里找到方法论上的依据与渊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维吾尔族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宗教对该民族伦理思想的影响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就对该民族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之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8.
在当代凸显历史价值论研究,有助于确立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完整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深化对唯物史观本质及其当代性的理解。从生成论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论角度来看,历史价值是历史客体对增强主体的本质力量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历史价值活动包括历史价值认识活动、历史价值创造活动和历史价值实现活动三种类型。历史价值活动都是遵循一定规律来进行的。历史评价是主体根据人的需要对历史客体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做出价值判断,即主体关于历史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所做的判断。历史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的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在终极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圣的理想人格的追求。文化的超越性使得人类的历史不再是纯粹物理时间的流逝,而是意义世界的展开。在一定意义上讲,文化的超越性催生了历史,而历史意义的解读也体现了文化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0.
秦直道的历史文化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直道的开通和应用,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军事交通的发展历程而言,秦直道也表现出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以文化史的视角考察,还应当看到,直道可以看作秦政治文化的一种纪念。直道—子午岭和子午道—直河的关系,也使研究者面临新的课题。秦直道沿线主题同一的民间传说,反映了这条交通线路长期沿用的事实。位于秦直道南端甘泉宫在军事史和外交史中的地位,又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体现了秦直道特殊的历史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开展历史审美论研究,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建构和完善提供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国民的审美教育提供学理支撑。历史审美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历史审美的本质就是在人们创造的历史(客体)中审视人类的本质力量。历史审美可以分成感性形象审美和理性反思审美两个层次。历史审美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法、主体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南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曾瑜从教育、宋学、科技、史学、词、散文和诗等七个方面对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宋代文明在当时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朱瑞熙从自身两次编撰“宋条”的体会出发,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认识;邓小南从中西方对宋朝历史的不同认识入手,重新探讨了宋朝历史,并阐述了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以及现在我们所应有的态度;张邦炜将宋朝放到整个历史的进程中,对其与前后朝代予以对比,进行了科学定位;胡昭曦从宋朝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宋朝的社会变革入手,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再定位;何忠礼则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成就等三方面专门对南宋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这些文章一致认为,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儒家的历史哲学既非纯粹哲学分析又非历史考据,而是探寻历史事件之后的客观价值。此客观价值为综合尽理之精神、综合尽气之精神和分解尽理之精神。前两者为中国历史传统发扬的道德主体与艺术主体,后者为西方历史传统发扬的知性主体。现代新儒家的历史哲学理论可以与西方史学理论进行对话,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15.
论历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考历史的意义并将之与理智相联系似乎已不合时宜了。这是伴随着历史哲学的退位而发生的。马克斯·韦伯即认为历史的客观性是绝对的无意义。而我们应该看到 ,历史哲学的新形式及其诠释努力之所以能够继续进行 ,乃是因为受到一种经验压力和导向需求的推动 ,这种需求专横地要求获得与历史的传统意义规定等值的东西。而阐释学的理智可以将过去的文化产物中的客观意义与历史思考的主体和历史编纂的读者的诠释功效和能力调和在一起。总的说来 ,历史的意义具有三个外延或者维度 :内容的、形式的和功能的维度 ,这三者必须协调地相互联系起来 ,对于历史叙述采取一种采取消极意义的做法也才是唯一理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论长征文化的历史启示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长征文化"这一概念.长征的历史和精神,有关长征的文献或文本,60多年来人们对长征的历史叙事、宣传、纪念活动、学术研究等等,构成了长征文化.长征文化主要是精神文化.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治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合法性依据和历史依据,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对长征文化遗产的继承意味着对政权合法性的继承.长征文化的革命话语作为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党的合法性,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有利于引导公民追求高尚的道德观念.长征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隐逸.先秦典籍已记载隐逸现象,早期隐士多受儒家赞誉,魏晋名士尚清谈,受道家影响较大.世人对隐士群体的理解评价往往随时代发展而褒贬不一.隐逸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多重组成,比如文艺方面的隐逸诗创作、文学形象塑造和史学考证以及民俗方面的茶饮风气形成等. 相似文献
18.
张文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86-92
深入挖掘争充分利用福建传统历史文化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成果,弘扬长期以来一直保留在福建人民身上的传统美德,对于福建当代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明确提出开创新的陆、海兼备的福建文化发展方向.要努力处理好闵学与各地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关系.通过各种渠道向台湾和海外传播闵学和福建传统各地域文化,使之在两岸交流上起到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巴金的文化人格在 2 0世纪走过了一个正、反、合的曲折历程 ,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迥异的形态。除了外在的社会历史原因 ,内向懦弱的性格、自我意识的丧失和“明哲保身”的传统观念是导致其文化人格发生裂变的主观原因。巴金文化人格的裂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为 2 1世纪如何重建现代文化人格树立了一座警示的丰碑 相似文献
20.
劳模是一种中国文化现象。劳模文化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根基,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表征和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时代表达,劳模文化亦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价值,为无产阶级获得劳动解放积累实践经验,表征社会主义劳动方式发展进入新阶段,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世界发展道路的指引。在当前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愈加稳健、劳动与劳动者地位日益彰显的时代背景下,深入阐释劳模文化的世界历史价值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弘扬劳动精神、推动无产阶级劳动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