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图》与《洛书》解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回答:“天地自然之易”是什么?文王笔名为什么叫彖?周公笔名为什么叫象? 战国时《河图》《洛书》之名,与宋代发现之图是否一致? 《河图》《洛书》是什么?《周易》为什么需要《河图》与《洛书》? 如何理解“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龙马负图出于河”? 《河图》《洛书》总的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河图》《洛书》一直被看作是《易》的来源和组成部分。其图式简单、涉及广泛、内涵深奥、源远流长,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潜心研究者甚多。尽管如此,人们在研究探索中尚未探消《河图》《洛书》内涵之粹要和其历史之渊源,这一千古之谜迄今仍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本文以探索求源为旨意,粗陈己见,求教同好,以促进易学研究的再深入。 一、河洛溯源 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历代研究者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一,大体上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1、《河图》《洛书》不是自古有之、而是宋人假借古人之名而造。2、伏羲氏得《河图》而画八卦,夏禹氏得《洛书》而制《九畴》。3、伏羲氏效法《河图》画  相似文献   

3.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中的最为古老的文化标志之一。《周易系辞传》是最早记载“河图洛书”的著作.原文是:“天生万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见,易经系辞将河图归为“天生万物”之类。后世关于河图之传说很多。有伏羲、大禹说:伏羲氏根据河图画出八卦。大禹依据洛书制定出九畴。也有黄帝说: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  相似文献   

4.
读《山海经校注》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珂先生新著《山海经校注》,考证简洁,资料翔实,议论良多趣味。如对《海内经》“太皞爱过”四字不轻易放过,引出天梯的议论,读来畅快。翻阅时亦偶有所获,札记如下,以求大雅教正。一、沐浴风俗源流“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乌。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大荒南经》) “舜之所浴”似乎不单纯如郭璞所说“言舜尝在此澡浴也”,而是一种宗教活动,此风俗在传说时代可能广泛存在过。  相似文献   

5.
<正> 《周易》是殷周之际出现的一部占卜之书。起初,书中并无太极、“河图”、“洛书”之说。战国时期,《周易》研究者撰写了一组学术文章,阐述《周易》的来历、书中的要旨、八卦的卦象,六十四卦的次序等,是为《易传》。《易传》作者把太极、河图、洛书、大衍之数,说成作《易》的根据和占卜的方法。开始把《周易》引向“象”和“数”的推衍。“太极”是一个抽象观念,当时还未有图象。“太极图”是后来的人绘制的。大衍之数,即五个天数,(一、三、五、七、九)同五个地数(二、四、六,  相似文献   

6.
庹永 《兰州学刊》2014,(9):47-51
蔡沈的象数易学著作《洪范皇极》中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借助宋代图书学的两个基本图式河图、洛书,建立起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其中河图表征矛盾的静态结构,洛书表征矛盾的运动发展.他通过自己创作的“九九数图”、“范数之图”等图式,以“数”的方式阐明天地万物运动的具体过程.其辩证法以朱熹理学之“理”为本体范畴,而更深层的理论基础则是人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其辩证法阐明的是宇宙的秩序,即“礼”,其价值旨归是实现伏羲时代的“皇极之世”.  相似文献   

7.
(一)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听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爱在。……”郭璞《山海经·图赞》说:“群有十巫,巫咸所统;经技是搜,术艺是综;采药灵山,随时登降。”《海内西经》又记有:“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周礼·春官》篇里也载有:巫更、巫咸、巫式、巫目、  相似文献   

8.
本刊1988年第三期发表了韩永贤著《对河图洛书的探究》一文,对河图洛书的缘起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见解。新华社在今年1月24日,播发了题为《韩永贤初揭“河图”“洛书”千古谜》的国内新闻稿和题为《中国一学者初揭“河图”“洛书”千古谜》的对外新闻稿,介绍了这一成果。据初步了解,前者已为人民日报、羊城晚报(附有插图)、陕西日报、天津日报、吉林日报、长江日报全文刊登,同时在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江西日报、河南日报、新强日报、内蒙古日报摘登。对外稿除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外,多家港报亦刊用(据《瞭望》周刊编辑告,在八家港报上刊出)。  相似文献   

9.
<正>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描写了“大人国”、“小人国”的精彩故事,殊不知这种“大人国”、“小人国”的传说,不仅西方有,而且中国也有,在《山海经》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有小人国,名靖人。”《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大人,坐而削船。”《大荒北经》:“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漦姓,黍食。”《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大  相似文献   

10.
陈抟 (约公元 871— 989年 ) ,字图南 ,自号扶摇子 ,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五代末宋朝初的道教大师 ,著名易学家 ,数术学家。中国易学的先天易 ,太极图 ,河图 ,洛书等都是经他传播于世的。《宋史·艺文志》著录 ,陈抟有《龙图易》一卷 ,可惜此书已佚。在吕伯恭编《宋文鉴》中收有陈抟的《龙图序》一文。顾名思义 ,不论是《龙图易》还是《龙图序》两书都是解说“龙图”的。那么 ,陈抟所著两本书为之解说的“龙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按照朱震所描述的陈抟易学传承谱系 ,“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 ,放传穆修 ,修传李之才 ,之才传邵雍 ;放以河图洛…  相似文献   

11.
所谓“纬书”,就是解经的书,“纬”是相对于“经”,即儒家“六经”(亦称“五经”)而言的。据说“孔子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以遗来世”。所以有孔子《七经纬》及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河图》、《洛书》本文(《隋书·经籍志》)。其实纬书与孔子无关,是汉代儒生自行制作的。赵翼《廿二史(答刂)记》中说汉代儒生“上书无忌讳”,所言正是汉儒通经致用犯颜直谏的风气,如昭帝之世睐弘以符瑞言“当有匹夫为天子者”,请汉帝“求索贤人禅以帝位”,京房、李寻以“天人灾异”议朝廷政治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书中有二处提到“涅石”: 《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按:贲闻之山不明所指,孟门之山据《名胜志》云:“今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吉州(吉县)”(《山海经广注》卷三)。《山海经还有三处提到“石涅”。关于石涅,据  相似文献   

13.
“夸父逐日”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神话之一,见之于《山海经》。 一、《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二、《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汉魏六朝蔚然成为大宗的志怪小说,渗透着“万物皆灵”的原始思维,是一种极具初民性和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的文学形式。可以说,它是儒学“不语怪力乱神”和史学“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史记·大宛传》语)之后,以虚构叙事文体补了古民神话传说散佚的课。但这番晚至的补课,已杂入许多方士、神仙以及其后的释道宗教意识了。从文体衍变的脉络而言,志怪小说存在一个承袭和突破《山海经》叙事模式的历史进  相似文献   

15.
武化方 《中州学刊》2002,(3):129-133
像邵雍言其伏羲先天易图得自民间的道士陈抟一样,作者亦言其从民间渭南人陈修那里发现了一套史不见载的配数的八经卦与六十四别卦易图。据传者陈修称,此为神农图数,即是《周易》本图。该图在结构与易理上与伏羲先天易相近而有别,且多有高明之处,为伏羲易图的姊妹篇。它合理地解释了通行本《周易》六十四卦序、《说卦传》、《河图》《洛书》等易学中的重大问题。编者对易图数也无甚研究,“奇文共欣赏,异义相与析”,既然此图已被传者称为神农图数而别开生面地出现了,为宏扬易道,本刊愿公之于此,以飨读者。欢迎读者发表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6.
杨易辰 《理论界》2022,(9):65-71
江永《河洛精蕴》一书以“河图之数理”构建了新的变占理论体系,详细解答了《周易·系辞传》中“归奇于扐”与“再扐而后挂”的揲蓍变占方法,突破了以往变占难以例定的缺陷,使河图成为揲蓍变占所依据的“大衍之数”以及“阴阳老少之数”的本原,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此外,他将《周易》占筮体系中作为“象”之规定性的“数”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认为《易》占不仅兼用“七八之数”,更以“阳进阴退”之理所表现的阴阳往来推移为本质,这就呈现独特的“象”“数”“理”相融合的易学理论特征,发展了清代乃至整个易学史上的变占说。  相似文献   

17.
一、蒙古文学的源流——神话传说 神话是人类文学样式之源,蒙古族文学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学概莫能外。无论哪个民族虽然存在不同社会阶段的文化体系,但它的起源都是原始文化,绝不是以最早的文字写定的典籍为其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方面的著作中对神话多有论述,马克思说:“……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期。”恩格斯把初民意识归结为宗教意识,把初民神话归结为宗教观念,并特别在“观念”后的括弧内注明“神话”二字,可见神话与原始宗教几乎密不可分。鲁迅称《山海经》为“古之巫书”。“巫书”无非是以文字写成的神话;“巫话”就是口头神话;“巫风”就是神祭。巫风炽而巫话起,巫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在中国知识体系的构架中几经迁移,由数术略形法家移植到史部地理类,转而又与“小说”这个类目建构了亲缘关系。《山海经》与“小说”完成对接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它叙述“遗事”的体例特征,怪、异的美学风格,以及诞、幻、虚的成书性质。《山海经》还与《穆天子传》《搜神记》等聚合成为知识统一体,这成为《山海经》与“小说”形成亲缘关系的外缘推助力。《山海经》演化成为中国“小说”的源头,这实是承续、顺应了它在中国本土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归类逻辑,以及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9.
<正> 屈原的《九歌》是一组“情致缥缈”的祭祀歌。但《九歌》之名并非屈原始,而有着悠久的历史。《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都是说《九歌》在夏代以前就有了,是夏启从天上取下来的,能演奏,用以乐神的歌曲。《楚辞·九歌》是否就是夏以前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说九疑:帝舜南巡,死葬九疑,载于《史记·五帝本纪》。《山海经·海内经》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离骚》、《五帝本纪》、《初学记》卷八与《文选·上林赋》注引此经并作“九疑”。郝懿行云:“盖古字通也。”山而名之曰“疑”,为什么呢?《海内经》郭《注》还算简明:“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笔者游览过九疑,领略过九溪相似,游人生疑的实况。但是,九疑之所以为九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