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型农村由于有村民共同关注的资源利益,有村庄公权力价值的提高和农民效能感与素质的提高,出现了农民对村委会选举活动的政治热衷,形成了全民参与、主动参与和全程参与的局面。农民的政治热衷在民主政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影响农村发展,需要正确引导和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不正当竞选、选举之后监督机制缺失等突出问题。应当在地方自治理论指导下,对我国村委会制度进行重新定位。村委会是特殊的地方自治组织,村委会选举的目的是有效实现村民自治,地方自治理论对村委会选举有着独特的民主要求。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等国外的地方自治制度,特别是借鉴其对地方自治团体的选举制度安排、对地方自治团体的监督机制和地方自治团体中居民权利的法律救济。应当以地方自治理论规范村委会选举,借鉴国外地方自治团体的运行结构,完善村委会选举的程序规范,健全村委会选举的监督机制,并建立司法救济途径,构建我国的居民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精英到村主任:中国村民选举与村级领导的继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农村社区权力结构的演变。文章认为,村民选举为村庄的经济精英提供进入村级权力组织的机会与渠道。基于对浙江所做的经验研究之上,本文认为村民选举与自治制度的实施十多年来已经改变了村庄权力继替的规则,村级权力组织的人员发生了变化,通过村民选举相当多的经济精英已经转向政治精英,成为村庄的政治精英,即发生从经济精英到政治管理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问题与根源: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的政治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上归纳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即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关系尚未理顺 ;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关系尚未理清 ;农村精英人才的流失 ;村委会换届选举存在的违法行为和村民政治选举冷漠化 ;村民民主监督的软化。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 ,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制度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宗族关联视阈下的村级选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级选举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成效的标志性举措,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东南沿海地区在村级选举方面凸现新的特质,特别在宗法秩序“回潮”的条件下,该地区村级选举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与宗族存在着诸多的关联,呈现了宗族关联与村庄选举事件“相耦合”的趋势。宗族关联以宗族动员、派性动员和精英动员等方式影响着村级选举,使得村级选举出现了负面效应。要运用民主法治等手段逐步消除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防治村委会选举弊病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也关系到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运用成本与收益分析理论考察村委会选举现状,发现其弊病的成因主要有农村生产创收方式单一传统,主管部门缺乏对竞选者和当选者的有效监管,村民们思想觉悟不高和对选举缺乏正确认识以及竞选者和村委会干部的私心与贪欲等。为减少或防止村委会选举弊病的产生,决策者要全方位筹划和施行村委会选举,善于抓住选举的关键问题,即经济问题,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愿望、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保证选举本身无差错,发挥参与选举各个要素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村委会选举达到预期的效果,推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7.
宋静 《南方论刊》2007,(5):31-32
村委会选举制度是村民自治的一种形式,其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本文试从理性选择制度学派的观点来解释它形成的过程,并就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为以及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创造性实践,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但是村民自治制度还存在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比如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和村委会关系的协调以及村民自治过程中的司法救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村民自治权利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正常发展。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既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直接而广泛的经验,同时也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村民委员会负责处理村庄公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差异,村庄公务内涵各有不同。在西藏东部的卡若区农村,集体性宗教活动是重要的村庄公务,但是,过去村委会管理宗教活动存在制度性障碍。2014年始卡若区在村委会选举中增设民族宗教委员,专门负责村庄宗教活动管理。田野调研发现,由于民族宗教委员尚无明确的职责规定,发挥作用存在差异,特别是他们在管理工作中到底扮演"组织者"还是"监管员"角色,引发意见分歧。笔者认为民族宗教委员的设立,赋予村委会管理集体性宗教活动的制度正当性,但应尽快制定职责规范,使之有法可依,现阶段还是要根据村庄具体情况和社会环境动态,由上级部门给予针对性的工作指导较为稳妥,逐步实现常态化的服务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谢吉晨 《理论界》2007,42(3):35-36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核心。不断改善村委会选举,有利于解决农村中的政治和经济矛盾。本文从政治参与的角度探讨现阶段影响村委会选举的因素,提出健全村委会选举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邱绍义  张登国  臧红 《东岳论丛》2002,23(1):139-140
中国农村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若以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通过算起 ,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到 1997年底 ,全国农村共有村委会 90多万个 ,村委会干部 3 78.8万名。目前 60 %以上的村庄都初步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1 ] 。自 1998年以来 ,全国普遍完成了三届选举 ,其中福建、河北等省已完成了第四届选举[2 ] 。这些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作出伟大的实践 ,并在此过程中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造 ,为村民自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一、村民自治的伟大意义村民自治的实施 ,给农村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  相似文献   

12.
辛秋水 《学术界》2001,(5):45-54
文章认为,村民选举和村民自治既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逻辑产物,也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体制保障.目前,全国各地在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主要有平行选举、职次选举、叠加选举、累计选举四种选举方式,从选举制度本身来看,均重视了候选人个体素质的选择,体现了传统"选贤举能"的政治理念.其共同的缺点是忽视了发挥整体功能的重要性.笔者对村民自治选举制度进行了10余年的探索和实验,积累和创造了"组合竞选制"的选举模式.所谓"组合竞选制"就是首先由村民自由推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候选人,然后由村委会主任候选人自由提名他的竞选组合班子人选,并通过村民投票,由村民挑选社区领导人.文章对"组合竞选制"的现实依据、特征与优点、试验和发展、以及国内外理论界的关注作了阐述.并相信"组合竞选制"必将成为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民主选举的最佳选择和不二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以实现村民自治为目标,农村普遍进行了村委会直选,农村基层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但由于社会、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选举中出现不少问题.因此,对村委会直选乃至村民自治的现状不能盲目乐观,只有充分地发动和动员,制定配套选举法规,完善选举技术,才能确保村委会直选的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要始终葆有创新的动力,拥有创新的热情,并且要不断实践、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制度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可以是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的制度设计,也可以是对束缚发展的制度规范进行的改进。这里所要说的村委会“组合竞选制”就是属于后者,它是对村委会选举制度进行的改进。过去的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往往是村民通过“海选”或其它选举方式直接选举出来。但由于制度固有的缺陷,这些选举制度产生的村委会班子往往是“凑合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公民自愿主义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的数据,利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从微观视角检验了社会经济地位、政治关注度、政治身份和社会资本等等因素对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参与投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治身份、政治关注度、社会活动网络对村民投票参与的正面影响相当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保障选举公正性、扩大村民社会活动网络、培育农村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投票率。  相似文献   

16.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于 2 0 0 0年 10月 14~ 16日在武汉主持召开了“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学术研讨会 ,会议安排的主题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村委会选举的学理分析 ,二是村委会选举实践中的问题、对策与政策探讨 ,三是村民自治和农村政治的研究方法。从会议实际情况看 ,关于村委会选举实践的讨论 ,争议不大 ,对策不多 ,未能成为关注的焦点 ,会议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议的问题集中在村委会选举的学理分析和方法适用上面。1 个案研究的价值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收到大量以个案调查为基础的村委会选举观察报告 ,数量约占全部…  相似文献   

17.
王良虎 《理论界》2007,2(3):39-40
村民自治是村民选举村委会依法民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农村社区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是新时期思想解放、经济改革和治理体制相应调整的产物。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民主政治意义,而且显示着民主化路径实际选择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唐晓腾 《社会科学》2007,(7):112-123
通过对东部10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证观察和问卷调查结果的综合研究,对城市化中的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制度安排、方法选择、过程与效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深入分析了城市化中的农村民主建设现状、村民对民主制度的认识和需求状况、民主选举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选举制度的民主化安排对乡村治理和村干部的行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增强了农村村民的政治功效感和信任度,村民在选举过程中学习并熟悉了相关知识和技术。但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村政治利益集团化"以及民主知识的"民间化现象"等因素将影响到村民自治的实效,降低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女村委专职专选是一项地方政府主动推动、以性别平等为取向的基层民主制度创新.在C镇第八届村委会选举中,达到了增加村委会中的女性人数和比例的直接目的,促进了农村妇女的选举参与.但是,对于提高农村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未能发生实质性的功效.在村委会选举和村庄治理的实际运作中,出现了种种偏离制度设计的现象.实践表明,制度创新需要奠定必要的"合法性"基础;农村男女平等不仅需要制度创新的推动,关键是要教育妇女,提升农村妇女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村民会议几个问题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鸣  王林 《江汉论坛》2005,(10):73-75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是否有权参加或列席村民会议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允许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全程参加村民会议,当村民会议所议事项仅仅有关村民经济利益的分配和调节之时,应当允许其发表意见和参与表决。合法有效的村委会选举大会与合法有效的村民会议不是一回事情,选举村委会不一定要召开村民会议,补选村委会成员也是如此,因此不应当把选举村委会和补选村委会成员列为村民会议的职权。村民会议是否应当召开和应当如何召开,取决于村民而不是村委会,在村委会不依法行事和尊重多数村民意愿的情况下,村民应当可以自行召开村民会议并确定会议的议题和议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