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新疆米兰遗址出土的“有翼天使”壁画的题材、风格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同时,在对中外学者不同学术观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有翼天使”壁画是佛教题材,但它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这证明文化交流是双向和有取舍的。  相似文献   

2.
李晓楠  陈爱峰 《西域研究》2023,(2):154-160+172
本文讨论的两幅吐鲁番地区的壁画,体裁为说法图。其一出自胜金口1号佛寺左券顶,现收藏于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另一出自柏孜克里克16窟右券顶,现仍保留在窟内。两幅壁画中人物细节的描绘方面有所区别,但主要元素相同,可以肯定两幅壁画表现的是同一题材。两幅壁画画面上下方的题记是梵文偈颂,在汉文《杂阿含经》以及巴利语《相应部》中均有平行文本,壁画上佛陀端坐中央,密迹金刚与阿难随侍左右,组成说法场景,下方有一头牛与一名比丘,表现了佛所说故事的主要情节。这一梵文偈颂的题记与这一题材壁画,在吐鲁番地区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新探侍王府壁画方竟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侍王府壁画,以其直接描绘于墙壁,主要集中在西院的建筑壁画特色,兼之数量多,已发现119幅,为全国现存太平天国时期壁画保存最多之处,题材广,有军事、农家、自然风光、神话、吉祥物等众多内容,越来越受到文物界...  相似文献   

4.
燃灯佛授记造像,是佛教艺术中有特色的形象,在世界各地都有遗存。近年在库车也有发现,其形式有壁画和雕塑两种。本文对龟兹地区燃灯佛授记造像从佛经依据、艺术来源、题材内容、造像分布、类型区分、年代划分及所反映的佛教派属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栾睿 《西域研究》2006,(1):93-98
本文通过对西域石窟中阿阇世王题材壁画的分析,指出图像作为典籍符号,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重复和再生过程中,其叙事和隐喻会有新变,经过时代、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典籍符号会对原型进行内部关系的调整和外部功能的重组.  相似文献   

6.
山西稷山青龙寺壁画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水陆画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青龙寺壁画再现了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和一部分社会生活的内容,题材范围广、覆盖面大、表现形式多样,是佛教及其绘图传入中国后吸纳中国本土文化并经过长期改造和融合后产生的宗教绘画样式.青龙寺壁画线条飞动、色彩绚丽,充分展现了元代佛教壁画的艺术精华.  相似文献   

7.
山西晋南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后稷作为农业始祖在此缘起。后人为了纪念其功业在此修建了许多祭祀后稷及相关农业始祖的庙祠。在这些遗存当中,有建筑、绘画、戏曲和雕刻等大量的艺术形式。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晋南稷王文化的地理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整理,尤其是对稷益庙壁画(国内唯一以农耕稼事为题材的壁画)进行了系统的图式语言分析与艺术文化考证,全面论证了晋南作为稷王文化始源地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以菱格画最为著名。菱格画题材多源自宗教,其画面元素亦常与宗教教义联系。菱格画的独特形式在克孜尔地区繁荣,除宗教因素外,也应与该地区偏爱菱形格的传统有关。菱形格在其他地区也被广泛运用,并有较丰富的遗存。菱形构图画面,其突出优势之一是利于石窟壁画的大面积绘制,以满足宗教传播需要。克孜尔石窟菱格画独特面貌的形成,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栾睿 《西域研究》2004,(1):54-59
本文通过对北庭西大寺的建筑特点、塑像形式及壁画题材等的分析 ,认为西大寺所反映的高昌回鹘佛教具有时代性、地区性和民族性特征 ,并认为这些特征又是佛教传播过程中最富生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王锦萍 《中国学术》2004,5(1):334-34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对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当时还属赵城县)明应王殿壁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此广胜寺水神庙这一普通的地方风俗神庙名闻天下。其壁画更因其与众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者,特别是其中最著名的戏剧壁画“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更是引起  相似文献   

11.
乔南 《晋阳学刊》2008,(2):36-40
山西地狭人稠,农业生产供给不足。从明代起,即有大量人口外出经商,商人地位逐渐上升,“经商”观念渐渐被大众所接受。清代,山西重商风潮更劲,多数县份都有人外出经商或在本地〉-7贾。清代山西商人的行商足迹遍及京津、鲁、豫、两湖、江淮、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并拓展了蒙古市场及俄罗斯贸易区。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工作是保证陕西省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由于陕西省矿山环境保护地方立法仍是空白,建议尽快制定与陕西省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陕西省矿山环境保护条例》,用以促进陕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何景成 《殷都学刊》2008,29(1):23-25
通过对[处火]卣铭文的分析,可知丙族是和商王室同姓的贵族家族,属于子姓。丙族铜器集中出土于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以旌介铜器群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系统,具有浓厚的商文化特点。这一文化系统所代表的方国,是商王朝分封王室成员建立的,是商王朝在晋南地区建立的一个据点。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期间,毓贤曾先后任山东、山西巡抚。履职两地之时他的"涉教"态度,尽管是在同一趋向基础上的阶段性发展中所呈现,但其仇教反教表现的相对隐与显、柔与刚、温和与暴烈、理智与迷狂,还是反差颇大,彰明较著。究其原因,既为具体背景条件和朝廷导向因素在两阶段中的不同所促使,更是其人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仇教心理自潜隐、抑制到凸显、膨胀的剧变并外化于行为所直接导致。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有着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 ,但山西的旅游文化资源却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 ,山西的旅游经济与其它省份和地区相比相对滞后。造成这种旅游经济落后的原因很多 ,其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山西各旅游景点的文化、历史、古迹以至服务业的外文翻译欠规范 ,甚至错误百出 ,直接间接影响了山西旅游文化的对外宣传 ,特别是影响了国外游客对山西历史文化的正确和深入的了解 ,从而影响了山西旅游文化的对外开放 ,影响了更多的国外游客来山西观光旅游 ,给山西的旅游经济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及《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实施以来,山西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在规范行政决策法治化、营造依法行政的社会氛围、加强基层法治政府建设,以及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效.同时,山西省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权力观教育活动的开展、行政监督体系的完善,以及以实效为核心评价标准的考核体系的建立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在推动区域科技进步与产业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软环境基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数量、素质的不断提高、结构比例的持续优化,作为具有合素质较好、知识层次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大等特点的高校女教工群体更应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处于动态有序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系统必须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涨落现象。该理论给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启示是:必须以开放的胸怀、主动的姿态,从外界引入"负熵流";实施非平衡战略,培育山西省的增长极,带动整个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树立非线性思维,推动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主导产业的多元崛起;利用涨落,切实推动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建设山西大学城是我省转型跨越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内大学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资源共享成效不大,软硬件投入不平衡,新老校区间文化缺乏延续,产学研未形成链条,大学城内学术氛围不浓,与周边乡镇缺乏互动等问题。在山西大学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并结合山西实际,探索出树立共同体意识促进资源共享、合理定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等软件、延续原校文化、维护良好学术氛围、服务当地等构建山西特色大学城的路径,以促进山西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红军西路军的失败,是中共党史、军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以往,无论是<毛泽东选集>与权威的中共党史著作,还是西路军幸存的高级将领及一般官兵都认为,1936年10月西路军经甘肃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是按张国焘的擅自命令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向西逃跑.然而,历史真相却是红军经长征到达陕北后,鉴于该地的生存危机,乃向共产国际提出援助要求,同时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即红军几个方面军西进.占领西兰大道与宁夏北、南部,以打通国际路线,靠近苏联.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批准了这个计划,共产国际与季米特洛夫等在随后的红军西征及西路军失败的过程中,多次给予了援助.实际上,张国焘对<宁夏战役>是持反对意见的,其原因一是考虑宁夏地域狭小,不利发展;二是为了保存四方面军的实力.但最终张国焘在与中央领导包括陈昌浩发生矛盾后,作了妥协,并让陈昌浩向下作了传达,这就是张国焘再次分裂红军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