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雁北民间社火是节庆活动的一部分,反映着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心理,具有鲜明的祭祀神灵和祈求丰收的文化内涵,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滋养了戏曲的形成。现代社会的消费性瓦解了社火的神圣性和神秘性.它与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相结合,具有了审美与娱乐以及旅游与经济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潘雪江 《金陵瞭望》2009,(20):44-45
八月的南京,火炉正炽。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盛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江苏的文化体制改革已札省级向市县全面展开.从“试验田”拓展为大面积的“丰收田”.从“盆景“变成欣欣向荣的“百花园”。在这次“南京会议”上,省演艺集团的改革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刘丽华 《社区》2013,(30):56-57
稻花飘香的时候,是家乡最为迷人靓丽的季节,也是鲜鱼丰收的季节。放眼望去,金黄色的水稻铺满一块块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微风过处,泛起阵阵稻浪,送来缕缕稻香,倍感亲切温馨。满地的金黄中,田间耕作的乡亲捉起又肥大又白嫩的鱼儿不断放人鱼篓,一片喜庆祥和的丰收景象。  相似文献   

4.
保持和推进农业发展的好势头在农业连续丰收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盲目乐观。丰收固然可喜,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很容易思想麻痹、工作放松、投入减少。如果这样,农业就可能滑下来。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几次出现滑坡,尽管有不同的原因,但都与丰收后放...  相似文献   

5.
鱼在中华民俗中的吉祥意义,可从上古历史文化背景着眼来进行考察:初民的谋食方式及对司水鲁神的崇拜使鱼成了丰收富裕的象征;而由水生殖信仰演化来的鱼生殖信仰及鱼本身繁殖力强的特性,使“鱼”在传统文化中染上生殖色彩,成为婚烟,爱性的象征物或性爱隐语。  相似文献   

6.
戈洲 《今日南国》2010,(11):34-35
啤酒节源于德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1810年.马伐利亚的卢德亲王结婚,举行赛马活动。赛马活动结束后.人们痛饮啤酒以示庆贺.这个庆典沿袭下来后,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至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就固定成为啤酒节。还有一说是当地农民为庆祝大麦和啤酒花的丰收而大喝啤酒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笔下,红霜漫天的枫林美景叫人向往。一叶知秋。风淡云清的季节,不少地方秋色撩人,金色时节里的那一抹红为丰收秋日平添了一份浪漫,供人徜徉,供人回味。  相似文献   

8.
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二十六日,正是秋高气爽,稻浪翻金的丰收时节,依山傍水的曾府黄金堂一改往日的静穆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随着一阵阵欢快而喜庆的唢呐、喇叭声渐渐飘近,一顶火红的花轿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抬进了黄金堂。宾客如云,炮毕礼罢,坐在堂上的欧阳夫人看着一对新人如天造地设不禁喜上眉梢。  相似文献   

9.
土家撒叶嗬     
我的家乡鄂西长阳是文化名县,谈长阳文化离不开一个叫资丘的地方。我就出生在资丘镇一个叫子良园的村子里。从记事的时候起。我就是泡在土家文化中长大的。在土家文化中,最让人自豪的怕是要数“土家跳丧舞”了。  相似文献   

10.
保护价敞开收购后的新变化———访河南省农业发展银行行长李春亭本刊记者冯先志编者按:河南省农业1995、1996连续两年获得丰收,今年夏粮又创历史最高纪录。农业特别是粮食丰收,为抑制通货膨胀、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由于供求关系的变...  相似文献   

11.
这两年在做都市文化理论研究时,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文化城市。在我们看来,文化城市突破了古代以“政治”为中心、现代以“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既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也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化模式。在这个基础理论研究上,我们主要涉及到五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城市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所罗门之歌》通过被压迫的奴隶飞回非洲这一民间传说,试图探寻非洲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奶人的黑人青年,他疏离家庭、疏离社团、疏离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作者托妮·莫里森以细致的意象、直观的语言、恰当的史料引导主人公踏上漫漫的人生旅途。这人生旅途让他与黑人的民族历史联结在一起,从而也实现了他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影视人类学片,也叫民族志电影,是纪录片种类中历史较悠久者,早期西方纪录片中,影视人类学片占有较大比重。但纪录片的文化批评功能,在早期人类学理论的环境下,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随着大众媒体商业化的发展,特别是“解释人类学”理论的出现,影视人类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相应了的变化。在新的媒体文化环境下,探讨影视人类学的批评性功能和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新少年》2011,(1):5-5
你去过西藏吗?有没有接受过热情的西藏人为你围上一条洁白的“围巾”?知道吗,在西藏,这个礼节叫“献哈达”。  相似文献   

15.
董波 《金陵瞭望》2008,(15):58-59
“嗨,伙计,告诉我你叫什幺?” “PATRICK,当然,你也可以叫我白德。” “白德?” “需要我再说一遍?” “呃,我只是感到好奇……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 “我叫PATRICK所以叫白,我的姓的意思是德国人的,所以叫德。”  相似文献   

16.
金矿 《社区》2008,(14):29-29
说到豆腐在我们白马湖乡野有好多逸闻和趣谈。 白马湖向东有一条运西引河通往大运河,这条河某种程度上是维扬文化与淮扬文化的分界线。有点奇怪,仅河南与河北一河之隔就有好多民风民俗的沿袭截然不同。特别是就豆腐而言,有一种叫人不敢相信的反差,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文字中,涉及草的词语大多是贬义的,如山野民间叫草莽、草野,做事不认真叫草率、草草,字迹不工整叫潦草,说人软弱无能叫草鸡、草包,做强盗叫落草、草寇、草贼,对社会有害的言论和作品叫毒草,看作低贱无价值叫视如草芥、草菅人命,惊慌时疑神疑鬼叫草木皆兵,不留后患叫斩草除根。但在传统的诗词创作中,草却颇受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仗贱走天涯     
《人力资本》2008,(2):71-74
人贱人爱吗?周馨馨很年轻的时候就打下了基础,初二时她谈了三个男朋友。有一次,她在学校等老大,但是老大和老二同时出现了。她大声吆喝:咳,老大这是老二,老二这是老大,把老三叫上咱们去打麻将。那两个人纷纷对她说:服了你,真被你贱倒了。  相似文献   

19.
藏彝走廊东端有尔苏藏族、彝族等多民族和谐共居。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是尔苏藏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也是部分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火把节节日文化也已走出国门。尔苏藏族的节日主题是祭祀神灵,祈求丰收。人们相聚一起,举杯祝福,唱歌跳舞,节日活动有:打火把、赛歌、摔跤比赛。  相似文献   

20.
《小康生活》2005,(5):7-7
今年夏收小麦面积增加,长势总体较好,土壤墒情足,夏粮具有丰收基础,但由于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增多,实现全年夏粮稳定增产的目标难度加大。近日,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提出了当前夏粮田管建议,要求狠抓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农业部希望各地积极行动,落实田管措施,确保夏粮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