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去年,向一位前辈请教藏族史上的一个问题时,说到吐蕃,他读tubo,我读tufan。对我的读音,这位前辈当时并没有纠正,但是看得出,他是不以为然的。后来翻翻几部辞书,“蕃”字的注音竟然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雪域的溪流——试论藏族诗人丹真贡布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域的溪流——试论藏族诗人丹真贡布的诗歌创作●赵之洵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20期)【编者案】丹真贡布这个中国安多藏区土生土长的诗人,带着他对故土家乡父老、他的民族、祖国的依依眷恋,带着对他一生成长并对其家庭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母校——西北民族...  相似文献   

3.
“我要做新时代的雷锋”———记济南军区藏族优秀士兵次翁扎西文/本刊记者江凌编者按:本文报道的藏族战士次翁扎西,是济南军区后勤部某部战士。他入伍三年,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模范先进个人”和“民族团结进步个人”。他从藏区走进军营,...  相似文献   

4.
近日,我国著名藏学家王尧撰文评价说:藏族中青年精英学者丹珠昂奔的新著《藏族文化发展史》出版问世,扎扎实实地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为中国人自己的民族文化研究堂堂正正地出了一口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庆英也肯定说:“我认为《藏族文化发展史》一书是近年来出版的藏学学术著作中的一部精品,我乐于推荐此书参加优秀图书的评奖”。 那么,《藏族文化发展史》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作者是怎样的一位藏族文化精英?其研究及创作历程如何?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前不久采访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立生导师,现任中…  相似文献   

5.
迎着濛濛的秋雨,我跟随拉萨民政局一位会讲汉话的藏族干部,走进八角街附近一条小巷,在一家挂有黄红蓝三色布条的门前停下。藏族干部把门敲开,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迎我们进屋。经介绍,他便是拉萨有名的天葬师次多吉。他一边请我们喝着酥油茶,一边向我们讲述着他的职业生涯。十几年前,我从日喀则那木林县老家来到拉萨,不久跟着叔父学天葬。说老实话,当初只是为了赚钱。因为送一个死者,一般能得到十几元、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60年代前半期,我几乎参加或参与组织了拉萨所有传统的和革命的节日活动,那时我是拉萨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筹办节日活动是我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而我这半辈子,竟有17个新年是在“世界屋脊”的拉萨古城度过的。在那里依照这个民族古老的风俗和藏族朋友一起欢度藏历新年,那么和谐、兴奋、热闹欢愉,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一片赤诚。即使今天我已离开那片土地,每当新年、春节来临,仍然不由自主地怀念那些日子,并总想向别人絮叨在拉萨过藏历新年的情形。西藏曾经在夏日过年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  相似文献   

7.
立足西北民族,也面向中华民族的整体研究●陈连开(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欣逢《西北民族研究》发刊十周年纪念,谨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三年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忝列全国文科重点教学科研基地之一,计划办个学刊,我曾经为这个学刊应办成什么样子去请教费老。费老说...  相似文献   

8.
喜饶嘉措大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藏族著名学者.他天资聪慧,才思敏捷,学习刻苦,学识渊博;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乐于助人,诲人不倦;他热爱祖国,重视民族团结,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奉者.因此,他曾赢得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说他是藏族的杰出学者、"爱国老人".新中国建立后,我曾多次在大师身边工作.他常谈古论今,以自己的身世和经历鼓励人们刻苦学习,广泛地摄取各方面知识,做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据大师自己讲,他于1883年农历4月11日出生在青  相似文献   

9.
大事记     
中央领导同志会见上海戏剧学院第三届藏族毕业班学员 6月12日上午,胡耀邦、万里同志在中南海会见上海戏剧学院第三届藏族毕业班学员。胡耀邦同志说,在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西藏大有希望走到前头去。他还说,你们的心向着北京,我们的心向着你们拉萨。中央希望西藏的党、政、军、干部和人民更好地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团结的、富裕的、民主的、文明的西藏而努力奋斗。6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国家民委负责同志平杰三、张执一、童小鹏、李贵、萨空了、程浩、江平等同志会见藏族毕业班赴京演  相似文献   

10.
藏族族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谈论那一个民族的历史,首先要以真实的族源或传承作为基础。藏族先辈学者也认识到它的重要而这样说过:“倘若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血缘,就好比是森林里的猴子;假如不知道自己的世系,就好比是一条虚幻的青龙;如果不懂祖先的文书档案,就好比是四处漂泊的野人”。叙述一个民族的族源不同于叙述其民族的王统世系,是个深奥难测的问题。大家都以各自的观点,依据点滴资料来谈论。同样,对藏族族源问题,也以一些零碎资料为据,致出现好几种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大部分掺杂着作者的一时需要和偏见,因而对解决藏族族源问题没有什么益处。我认为,这些带有偏见的观点应从藏族族源问题的讨论中除去。在此,我想将现在对藏族族源的三种说法及其来源向读者作一初步介绍并略加评说。  相似文献   

11.
8月28日阿坝藏族自治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8月30日下午,笔者就有关问题走访了州长王雨顺(藏族)。王州长正忙着下基层检查布署全州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作,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阿坝州森林资源分布图。他仔细地指着图上说,阿坝州是长江两...  相似文献   

12.
藏族的宗教和文化能否永存下去,主要靠藏族自己,尤其要靠正在成长的藏族年轻人。藏族的宗教和文化要发展,不能仅靠年轻人的勉强和偏见,而要对藏族宗教和文化有一种良好的觉悟。成长的藏族年轻人能不能对藏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有赖于年轻人自己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对藏族宗教、文化和历史有研究和见地的老一代学者们对年轻一代的培养和指导。 在此我就把藏族文化的渊源及历史,简要的告诉给成长着的藏族年轻人,如果想知道得详细一点,不妨参看我写的《猫眼宝石串链》一书。 一、藏族 通常认为,藏族属黄种人或…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我到云南丽江参加东巴文化节,云南省社科院院长何耀华同志建议我顺便到中甸去看看。他告诉我,中甸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中甸县委书记齐扎拉同志是一位很优秀的藏族干部。抵达丽江的第二天,齐扎拉同志特意到丽江来接我们。我被他的热忱所感动,也对神秘的茶马古道怀有一点好奇心,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了迪庆高原,第一次访问了藏族居住区。在中甸虽然只逗留了两天,但朴实的藏民、瑰丽的山川,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齐扎拉同志对于发展藏区经济、改变藏区落后面貌的热切的企盼和深入的思考。我很少见到一…  相似文献   

14.
崇尚真善美是藏民族的特质,大凡熟悉并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说:格桑为人真诚,即便是他当上了州长、州委书记或省民委主任都没有架子,他那略被高原的太阳晒黑了的脸庞总是挂着诚挚的笑容。因此,无论是他的上级还是下级都会称呼他那藏族中吉祥的名字“格桑”。他逢人也...  相似文献   

15.
面前的塔尔青主任,个子不高,但透着精干。较瘦的脸庞和黝黑的肤色显出他是一个典型的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汉子。脸上总是副笑眯眯的模样——以后几次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他,他也总是这副笑模样。跟他交谈起来,发现他不仅非常健谈,而且说一口流利的略带方音的普通话。我们...  相似文献   

16.
新西行漫记:三个老外的长征之旅文/曾伟61年前,一位美国人来到中国,在经历一个艰辛而困惑的西部之行后,写下一部关于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书。36年后,他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家人说:“我热爱中国”之后溘然长逝。这位热爱中国的美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他...  相似文献   

17.
藏族婚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殊性和趣味性,根据这一特点我从抢婚、逃婚、说婚和婚礼过程入手,通过自己的调查、收集较详细资料论述了藏族婚俗。在甘孜州电大课程中开设地域文化——藏族婚俗,对于传承藏族文化、促进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陈逸飞的西藏情结文·图/陆文梅美国实业家、收藏家哈默博士将他的画作为礼品赠送给邓小平。●“藏族是最入画的民族,人的线条、皮肤、服装、服饰都具有强烈的个性,这一切都给艺术家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这不是猎奇,而是美感、个性使艺术家倾倒”。文·图/陆文梅陈逸...  相似文献   

19.
藏族文化中的“三因说”作为一种认识论 ,主张从三维角度认识事物 ,把握事物的立体性与整体性。“三因说”构成了藏族认识宇宙、自然与社会空间结构、时间顺序的基本理论 ,也成为传统藏医的基本框架。“三因说”对藏族传统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强调统一体诸因素之间的彼此联系、整体协调 ;强调事物的同一性与和谐性 ,倾向于稳定与顺从 ;主张中和反对偏执 ;主张和平宽容 ,等等  相似文献   

20.
驾机回收七颗卫星的人 人们比喻培养一个飞行员不容易时,常会说飞行员是国家用黄金堆起来的。一个降生在牛圈里的贫苦藏族农民子弟,不但以坚强的毅力驾驶着飞机上了蓝天,而且成为一名一级飞行员,成为为我国成功回收七颗卫星的人──这个创造奇迹的人,就是扎西泽仁。 43年前,在藏北甘孜高原一户贫农家的牛圈里,扎西泽仁降生了。贫困使他的6个哥哥未能长大便先后夭折。父母紧紧抱着幼小的扎西泽仁,祈祷他能长大成人,请来活佛给他取了名字──“扎西泽仁”,即“吉祥长寿”之意。但是,把他从苦难中解放出来,并使他幸福地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