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最近有同志认为,“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不是列宁的重要思想,这一提法对现实民族关系产生危害,主张用“民族间的差距”代替“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本文作者认为,这不是“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提法对不对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民族平等权利的大问题。列宁、斯大林提出逐步解决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达到事实上的平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提法。需要分清的是:第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界限;第二、法律上的平等和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界限;第三、小资产阶级平等观和无产阶级所说的“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界限;第四、消除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与民族差别消失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究竟什么是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它包含一些什么内容?目前我国理论界的认识尚不一致。本文除了谈谈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外,并就杨文炬同志《事实上不平等是指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别》(载《民族研究》1983年第三期)一文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一、事实上不平等既指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别;也指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列宁、斯大林提出确立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理论,至今已有六十余年.我国运用这一理.论亦已逾三十年.对于这一理论的理解和阐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沿袭苏联理论界的观点.最近几年,随着思想解放的伟大潮流,我国理论界在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方面,提出不同见解.这犹如一股清风吹进了民族理论界,使这个理论领域同其他科学领域一样,也出现了科学争鸣的新局面.不揣冒昧,本文就确立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问题谈一管之见,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4.
“消灭各民族在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议。有的认为,这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是列宁首先提出的,斯大林只作了阐述和补充。但也有的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这个问题不是列宁的一个重要思想。把一些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处于落后地位,因而不能充分享有民族平等赋予的权利的情况,概括为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是斯大林。这个争论并未结束。的确,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民族教育了,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围绕民族教育问题,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议论,认识很不一致。它直接关系到我区四化建设的成效,亟待我们很好地研究解决。 现就逐步消除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谈些看法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我区民族教育工作,除蒙古族教育外,还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满、朝鲜、回族等民族教育,这里主要谈谈蒙古族的教育问题。 民族教育有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在教育方面逐步消除事实上存在的不平等,使少数民族在教育方面赶上先进民族。在国内来说,就是要赶上先进的汉族水平。达就是民族教育在相当时期内,要努力实现的重要历史任务。 首先谈谈民族教育同一般教育之间,究竟有哪些方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我先后拜读了王勋铭同志《关于确立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几个问题》和穆牧同志《论述民族平等问题必须联系具体实际——关于我国各民族还存在经济文化上事实上不平等论点的质疑》两篇论文.我认为有必要对他们提出的一些新论点,进行同志式的讨论.这对于端正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的认识,清除分歧和混乱,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上,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反平等主义与不平等主义是不同的。反平等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否定的论证,它试图证明平等主义是错误的。不平等主义则是一种肯定的论证,它不仅反对平等主义,而且还要证明不平等是能够得到合理辩护的。目前主要有三种重要的不平等主义,即"足够论"、"资格论"和"应得论"。这些不平等主义既有各自的道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对于平等主义者来说,关键的问题不仅在于如何回应不平等主义,而且还在于是否能够找到一条使平等主义和不平等主义达成和解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徐浩然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37
不平等是一个正义问题,违反正义原则的不平等会引发社会结构的紧张冲突,因此社会系统需要正义原则来调节、以保证社会合作持续稳定。国企工人在弱势阶层位置上经历了2种不平等。一是经济不平等,即工人的实际收入不能充分反映他们创造的价值,工资、奖金的不平等分配没有利于工人;二是政治不平等,不是每个工人都享有平等参与企业治理的机会,民主选举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公正,权利不平等分配对普通工人产生了不利影响。国企工人的经历表明,基本社会制度对收入与权利的分配在个人之间作出了区分,基本社会规范没有使各种对权益的冲突要求之间形成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徐浩然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8-22
在国有企业组织治理结构中,权利配置是制约国企工人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工人之间的权利配置失衡,必然严重影响收入分配程序的公正。因此,让国企工人阶层享有基本的参与权利,能够增加企业组织治理结构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话机会,这是消除不平等分配中"有利者"与"不利者"之间心理隔阂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死亡无疑是一切生命最终之归宿。但,生物出于本能,无不极力趋避这一无可改变的命运。对于高等智能生物的人而言,死亡这一现象所带来的远不仅是某一个体生命的结束。更其重要的是,它使活着的人们产生了对永生无比强烈的渴求。正是这种对于永生的渴求,让人们希望有一个不死的灵魂存在。灵魂存在的思想,是一切巫术与原始宗教的培养基,也使得在自然规律前显得软弱的人类得以自慰。 相似文献
11.
徐浩然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8-2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企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既有分配体系的不完善极大影响了国企工人的生活境遇。在社会背景以及拥有的权利资源方面,国企工人不占据优势,相反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满足个体的需要,是社会正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否则个体的正义感难以形成。在经济不平等与政治不平等都极不利于国企工人阶层时,他们只有选择抗拒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自治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今天开幕了。我代表自治区党委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首都和各兄弟省市区的民族理论研究工作者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次会议,是自治区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也是各民族的民族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第一次盛会,是民族团结的盛会。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次会议一定能够取得很大的收获,对今后开创民族理论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文章对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重点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各种机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了这些机制在我国如何发挥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于教育领域的不平等问题很多学者已经做过详尽的论述,但是这些论述讨论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大都集中在接受教育前和教育过程中,注重的是教育的可获得性,如: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保证贫困地区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和其他学生同样的受教育权。这些对教育不平等问题的讨论都是以受教育者能够顺利地找到满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前提假设的。但是在我 相似文献
15.
中图分类号〕A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1999)04—0060—02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又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些都是十... 相似文献
16.
1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重要论断 ,内涵丰富、立意深远 ,它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进一步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三个代表”性 ,首先是因为 ,中国共产党是用人类最先进文化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领导全国亿万各族人民 ,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式上的平等、实质上的不平等”意味着人们在权利上的平等、在后果上的不平等,在政治上的平等、在经济上的不平等.马克思和罗尔斯都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学说.马克思认为形式上的平等具有虚伪性,而强调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即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为此,他提出了以改变生产方式来改变分配方式的社会革命的道路.罗尔斯提出,首先保障形式上的平等即所有个人在基本自由和权利上的平等,然后在社会经济领域内采取照顾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政策,因而主张通过收入再分配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改良主义道路.在理论实质上,马克思注重社会集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与罗尔斯注重个人自由权利的价值取向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民族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成功地解决了国内复杂的民族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把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就是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是再生产的客观条件马克思对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是从多种角度进行考察的。他对再生产的客观条件的研究也是这样。他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客观条件是既得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姚新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3)
"民族"或"族群"的权利究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或相对性的存在,还是"天然"、"客观"、来自于"民族原初性"的本质存在?如果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并且不分条件、情况、层次地去追求绝对的"民族自决权"和"平等权",那对于建立和谐的族群关系、对于国家的安定,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而且这注定会将各族群人民陷入相互仇杀的万劫不复之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