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销员之死》与传统悲剧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瑟·密勒创作的悲剧《推销员之死》与传统的悲剧在题材、主人公、和语体方面截然不同 ,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存在这些差异 ,《推销员之死》在主题、戏剧结构、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继承了古典悲剧的传统。通过对《推销员之死》与传统悲剧在上述几方面的比较 ,可以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戏剧中的题材、语言、人物形象和场景都充满了狂欢化色彩。探析人物戏剧活动的狂欢式场景,揭示《威尼斯商人》中颠覆与重建的主题,可以管窥作者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对自由、平等、仁爱的狂欢式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分析《雷雨》人物时习惯借用小说的形象分析法,忽视了"戏剧性"这一应有角度,从而在对剧  作人物和主题的解读上出现偏差。从戏剧冲突、戏剧情景、戏剧悬念、和戏剧场面四个方面分析,可以发现周萍才  是《雷雨》戏剧性营造的关键,而且惟有周萍才体现了剧作真正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正> 《玩偶之家》是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里克·易卜生的四大名剧之一。这一成功创作,使易卜生跨入了世界文坛,获得了欧洲现代戏剧之父的称誉。这出撼动人心的戏剧,象一颗投入资产阶级中心堡垒的炸弹,轰动了整个欧洲。剧本深刻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在家庭中所处的玩偶式的从属地位。毫无疑问,这在戏剧题材上是一大革新。然而,好的主题并不等于就是好的作品,只有把好的主题通过完美的或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形成好的作品。《玩偶之家》结尾对情节(当然包括人物性格的发展)的艺术处理,使作品主题的意义得到了很大的深化和  相似文献   

5.
以《史记》所写人物、事件为题材而改编的戏剧很多,据杨燕起、俞樟华编《史记研究资料索引和论文专著提要》所收的和《史记》有关的戏剧目录统计,就有233部。这些戏剧,对《史记》中所写人物、事件,有的做了改动,有的是稍加改动,而有的几乎完全是照搬《史记》(按《史记》中的情节框架设计结构,把《史记》中人物的语言直接用作唱词或对话)。这种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史记》的内容丰富生动,为后世的戏剧提供了大量的历史题材,二是《史记》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有明显的戏剧性特点,易于改编成戏剧。在这两者中,后者更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上甘岭》与《金刚川》都以奇迹呈现的方式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主义精神,但叙事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就作品主题而言,《上甘岭》的主题是胜利,《金刚川》的主题是牺牲;在叙事方式、人物塑造、意识形态投射上,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两部不同时期出品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都体现出中国电影人对时代主题的主动回应,反映出国家意志下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7.
1944年3月,郭沫若在国统区中心重庆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出现了不少以李自成起义为题材的戏剧作品,阿英的《李闯王》是艺术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本文对《李闯王》的人物形象、主题和编剧艺术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该剧在艺术上的成功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文章描述了《长恨歌》、《长恨歌传》、《杨太真外传》、《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长生殿》在情节、人物和主题上的增设和演变,辨析了作为文学题材的李杨故事与史实的出入,比较了诗歌、小说和戏曲对表现同一题材在文体上的若干差异。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之一《熊》与厄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诸多相似之处 :它们讲述的是同一题材的故事 ,两位主人公都远离荒诞的 ,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现实社会 ,而在单纯宁静的大自然中寻找自己的归宿和价值。但两者在主题的深化方面是有区别的 :《熊》表明的是主人公渴望回归自然 ,回到“昔日的荣耀”和“传统的美德”中去。而《老人与海》体现的是主人公如何能超越衰老、病痛等自身的局限 ,永远保持坚强、勇敢、意志力等男子汉气概的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教堂谋杀案》和《麦克白》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超越两个剧本在题材和情节发展上的相似性,深刻感悟到它们截然不同的戏剧主题:麦克白的贪欲一点点吞噬了自己的高贵和良知,最终在惶恐和耻辱中走向悲剧性的死亡;托马斯因信念而战胜诱惑和自我,直面苦难,舍生取义,演义了一曲完美的神圣赞歌。两部作品分别反映了作者不同的人文思想和宗教观,同时对世人也有着很强的警戒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戏剧起源很早,最迟大约在汉代便已萌芽,经历了近千年的漫长历程终于在宋元时期得以成熟完善,其间出现了很多类似戏剧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剧的雏形戏剧——它们具备了一些戏剧的表现形态,包含有某些戏剧因子。《辽东妖妇》就是这样一出雏形戏剧,其中的人物扮演、代言体结构以及游戏戏谑性质都体现出了戏剧的特点。文章将从"扮演人物"代言体结构"游戏戏谑"几方面论述《辽东妖妇》的戏剧因子,揭示其在戏剧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李渔与高乃依的戏剧理论进行比较发现,两人都重视戏剧结构,对戏剧题材的处理提出自己看法,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平常题材的运用;二是古今题材的处理;三是悲剧与喜剧的选择。但两人在戏剧的功能和审美特性上出现分歧,李渔认为戏剧应该具有舞台性、大众性和娱乐性;高乃依的关注点则在于戏剧的悲剧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13.
在《水浒传》出现之前.中国侠义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侠的出现和侠义观念的流行;侠义文学的出现;侠义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元末明初,出现了中国第一部成功的长篇侠义小说《水浒传》。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水浒传》都为中国侠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在题材选择、主题提炼、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创作模式诸方面.对后世侠义小说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兴》是贾平凹新近的又一部反映"三农问题"题材的作品,其在主题开掘、文章结构、环境营造、语言智慧、特殊小说写作技法等的运用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作为一部比较成熟的文本,它是当下陕西文坛乃至西部文坛涉农题材创作上的一大收获,同时也是当下文学创作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分析宗教题材在《大师和玛格丽特》、《断头台》中的运用为切入口 ,探讨两部作品在反映现实、表现主题方面的异同 ,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两位作家各具特征的宗教观。宗教题材的运用 ,为两位作家开拓了新的创作领域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是欧洲资产阶级早期文学中两部题材相近的爱情悲剧。从时间上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写于一五九五年,出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英国的莎士比亚笔下;《熙德》一剧写于一六三六年,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著名作家高乃依的优秀作品。两部悲剧的问世相去四十一年,分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分属不同的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但是在选取材料、反映生活的角度上,在戏剧冲突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以及在总的创作思想的倾向、爱憎感情和理想的表达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乃至相连之处。当然,由于时代和文艺思潮的局限,又使它们在表现主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和王实甫的《西厢记》这两部名著都采用了苦乐相间悲喜交错的结构方式;而其一大起大落、突变性强,其一曲折递进、复杂多变。二者异同的形成与作品主题和中西戏剧审美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表现主题和写作体裁两个方面,考察从先秦至梁代的感交和绝交题材作品,辨析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上的差别,并指出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文章重点分析了这一题材的代表性作品《广绝交论》,指出该文在感交和绝交题材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文章最后简要剖析了用诗、论和书这三种体裁来表现感交和绝交主题在写作体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后白藤江赋》《续赤壁赋》都是越南汉文赋在题材与思想主题上借鉴了中国赋的好例子。与此同时,这两篇赋再次体现了越南文人的审美观念和创作习惯,即其对历史性和真实性的追究,大大不同于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20.
《诗经》叙事艺术特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艺术在《诗经》中体现充分、反映显赫。本文从《诗经》所特有的现实主义诗风主题追求 ,以及叙事艺术的结构模式在《诗经》中体现两方面对叙事艺术特征进行阐释。也就是在题材和体裁两方面进行阐释 ,在题材上 ,表现出反映社会政治、人事、婚姻、爱情等方面内容。在体裁上 ,主要表现方式体现在叙事的抒发型、情节型、记实型这三类诗歌中。勾画出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的轮廓 ,总结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