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贫困人口的贫困特征主要表现为人文贫困。人文贫困包括人均收入、人均寿命、卫生、教育、社会环境等指标。造成民族地区人文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深层次原因是文化教育落后。消除民族地区人文贫困的主要途径是加快发展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丁国峰 《学术探索》2013,(12):73-77
反贫困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契合了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凸显了经济法社会责任本位的实质内容,亦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国反贫困的嬗变历程表明贫困地区正在缩小范围,然而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形势仍然严峻,反贫困法律制度严重欠缺,需构建科学合理的反贫困法律制度体系,确保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工作的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的贫困是一个集政治、经济、宗教、历史及文化于一体的复杂问题,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基于生计分析和"贫困代际"视角,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以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民族地区慢性贫困的现状和成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资本要素对民族地区慢性贫困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贫困的"代际传递性"也是其长期陷入贫困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地区慢性贫困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是国家的重要政策议题,共同富裕目标下加大对民族地区老年人相对贫困治理有助于减少老年贫困,促进社会和谐。文章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民族地区老年人相对贫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贫困依存的维度。研究发现:民族地区老年人相对贫困状况凸显,相对贫困老年人占民族地区被调查老年人的比例达到37.4%,在所有调查样本分组中比例最高;民族地区六省区,老年人相对贫困程度以云南、宁夏、贵州三省区最为严重。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生计资本、综合生存能力等是民族地区老年人贫困依存的主要维度,其中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和生计资本维度在5%水平显著,综合生存能力在10%水平显著。据此提出,应大力提升民族地区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障水平、促进民族地区老年人终身学习、提升民族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提高民族地区老年人获取生计资本能力、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老年人的技艺和特长,以及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多渠道促进老年人增收。  相似文献   

5.
西北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历史及文化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文章基于地理资本视角,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典型实证研究区域,以2000—2012年相关统计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区的贫困现象进行了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地理资本要素对民族地区贫困的形成和缓解具有显著的"双重"影响效应;同时也表明,地理资本要素对贫困的影响又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减少和消除地理资本对贫困的负效应和提高人类对其不确定性的认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和信息载体具有人力资本属性及外部性等经济学属性,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曾经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也应该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基于2010—2018年CFPS数据,从多维视角分析普通话推广与解决民族地区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普通话能力对解决民族地区的多维相对贫困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并呈现异质性特征。坚定不移地推动普通话高质量普及,是新时代助力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因此,要深挖“推普”在解决相对贫困中的潜力,继续发挥“推普”在解决相对贫困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学校和社会在“推普”中的阵地作用;分类施策开展“推普”,着力提高普通话普及效率。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扶贫政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呈弱化之势,其关键原因就是没有根据不同的致贫因子采取合适的减贫政策。事实上,所有的致贫因子大体上都可以归类于贫困代际传递和贫困陷阱两种致贫模式,深刻比较和分析二者的异同,厘清这两种模式的致贫机理,对于制定合理的反贫困战略以破解欠发达地区农村的长期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竞争力不足。比较优势是基础 ,竞争优势才是核心 ,才是西部民族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西部民族地区只有抓住机遇、利用机遇 ,转变观念 ,改革体制 ,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找准产业升级的正确方向 ,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资源特色和生态特色的知识化工业 ,把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转变为民族地区工业的竞争优势 ,以知识化带动工业化 ,工业化促进农牧业现代化 ,将工业化革命进行到底 ,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才能在新一轮的国际、区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10.
民族地区民族优惠政策长期以来未能全面得到真正落实,提出民族地区要发展必须靠特殊的民族优惠政策来启动。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手拉手”活动的开展,西部民族地区人口受教育比例大大提升,少数民族各类专门人才大量呈现。但是,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仍然落后。综合看来,制约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颈瓶”是设施落后、东西部师资信息化掌握程度差;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教育投入显现不足;成人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因素。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方式,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以返贫为主要形式的脆弱性贫困的治理已成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课题. 利用宁夏农村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正规金融对宁夏农村脆弱性贫困的支持现状,结果表明,正规金融、财政扶贫资金对农户脆弱性贫困的治理作用并不显著,而社会资本则对脆弱性贫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正规金融对教育、自然灾害等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力度大小依次为:受教育水平、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然灾害. 因此,提出了重构与宁夏因地制宜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的金融减贫主体架构并重新整合地区减贫金融的增、存量等对策,以期提高西部农村地区农户的脆弱性承受能力并降低农户的脆弱性孕造频率.  相似文献   

14.
“可行能力”是一个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经济学范畴。一个人的可行能力指的是此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的组合。可行能力是实现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的实质自由(或者用日常语官说,就是实现各种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缺乏“可行能力”,难以构建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西部民族地区的个人可行能力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利益表达、经济参与和社会机会,以此来考察西部民族地区的个人可行能力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如何开发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论述了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建国 《学术探索》2001,1(5):89-92
西部民族地区驻军的社会工作,是指我军为密切与西部地区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而开展的工作.重视做好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是我军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也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新千年伊始,西部大开发的战鼓在神州大地擂响,面对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认真做好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是西部地区驻军的神圣职责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四川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艳 《天府新论》2007,(4):69-71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四川民族地区由于其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特殊的历史文化结构而面临巨大挑战,必须针对具体的区情,对中央的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分阶段有步骤地解决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而基本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西部大开发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推进的方向和重点以及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体.自然环境、制度性因素、当地的贫困文化和整体较低的农民素质等都对西北民族地区的贫困有深远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制度性因素是造成当前西北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孙哲 《理论界》2009,(2):164-165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贫困差距的战略进程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问题是最大的障碍.关注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不应仅仅着眼于收入水平或生活水平,能力贫困和文化贫困才是造成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而使所有这一切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源就是贫困文化.本文从福利经济学能力贫困的角度,以福利经济学"权力体系"的分析方法探寻贫困文化是如何桎梏西部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