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区的村落社区、家户与寺院间经长期共处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学界曾将寺院与乡村共生关系分为三种类型,实际上,一村一寺共生也是这种共生中的新类型。在这组关系中,家户及村落努力为寺院培养、补充新的人才,对寺院各种建设倾力支持;而寺院和僧侣则以自己特有的宗教能力满足村落的各种宗教需求和日常需求,回报村落。神圣与世俗两个群体间以互赠"礼物"、交换互动的方式形成了稳定而延续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周奇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5):127-137
佛教寺院是僧尼居住修行之所,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土的广泛传播,更加推动了寺院的兴置,佛教寺院也开始纳入国家管制.在唐代佛教达到鼎盛,在寺院的管理制度上,国家设立官方寺院,就是给额的寺院,对寺院按京城和州县分别进行等级区分,寺院给额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并对寺院的数额进行总量控制,对私立寺院进行限制并禁毁淫祠.这些措施对控制寺院规模和总数额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终唐一朝,基本保持比较平稳.在控制寺院人数方面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反复,在于管制体制自身问题,也和唐代后期整个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 佛教传入青海的历史比较悠久,到了元、明、清时期,由于中央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们对青海地区宗教势力的大力扶持,喇嘛教在青海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至一九五八年,“全省共有喇嘛教寺院八百六十九座,其中包括麻尼坑二百三十六座(即小庙宇),喇嘛约有六万人。”据一九五二年不完全统计,这些喇嘛教寺院“共占有农业耕地三十四万八千八百四十四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六百八十六万五千九百九十五亩的百分之五点八,牧业区喇嘛  相似文献   

4.
寺院地主经济的研究,是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三至六世纪尤其如此.一是由于它成为封建地主经济的重要成分,构成地主经济的另一翼;二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以及城市工商业经济构成三种私有经济成分.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之间有着不少共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同样受着封建地主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但在另一方面,寺院地主经济毕竟是整个地主经济中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成分,因而又有别于世俗地主经济.近年来,寺院地主经济的研究,日益为史学界所重视,一些学者把宗教史与经济史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探索.然而,系统地将南北朝的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加以比较,进而揭示寺院地主经济的独特个性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曾在《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初探》一文中,阐述了我们的看法.现再作此文,拟从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二者产生的社会条件、形成和发展的具体途径、以及各自在发展中所体现出的特点等方面,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芳民 《文史哲》2005,(5):97-103
以寺院、精舍、招提、兰若等为题材的诗歌在唐诗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构成了唐人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唐人诗歌中这类题材数量的众多,是唐代佛教兴盛与佛教寺院文化发达影响的结果。佛教寺院独特的山水景观与人造景观,为诗人提供了创作之诗思与素材;诗人独游与群游寺院时,作为一种表现与交流的需要以及在寺院的寺壁题诗,刺激了诗人创作的兴趣;而以官僚文人以及寺僧为首,在寺院组织的诗会联唱活动,也对诗人的创作以及联唱体式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寺院与信教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寺院与所属"拉德"的村社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作用,互有需求、互为满足,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梳理和探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青海藏区寺院及村社的科学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百丈清规》与唐代佛教寺院经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丈清规>是唐代佛教寺院经济发展史上重要的制度创新.<百丈清规>的创制,适应了唐代当时社会生活经济变迁的趋势,规整了佛教风气,为佛教寺院经济以崭新模式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百丈清规>的创制,也提高了禅宗寺院经济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对后世寺院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题壁是唐宋时期寺院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读寺院文化,就必须对发生在寺院内的题壁现象,进行较为细致的审视.寺院内的题壁文化,不外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佛教徒对佛理的阐悟.禅宗六祖传法偈的一段公案,至今仍为人传诵,其重要意义,恐怕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里程碑也不为过.二是文人士大夫游览寺院时的即景之作,感悟人生,反思既往.这是寺院题壁中分量最重的部分,数量大,也是寺院文化中最出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寺院是藏族地区的文化中心,翻译是寺院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寺院中的翻译活动,论述了在翻译方法和组织过程中体现的编辑学价值,同时,在寺院的佛经抄写中也明显含有编辑劳动的参与,这是寺院翻译活动中编辑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藏传佛教的格绒供奉为切入点,从两个方面讨论中心寺院与边缘社会间的关系.其一是作为文化符号的“格绒供奉表”的形成,其二是寺院对中心寺院体制结构的模仿.说明虽然藏传佛教寺院的经济支柱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藏区传统的民众一寺院一活佛体制并未被动摇.  相似文献   

11.
禅林制度是唐代禅宗创造的一种“农禅合一”的体制。在唐朝中期社会内部发生变化、佛教与寺院受到波及的历史背景下,禅林制度应运而生,对于旧式寺院经济向新时期转换,对于支撑佛教在中国的传续,起过一定的作用。本文试从寺院经济发展的角度,对禅林的生成演变及历史作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拉卜楞藏区寺院为中心,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拉卜楞寺及其它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制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经济制度;教育文化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国内有关印度古代社会的研究撰述并不鲜见,但专注于古印度佛教寺院经济方面的却不多见。症结的关键在于研究资料的缺少。稽查佛教经典,故而成为相关研究中相对的比较可靠的途径。本文认为,寺院经济是佛教自身生存的需要,也是适应环境的需要。寺院经济的规模,与寺院或道场的规模、型制关系密切,不啻是研究寺院经济发展的另一种有效路径。文末,就寺院经济来源与内涵做了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四川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大背景下,位于黄龙—九寨沟旅游沿线的本教寺院,卷入到了旅游热潮中,但寺院旅游的模式引起了社会的非议和政府的重视。经过实地调查,作者对川主寺、山巴寺、呷米寺等几座寺院旅游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提出了松潘本教寺院文化旅游可选择的3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对我国傣族传统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玲 《学术探索》2001,(3):85-88
在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着系统完整的宗教教育,特别是以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教育最为突出.南传上座部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文的延续,有着积极的意义.少数民族宗教教育与"九年制义务教育"之间有着互补的意义.南传上座部的寺院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和伦理道德的支持;另一方面它由于赕佛而导致了贮蓄观念的扭曲,重"精神投资"轻"经济投资",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消极意义.所以,深入研究南传上座部佛教信教地区的教育问题,探讨在这些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与利用寺院教育有利的一面,克服其消极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藏族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教育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藏族的家庭教育和寺院教育是很发达的,藏族缺乏的是现代科学知识,也就是说,落后的只是现代教育即学校教育.本文试图就藏族家庭教育和寺院教育的形式、内容以及可资目前学校教育借鉴的经验作一概述,敬请各位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耕地流转的内在机理是: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引发农民职业分化;农民职业分化引发潜在耕地流转市场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推动潜在耕地流转市场向现实耕地流转市场转化的重要条件。耕地流转的制度缺憾在于:耕地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阻碍耕地有效供给;农业财政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及农民教育培训制度的不完善阻碍耕地有效需求;耕地交易市场制度及相关非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既阻碍耕地有效供给也阻碍耕地有效需求。实现耕地有效流转的路径在于相关制度安排的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功德寺和坟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从皇室到上庶皆尚祈福、敬鬼神 ,好取佛寺祠祖葬祖。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并出于逃避赋税的目的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受封建家族控制的坟寺和功德寺。各种名目的功德寺和坟寺的情况十分复杂 ,本文试对功德寺和坟寺的类别、创置、兴起、盛行情况及其拥有的宗教和经济特权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功德寺和坟寺的分类宋代功德寺和坟寺的名谓繁多、内涵各异 ,若依寺院所司职能区分 ,其可分为坟寺类寺院和功德类寺院二大类。1、坟寺类寺院凡皇室、贵戚、勋臣及庶民之家为守护先祖的坟墓而设置的寺院均可称为坟寺类寺院 ,按建立者的政治身份不同可依…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奶农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分析了其技术效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三类养殖方式下的奶农均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散养奶农的平均技术效率最低,小区养殖奶农的平均技术效率略高于散养奶农,牧场奶农的平均技术效率最高;精饲料比重、养牛年限、教育水平和年龄对奶农的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而不产奶的牛数和养殖方式(小区、牧场)虚拟变量对奶农的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福建佛教寺院藏书伴着汉传佛教寺院的兴建而萌发,在历代官府颁赐、民间募款雕刻、高僧大德著述、海外回赠等诸多因素作用下获得长足发展。福建佛教寺院藏书卷帙浩繁,底蕴丰厚,在引导佛法传播、促进闽台及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佛教教育发展及佛学图书馆的兴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