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英称赞语应对中的语用原则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称赞语的应对话语与英语称赞语的应对话语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汉语的会话多违背H .P .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 ,英语的会话则多遵守该原则。汉、英对G .N .Leech等人提出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有明显不同的侧重。这与东西方“礼”的传统价值观念、“礼貌”言语行为的认识层面和东西方所持有的合作观念与礼貌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以谦虚为美德、推崇“贬已尊人”准则 ,称赞语往往采用“独立”的礼貌面貌子方略。西方人倾向于平等待人 ,故称赞语往往采用“参与”的礼貌面子方略 ;称赞目标的选择必须符合社会价值标准 ,对标准的偏离将会极大影响称赞语的交际效果 ;中英称赞语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方面的差异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主流和思维方式 ;称赞语的模糊性同时存在于中英称赞语中  相似文献   

3.
中西礼貌现象研究及跨文化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B&L的面子观真的具有普遍性吗 ?对B&L的“面子观”和Leech的“礼貌原则”进行探讨 ,再结合中国的礼貌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后 ,可以发现西方理论并不适应于中国礼貌现象。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礼貌具有文化特性 ,也就是说在不同文化里评价礼貌的标准和认识礼貌的方式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跨文化交际进行探讨 ,就会发现礼貌现象的文化特性必然会导致跨文化语用失误 ,如 :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的美学理论,有相同的共性,但其文化的差异,使得它们在具有共同规律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文章试图将中国传统的“虚静、物化”、“出入”说理论与西方具有可比性的“移情”、“距离”说进行比较分析。“出入”说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从审美观照角度来谈“出入”法的是王国维,而“虚静、物化”理论则从老庄就开始了。西方的“移情”、“距离”说是近代西方美学具有巨大影响的理论,它们产生的时间和观念虽与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有着不谋而合的某种契合,但与中国的美学观念还是有本质的差异的。文章以中国的“出入说”、“虚静、物化”理论为主轴,以“移情”、“距离”做比照,分析其同异。  相似文献   

5.
儒家学说与社会进步——美国的“东方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乐哲 《东方论坛》2006,(6):9-13,17
在东西方文化的共生共成中,西方的“东方化”过程将变得日益重要。对西方的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所面临的困境,中国儒家传统中含有许多与桑德尔所开药方相通的一致之处。儒家“礼”的学说并不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必然导致“无我”的结果。在美国,我们只能把我们脆弱的自由主义民主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更深厚的社群观念调和起来。  相似文献   

6.
礼貌是东西方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人们表示礼貌的方式方法以及用以判断礼貌的标准是存在差异的,意即礼貌受文化的制约而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对汉英两种语言在礼貌实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7.
礼貌原则与东西方文化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社会地位和交际双方的关系是三个决定礼貌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分析,展示了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的局限性和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做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史上,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文明经过东西方不断的撞击与融合而得到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正能量就是最终以各种形式和维度的“思想对话”得以互动、共存和发展。自然与人文社会各种领域的任何研究上升到最高度就是思想的研究。几乎所有人类之间任何行为的交往和沟通都是一种广义的“对话”,而只有最终上升到思想高度的“对话”,才能真正引领人类社会。21世纪以来,东西方思想的对话处于一个历史的拐点。全球剧烈的社会转型、变革、冲突以及灾变等让人类进行了价值、理念以及各种诉求的重构,而不断影响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宏观条件。在跨文化、跨领域、跨学科、跨方法的整合与解构中,西方人的“东方学”与东方人的“西方学”也随之经历了危机与挑战。西方中心主义与东方中心主义都不可能完全成为独自垄断世界的“一元文明”。东西方研究者必须拓宽新的视域,开创多维度、多层面、多坐标的研究方法与模式,应当共享多元性、建设性、开拓性、批判性、前瞻性的各种思想理念,并作跨学科、跨文化、跨方法和全球化的理论考察与思想探讨;从而融合东西方思想及其他非西方的思想,重建一个整合性、包容性和互动性的国际化思想观。中国的崛起将自身推向了东西方文明撞击的风口浪尖。自17-18世纪以来,两个术语“崇华派”与“恐华派”,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又以新的解读分为了两种中国观或对华阵营。文章力图揭示和论证:东西方思想对话引领社会的多元发展;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困境、危机与挑战;东西方研究的机遇、复兴与趋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所蕴含着的礼貌内涵进行探讨,进而基于汉语本土文献回应国际语用学界“解放语用学”的呼声。结果发现,谦卦中蕴含着丰富的礼貌内涵,并且在卦象、爻辞和象辞三个维度表现出像似性、系统性和全息性特征,最终表现出西方礼貌思想所不可比拟的先进性与超越性。文章认为,具有汉语民族化特色的本土文献研究将会在“语用学解放”的谋划进程中找到自身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0.
寻找民族的精魂──读张炜的《柏慧》、《家族》葛福庆鲁迅曾称赞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位残酷的天才,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最为精当的概括。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站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至高点上,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中美文化中一些日常礼貌用语差异的现象分析,阐述了中美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的价 值观取向,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价值观取向决定不同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塑造肇庆市城市文明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城市文明形象的关键因素是人才。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开发型人才对塑造肇庆市城市文明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提出了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左传》中的委婉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在《左传》中的委婉语 ,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辞令现象 ,它反映出来的是古代思想同语言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与当时社会观念中的礼、德、道、仁、义、忠、孝等有着直接联系。委婉语的使用 ,除了反映出个人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之外 ,它也是当时社会交际所必需。在特定环境中 ,委婉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就语言研究来说 ,委婉语也成为研究当时口语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4.
广告语中无人称代词指代潜在方时,属于礼貌人称指示的无标记情形,因为礼貌是广告意象形成的基体(base).潜在方的礼貌等级为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礼貌标记"你"您"具有深层的复数认知值.潜在方的礼貌人称指代标记的启动、运作和推进始终处于广告方认知价值的动态调控中.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2004年征集到的唐代日本人井真成墓志的研究,井真成可能是以请益僧的身份于开元二十一年入唐的遣唐使成员,井真成的姓或许是南河内藤井寺为根据地的“葛井”氏。井氏到了大唐,曾受到大唐政府高规格的礼遇。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加官特别发达的时期之一,侍中、散骑等官是这一时期复杂加官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皇帝也常常借用侍中、散骑之服来代替王公的衮冕之服.出入禁中、参与机密与决策、进而影响朝政,是加侍中、散骑官者所享有的最为切要的政治权益.加官侍中、散骑还是这一时期官员官资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南北朝后期阶官化的浪潮之中,侍中、散骑之所以没有被完全散阶化,其作为加官所享有的诸多切实的礼遇与权益是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