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旭 《老年世界》2014,(22):40-40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老出生于1911年,2009年因心脏病去世,享年98岁。他独创的“三不主义”养生经、“养生无术是有术”的观念以及宽广坦然的生活态度都是他的养生智慧的浓缩。  相似文献   

2.
王应麟 《老年人》2008,(12):53-53
冬季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冬三月草木凋零,万物闭藏,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由于人体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降低,主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冬天要保持肾气旺盛,关键是要防止严寒侵袭,注意“养肾防寒”。  相似文献   

3.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段话:“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精),可以尽年。”历代注家认为,这句话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练功养生,保身尽年;其二是指立身处世,全生养精。人生风雨,七劫八难,庄子这段话对我们很有启示。首先说养生。人的生命价值在庄子哲学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庄子告诫人们不仅要注意养生,而且要重视如何养生。所谓“养生主”,就是说,养生要抓其主旨,即抓关键,否则,不仅不能养生,反会伤生。什么是养生的主旨呢?庄子认为就是“缘督以为经”。这里的“督”,是…  相似文献   

4.
一文 《当代老年》2008,(10):48-48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千金翼方》把“耳顺”视为“养生之要,耳无妄听”;孙真人的《卫生歌》中也有“顺耳顺理,修身除虑”;北师大于蓝教授在“为人之道”讲座中说,人到了“耳顺”的年龄,应该是对世间的一切都理解和包容的年龄。内一心从容淡定,通晓世故,修炼中庸之道已陶冶和熔铸达绚烂之极。因此,“耳顺”源于“心顺”。  相似文献   

5.
《圣经》上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的。”肚子不能空着,精神也不能空着。久不进食,人要饿死;精神长期空虚,人也要垮。人活得质量如何,主要在精神,而不在物质。比如同是从岗位上退下来,一个活得痛快,一个活得痛苦。两人差就差在精神上。因此,养生不能仅仅着眼于...  相似文献   

6.
养生有道     
戴海 《老年人》2008,(5):21-21
平日,碰见某位老人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人们不免要顿起羡慕之心,总会趋前讨教养生之道。时下,许多报刊都辟有养生保健的专版专栏。我看,诸如吃什么、不吃什么以及怎么吃法之类。多属养生之“术”。诚然,懂得一些生活常识、保健知识是必要的,有益的,但最好将这些提升至“道”的层次,以“道”带“术”,  相似文献   

7.
燕燕  思路 《女性大世界》2006,(3):124-125
新年大片《霍元甲》里面有这样一个画面,风吹来的时候,所有在地里忙着插秧的人都停下来,站直身体,双手放松自然下垂,闭上双眼深呼吸,他们在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新鲜空气;韩流名剧《大长今》里也有个画面;新选拔的医女在内医院的申教授的带领下来到树林里,这是他的第一堂课,他告诉那些未来的“大夫”如何进行腹式呼吸,他特别强调“一定要长长地吐气,时间越长越好”。这两从而情节都和“呼吸”有关,所谓就是“吐故纳新”,以排队我们身体里的废气,保持我们生命的新鲜活力。因此,我们知道,呼吸是多么重要,呼吸是保持健康身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国医档案:葛琳仪,第三届国医大师,曾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85岁的葛琳仪是第三届国医大师中的五朵金花之一。自称“半路出家”、“普通中医师”的她,擅治肺系、脾胃、老年病,在60年的行医历程中见证了中国疾病谱的变化。在养生方面,她追求“舒服”,讲究“注意而不刻意”。根据她的分享和观点,记者梳理了一套辨证防病养生方案。  相似文献   

9.
刘慈 《老人世界》2013,(7):57-57
科学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现代污染,幸好大自然为我们准备了一些天然而美味的“清道夫”食物,在养生的同时适当地注意饮食,就能为人体筑起对抗污染的防线。  相似文献   

10.
苏茯薏 《老年世界》2014,(19):42-42
秋季宜多食“补而不峻”、“润而不腻”的甘平类食物,这些食物可以增强脾的活动,使肝脾活动协调。甘平类食物种类丰富,蔬菜中有胡萝卜、冬瓜、茭白、南瓜、莲藕、百合、山药、白扁豆、荸荠、西红柿、银耳、平菇等;水果、干果中有梨、柑橘、香蕉、桂圆、莲子、花生、栗子、黑芝麻、核桃、红枣等;水产、鱼类中则有黄鱼、海蜇、海带、兔肉等。  相似文献   

11.
执着 《当代老年》2013,(8):48-49
炎热的夏季,气温渐升,日光渐燥,身体各脏器也随之发生不小的变化。夏季要格外注意做好各脏器的调养,为身心健康奠定坚实基础。养心神——增静减怒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相互通应。夏与心相通,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夏季的高温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受情绪起伏及气候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夏季养心是第一要务。养心要做到“戒躁戒怒”,静养身心,保持内心安静、情志开怀,以降心火。  相似文献   

12.
识度与养生     
国庆期间,有位朋友来看望我,并以一副名家书写的对联见赠,不仅书法刚健挺秀,尤其是联词含义深远。词为:“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其所说“地狱”,乃形象喻词,意指由过错、罪恶所造成的痛苦悲惨的后果。“天怀”是指纯正宽阔的胸怀。上联是告诫世人工作要兢兢业业,遵守规则,不能胡作非为,贪得无厌,以免受舆论谴责和法律制裁,落得个身败名裂;下联指示人们遇到挫折失意时。务必保持乐观、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一般都很重视养生。讲点养生之道,这无疑是好事。问题在于如今有关养生的道道儿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弄得人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有的人盲从报刊上介绍的保健知识,或死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刻意效仿,而不考虑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有的人舍得大把花钱,今天这个保健品,明天那个口服液,“高价买健康”,结果投资很大,收效甚微。我认为,养生应讲究顺其自然,即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走适合自己的保健路子。别人行之有效的经验,于你可能并不适合,如果盲从,未必能如愿以偿。有些养生经验甚至互相对立。譬如有文章介绍说,鸡蛋含很…  相似文献   

14.
“两节”正逢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那么,三九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武月萍博士说,中医养生遵循“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三九天除了要顺应冬季自然界阳气收藏的自然规律、坚持“秋冬养阴”的原则外,还要辅助养阳,顺应自然界阳气始生但还不够强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消费者对于时尚的追求从共性美向个性化转变,这些多元化的特点使人们希望通过服饰为自己打造个性标签。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服装设计出现了‘叛逆-解构’、‘模糊-戏谑’和‘混合-拼贴’三位一体的美学特征,以表达人们对于自我、独立、个性及精神文化的追求。”然而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下,服装设计也出现设计师们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了基本功能的需求;快时尚的消费模式消费了物善其用的设计伦理;刻意强调“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造成产品的过度设计。由此,“在设计发展过程中,服装设计也已经从当初追求各种形式创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曹操道:“千口水,组成一个‘活’字。要活,要长生,就要在干口水上做文章啊。”千口水即唾液,可见口中唾液对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也常常告诫人们:“人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若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病,皮肤枯涸。故日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可见珍惜唾液可以养颜养精气。而不珍惜唾液,容易引起肺病,皮肤也不好。有唾液的人,肾水往上走的功能良好;反之,如果唾液缺乏,肾的精气不足,就容易生病。  相似文献   

17.
叶勇 《老年人》2013,(11):54-54
“热水泡脚,加点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种十分理想的理疗保健方法。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因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十分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足部泡脚按摩(足疗)来防病治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更是不乏名人靠足浴养生保健的事例:唐朝一代美女杨贵妃经常靠足浴来养颜美容;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每晚都运用足浴来强身健体;清代名臣曾国藩更是视“读书”、“早起”和“足浴保健”为人生的三大得意之举。  相似文献   

18.
养生保健     
《老年人》2013,(9):59-59
消炎药特别怕“吃醋” 服用螺旋霉素、红霉素、白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消炎药物时吃醋,会使这些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降低效果。醋也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服,这类药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会降低,容易在尿路中形成磺胺结晶,导致少尿和无尿,严重时会引起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9.
秋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常出现“秋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的气候。此时,若稍有不慎,很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医学专家告诫人们:如果秋季不注意养生保健,就会患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小春 《当代老年》2014,(1):45-45
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川页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