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蕴含历史逻辑、法理逻辑和实践逻辑。回顾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党的领导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法理的视角看,法的性质以及国法、党规、党的政策的属性决定了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过程中,党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保障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初步建成法治中国、到2049年整体建成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为了早日实现法治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深化法制改革,制定建设法治中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事业的领导,坚持民主科学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公正,通过法治重构社会公平正义机制,不断加强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治权”,全方位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的理论根基,也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指引。执法工作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与人民的联系最密切,与人民的关系最紧密,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严格执法的论述,明确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严格执法的应有之意。党的领导既是推进严格执法进程中的指路明灯,更为严格执法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严格执法的制度本源、主体、发展动力,更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手段。习近平同志关于严格执法的方法论论述,从确立执法的价值追求、建设执法队伍与健全执法制度三个层面系统厘清了全面严格执法的实践进路。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价值追求,以严格塑造法律公信力、以公正提升执法质量、以文明加强执法效果。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不仅要树立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法治信仰,为执法队伍建设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而且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执法队伍的业务培训效率,完善执法人才培养机制,为执法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现实支撑。形成科学、合理、完备的执法制度,要从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和完善执法...  相似文献   

4.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并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四中全会的决定所构想的中国梦——法治梦,为我们学界拓宽了研讨法治理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在依法治国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立法不详尽、执法不规范、司法不独立、守法不自觉。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社会急剧变迁且地域差异大,法律滞后;行政权力膨胀,缺乏行政权力清单;司法体制不完善;人民法治意识淡薄。解决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宪法实施,依宪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公正独立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增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五次用到“关键”一词来阐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方向、基础、内涵与保证,勾勒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施工路线图”。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关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关键的方向是坚持党的领导;立法先行,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立足于人民的利益;依法治国能否做到关键在于依法执政;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推进在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法治是成熟定型的制度形式,法治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和权威性,使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中国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必须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依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并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四中全会的决定所构想的中国梦——法治梦,为我们学界拓宽了研讨法治理论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陈亦琳 《中华魂》2015,(3):9-11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坚强的政治保障,始终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的深刻揭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0.
法治公正是指与法治相关的公正,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对称与平衡,包括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公正。立法公正是科学立法的前提和基础,是立法程序公正和立法结果公正的统一,不公正有私心不可能科学立法。执法公正是联系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桥梁,它决定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能否顺利落到实处,它也是执法形式公正和执法结果公正的统一。司法公正是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司法程序公正和司法实体公正的统一,司法公正有严格的时效性,迟到的司法公正等于司法不公正。法治公正之所以成为依法治国的生命线是因为公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首先要确保立法公正,其次要保证执法公正,此外要筑牢司法公正的底线,最后还要正确认识理解把握现实法治公正问题,全民积极认真守法。  相似文献   

11.
卓泽渊 《21世纪》2013,(3):26-27
新春伊始,农历正月十四即公历2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进行了第四次集体学习。主持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2.
陈亦琳 《中华魂》2014,(23):10-1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把这件大事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一定要正确,政治保证一定要坚强有力。这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开宗明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首要原则,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重要任务部署,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治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总体布局,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法治是成熟定型的制度形式,法治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使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地位和作用。我国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运用法治的力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法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理论问题,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关系对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灵魂。其次,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治是实现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最后,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法一致性关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本文从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等方面来探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径,促进法治国家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本质规定和核心内容,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法治国要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等重要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守法"一词共出现14次(其中2处用"遵守法律"来表述),且"全民守法"成为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并列的法治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由此可见,"全民守法"业已作为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与基础工程,在法治建设事业的推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全民守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它既需要法律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建,对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和规定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要义解读,可从其坚持党的领导、追求公平正义、建设法治中国、全面系统的内容体系、法律实施等方面把握其前提基础、价值追求、总体目标、框架结构和突破口;另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条件。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解读阐释工作,有利于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关于依法治国的基本思想是: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推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处理好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系,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方向性问题作出了明确表态,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当代中国的法治道路是以中国基本国情为考量前提,解决国家在发展建设中所遇社会问题的法律治理途径和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人民诉求及对外开放等因素决定的。我们要以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传承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重构中华法系等为指导,构建"立法科学化、执法严格化、司法公正化、守法全民化"四化一体新模式,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