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难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状况。研究表明,大力发展和完善以健康互助型养老为主导,以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依托,以培育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为依靠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是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预阶段"是邻里互助养老的准备期。在"预阶段"中,城市老年人的日常参与能够形成社区内生力量,推进邻里互助养老的发展。但当前老年人社区日常参与的基础性被重视的不够,导致邻里互助养老的支持力量开发不足。本文从社区治理的角度,以社区日常参与的基础性认识出发,通过增加老年人的日常参与机会、整合社区老年自组织资源、倡导日常生活中互助关怀教育、互助养老制度建设等途径,推进邻里互助养老"预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根据互助养老的组织主体,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可以分为宗族互助养老、集体互助养老、社区互助养老三个阶段。从周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家族组织为依托的宗族互助养老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是以农村集体组织为支撑的集体互助养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是以农村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阶段。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历史嬗变过程中,经济、文化、家庭等始终是支撑其持续发展的“不变” 因素,而组织载体则是推动其历史演变的“可变”因素。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将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困境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的发展形式,是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它扎根于农村传统的亲邻互助网络,其本质在于经济互助,表现为有组织地发动邻里、志愿等社会力量,充分利用以老年人为主的各类人力资源的闲置时间、资源低成本地相互帮助和服务。社会各界应将其作为重要实施方略,纳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其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以资金互助为基础,以组织动员为抓手,以服务互助为重点,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要阵地,创新各类互助养老模式,着力形成稳定多元的资金来源,培育互助队伍,增加互助内容,从无偿到无偿、低偿相结合,探索建立标准规范的服务管理评估制度,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互联互通,最终尝试建立圈层化、整合化、网络化、制度化的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弥补养老服务领域内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的一种途径,以社区为地缘平台的互助养老服务成为中国老年人的另一种选择。互助养老属于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培育程度决定了这种模式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来说,互助养老的社会资本涵盖三个层面:微观层面的个人社会资源,中观层面的社区组织网络资源以及宏观层面的社会系统资源。风靡美国的"村庄"互助养老模式正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在有效的社区治理框架下促进了社会资本的积累。中国与美国虽存在国情上的差异,但也需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培育互助养老所需的社会资本,整合社区内外养老服务资源,让社区不仅仅是互助养老的地缘平台,更多地成为支持模式运行的资源平台与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三孩政策想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农村面临着家庭养老模式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模式保障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互助养老模式成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新出路。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促进互助养老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西安市357名60岁(含)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数据,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对老年人互助养老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的因素中,社区人员互动频率、“养儿防老”观念和社区满意度是直接表象因素,生活担忧度是间接中层因素,居住方式和家庭年收入是次间接中层因素,婚姻、生活自理能力、文化程度、子女学历和年龄是根源深层因素; 为解决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局,需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改变部分老年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鼓励引导老年人主动积极参与互助养老,在硬件上完善互助养老基础设施,建立管理者和组织者的竞争激励机制,在内容上扩展互助养老服务范围,不断满足老年人对于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互助合作难以形成和老年服务形式由娱乐向照料转向困难两大困境。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借助数字技术的数据集成处理、信息分析匹配和远程数字视频等功能嵌入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互助养老模式的改造。通过建设权威数字平台、建立可量化的互助积分以及利用数字视频技术推进互助照料落地的方式,重塑互助合作生产流程,提高互助服务供需配置效率,实现互助养老的精准化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元互助主体协同共治格局,为农村互助养老合作生产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互助养老虽为农村养老新模式,但当前整体运行状况不尽人意,其症结在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以"条块分割"等为特征,在身份、区域、运行等层面,呈碎片化运作之势,具体表现为认知难以产生共鸣、养老资源零散化、政策设计失衡、服务运行地方化、养老需求偏好与服务供给目标偏离等,直接影响着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据此,可从需求、资源、供给三个维度设计出"3个动态链接+1个良性循环+多个优化结果"的碎片化整合思路,以指导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的建构。在整合思路指导下,从完善政策设计、优化主体关系、创新服务方式、建立瞄准机制等层面来建构具体、可行的路径,以实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从"碎片化运作"走向"协同性供给",从而打破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碎片化运作格局,全面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能力与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体系,其过程中形成的嵌入式养老作为养老机构和社区有机融合的养老模式成为亮点,并于2017年首次被写进入国家文件.城市嵌入式养老模式可行性在于:能有效整合城市各种生活资源、在我国城市各养老模式中具有比较优势、是对国外养老实践的经验借鉴.基于对大连嵌入式养老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了发展城市嵌入式养老模式对策:以立法推动和引领、社区养护中心开展多样化服务、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实行智慧养老,增强监督评估力度等,同时注重养老事业发展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家庭自助和社区协助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又有利于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同时还有利于推动社区服务建设,但在实施和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本次统计调查了解杭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中老年人对该种养老模式的评价差异.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出具体对策建议如必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及服务建设、提升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中国农村社会,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逐渐呈现割裂式发展,两种模式之间缺乏互动平台,农村养老面临养老空间挤压和秩序失衡等问题,互助养老成为农村社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一种新策略。上海市奉贤区通过再造养老空间重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建构了一种新的互助养老样板。空间依托、养老文化和现实需求是互助养老运行的逻辑要素。农村互助养老通过一种自下而上的村庄自主供给和自上而下的政府制度安排的结合,形成了多元主体合作共治;通过依托在地化的组织环境、凝聚共同化的合作行动、建构生活化的场景体验,互助养老实现了以家庭为单一主体的家庭养老到个体、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政府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助共养的秩序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勉县留旗营村的实地调研,从多个视角分析了留旗营村居家型互助养老的服务体系、构建基础和比较优势。从社区照顾视角来看,该村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服务组织、服务对象、服务提供和服务评估四个部分;从乡土社会视角来看,该村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其建立的社会基础、组织基础、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从比较优势来看,该村的养老服务在构建模式、服务机制以及服务目的与理念上均有优势。社区互助养老服务是当前政府倡导的农村养老模式,留旗营村的居家型养老服务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的有益探索,未来需要在资金保障、社工机构建设和服务人才培养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社区互助养老是指在社区组织动员下,社区居民本着志愿互助原则以无偿或低偿形式提供场所、资金与劳务,以支持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本文以晋江市萧下村敬老院为个案,介绍社区互助养老机制在村办敬老院的实践情况,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村办敬老院可持续发展。萧下村敬老院由村老年协会管理,老年协会与宗祠管委会重合,社区资源动员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农村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和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的双重背景,对农村现有的正式养老支持体系和非正式养老体系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加剧了农村留守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应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农村"社区——家庭"养老模式,发挥机构养老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并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农村“邻里互助”养老符合人权保障的内在逻辑,是贯彻实质法治的必然要求,其本质上是对老年人服务权利的保障。目前,农村“邻里互助”养老面临着经费不足、专业护理人才匮乏、服务质量偏低、缺乏有效的管理评估机制、应急处置制度尚未建立等问题。对此,需要建立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管理评估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争议处理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等,修订和完善养老服务的内容及标准,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养老问题关乎我国的国计民生,各个省市都在尝试养老新模式,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广泛认可的方案。新型社区健康养老模式是以社区医院为依托,建立完善的、适合各阶层收入的智慧型社区健康养老模式。该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养老机构、社区医院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基于智慧社区健康养老模式构建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时间银行作为社区互助服务激励的一种实践模式,在社会治理体制背景下,受学者关注程度有增无减,研究方法多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调查法,对时间银行社区互助运作模式的现状、困境及模式建构缺乏深度观测与研究.安徽各地时间银行在运作主体、参与主体、运作方式上积累了探索经验,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推行效力,但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运作机制不完善仍是实践难题.从时间银行模式推广的实践框架看,应增强基层社区治理水平,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切实发挥时间银行模式提高社区互助服务参与的可能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互助养老是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之一。在传统乡村文化“互帮互助”的理念下,以地缘、亲缘为主的乡村生活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农村互助养老的本质是“自助?互助”,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理论三个核心维度,对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内在行为逻辑、现实困境以及可能的实践优化路径进行探讨,提出未来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在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供给体系、传统文化优势及提高老年人信任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支撑以及路径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群体幸福感,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老龄化呼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加快发展。通过分析南京市玄武区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状况,对比分析我国现有的3种养老模式,得出在公共服务型政府视野中,以社区为主体,由政府、社区、市场、家庭和非政府组织(NGO)共治的养老模式是推进社区养老有效管理、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促进政府由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互助养老是在家庭养老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互助养老模式,正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从规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社会基础。在日本社会中,受到政府和农协支持的农村互助养老,拥有法律、政策和具体帮扶措施三位一体的帮助。受社群养老价值观的影响,日本老人有较强意愿参与互助活动。因此,根据农村互助保险社会基础三个维度,中国应从建设农村互助养老组织管理条例、实现云端看病、互助的信息化管理、进行农村互助养老认知宣传和提倡退而不休这五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