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养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选择——从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家庭养老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我国的社会养老机构在服务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这使很多老人在面对社会养老时望而却步。在满足老人物质生活需要之后,精神层次的养护是社会养老机构提升服务层次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民营社会养老机构吸引老人入住的重要策略。当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社会养老之后,养老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是巨大的。在养老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业要通过多样化经营、资源整合等方式发展成为更具综合性的"银发产业",从而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燕 《兰州学刊》2014,(4):116-120
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际,农村老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也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渴望。而教育养老是更高层次的养老方式,对于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实施教育养老,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依托于农村社区建设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建立老年学校。教育养老的施受主体应是农村老人、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制度设计先行以及社会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是开展教育养老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满足城市老人生活与健康需求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在对广西城市老人生活与健康进行调查后可知,应把城市老人养老意愿与需求状况,作为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依据.政府应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积极发展城市老人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建立适合老人就诊的医疗机构和养老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作用,做好老人的照顾和看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养老模式与优化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解决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将养老问题划分为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模式,认为,在现阶段单靠家庭养老或个人养老难以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必须把家庭养老、个人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井朝着社会化养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何科学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苏州市在居家养老中建立了财政资金购买服务、服务组织提供服务、居家老人享受服务的养老服务政策,构建了由政府牵头、社区和社会组织承接并吸纳商业组织参与、集合多种服务的老年服务体系.苏州的探索实践契合了政策网络理论的内在要义,有效缓解了政府供给不足、市场介入意愿偏低的问题,较好地满足了居家老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为更广区域和更高层级行政主体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在人口结构上的反映.学界普遍认为,农村留守老人的产生是城市化与老龄化双重作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群体面临着“老无所依”、“老无所乐”的问题.应该讲,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转型代价向农村转移的公共性问题.但是,因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双重“失灵”,老人们长期处于“自养”状态.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从单因素分析走向“综合分析”,并引入了政府责任和社会支持等理论.但是,仅仅将留守老人当成需要被关注的“包袱”是不够的.“留守老人”不仅仅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他们本身也具有参与社会网络的需求.只有将这两点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其“积极老龄化”的生活.因而,有必要引入社会整合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7.
养老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河南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社会养老服务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河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及应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期冀为建设一个结构完善、功能齐全、满足河南省老年人多层次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失独家庭的养老不能依靠家庭,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失独家庭养老政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失独家庭的养老需求。从失独家庭产生的原因来看,失独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产物,因此政府在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中要起主导作用,把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纳入公共管理的范畴,做好顶层设计,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使失独老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81-185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更是日益突显。从农村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来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但贫困地区对农村养老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的多元需求。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政府或社区在加强、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中,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养老服务需求体系建设工作。除物质生活以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因此,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缺失及解决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精神以及养老服务的缺失。本文从宏观背景、客观因素和独特因素等三方面对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城市"空巢"老人需求缺失问题,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它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来保障,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城市空巢老人自身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速趋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农民群体主要养老模式。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提高参保率,有效扩大制度覆盖面,有效实现风险分散,提高养老金的替代率。整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协调各方利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单一选择这种方式养老面临风险。他们要有效选择养老方式主要受制于个人收入与健康状况、子女婚后居住方式、子女实际提供的养老照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从居住方式、供养主体、居住独立性、养老服务使用等方面预测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导引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文化需要的增进与文化供给的缺口是人们文化生活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有赖于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演进,进而表现为以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加拿大已建立起广覆盖、高水平、多元参与、高效率与可持续性强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这一体系仍存在缴费率偏高、运营社会成本较高和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差距过大等问题,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国际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对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带来的挑战。借鉴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我国应尽快建立以全国统筹的基础养老保障为基本保障制度的多元化养老保障机制,改革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率,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东莞市和中山市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总体上大同小异。两市在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条件、成本支付能力和基本改革思路三个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趋同性,在制度整合的个别细节以及保障城镇未就业人员的做法上则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推进"农保"转"城保",必须具备比较成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转轨成本的财政支付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16.
潜在需求视域下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文化养老"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而精神需求日趋明显的形势下提出的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新型养老方式。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困境进行梳理,从需求层次理论角度分析养老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制度,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稳定阀,而且是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为此,根据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分析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监管、支付三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工具、监管模式及其支付对策,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险领域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的后端,直接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的客观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广大农村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农村经济市场化和农业生产社会化,不仅在客观上要求农民养老社会化,而且为实现农民养老社会化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三个来源体现于每个农民领取的养老金中,是农村养老保险社会性的集中表现,也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村实施的纳费型养老保险制度不可能建立起覆盖全体农民群体的保障制度,非纳费型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制度基础和必然选择。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应形成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等的良性互动,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农村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资产建设计划、农村教育投资、农村反贫困计划等整合发展动力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