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洲草药资源丰富,传统医药在卫生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缺乏文献记载和科学研究,同时遭到了殖民破坏,亟须研发和复兴。中非传统医药合作历史悠久,在合作机制建设、传染病防治、专业领域交流和教育合作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也面临合作模式单一、中医药在非准入难等方面的挑战。中非均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与国际合作,双方发展道路相似、理念相通,为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中非可通过战略对接、共同研发、产业化合作、经验分享、重点突破等方式推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文章从"一带一路"的视角,分析了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传播传统文化、延续历史传统、拓宽文化内涵、重塑健康理念和缓解全球老龄化压力,分享了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案例,提出了要以文化为媒、教育为基、医药为体、生活为伴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在全球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助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相似文献   

3.
有唐一代,是中国文学的繁荣时期,可谓诗文众体皆备。唐传奇的创作与发展,使得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由于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唐代的医学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医学在医经、医方、本草、针灸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唐代,文人通医的现象已相当普遍,他们创作了大量与医药相关的文学作品。优美的语言、艺术的思维,既丰富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又从更广泛的层面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视中医药,不断推进中医药在时代条件下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革命战争年代广泛应用中医药、新中国成立后坚定扶持中医药、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中医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认识高度和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政策密度和工作力度前所未有,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成果显示度和社会认同度前所未有,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这一恢弘的历史进程蕴含着鲜明的政治逻辑、文化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始终理性、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医药,坚定、勇敢、有力地传承中医药,能够跳出医学范畴来看待中医药,深刻认识并充分挖掘中医药所蕴含的卫生、经济、科技、生态、文化资源价值,推动中医药服务人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新时代,推动中医药在建设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模式、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坚持党对中医药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四个自信”基础上的发展自觉,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方略,实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法律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现今世界广泛流传的西医药知识相比,中医药传统知识具有传统性、地域性、相对确定与开放创新的特点;从中医药长远发展角度看,基于西方现代科学原理设计的知识产权制度只能解决局部保护问题,简单套用现有保护制度,并不利于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认为必须在充分、准确把握中医药传统知识特点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以及中医药自身发展要求的法律保护制度,通过赋予主体中医药传统知识权等具体方式,以保障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旗手和文化革命的主将,曾一度激烈批判、否定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今天有人利用鲁迅的有关言论反对中医药乃至传统文化,这是对鲁迅革命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精神的误解或有意曲解。表明他们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实事求是之意。中医药虽有诸多局限,但其内在合理性和顽强生命力是任何人不能随意抹杀、扼杀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古代的涉医文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代的涉医文学是指内容或形式上涉及中医药的文学作品 ,既包括以疾病医药、养生保健为题材 ,或内容与中医药有关的作品 ,也包括以中医药名词术语为语汇的药名诗文等。根据性质不同 ,可以分为 4类。古代涉医文学具有数量多、内容广、涉医程度深、创作形式也涉及医药等显著特点 ,有很高的医学认识、借鉴作用及史料价值。古代涉医文学之所以能持久兴盛 ,原因盖在于古代文学家普遍拥有医学知识 ,且崇尚养生 ,同时也与中医药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当前有关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的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从现状来看,安徽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在政策覆盖、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旅游资源上具有明显的融合优势,且总体融合基础更加扎实、融合业态日趋成熟;就问题分析,仍然存在融合法规不健全、融合型人才匮乏、融合创新不足和受众较少等发展瓶颈;就策略而言,尝试从健全法律法规、培养专业融合...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中医药商业秘密则是对中医药信息和技术实行保护的有效措施.采取法律手段保护中医药商业秘密,首先要认定作为商业秘密权保护客体的中医药范围,其次要对中医药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与其他保护措施进行区分,最后梳理我国当前对中医药商业秘密进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及民族医药,它具有传统性、群体性、地域性等特征。我国传统医药的存续和发展面临巨大危机,而国际上正加快对我国传统医药的研究与开发步伐,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求传统医药的保护空间。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下,运用专利制度、商标制度、商业秘密制度以及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对传统医药进行综合保护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典籍是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书籍是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基于《本草纲目》东传日本后的译介与传播,拟用翻译学、传播学、文献学等理论,还原中医药典籍东传日本后被引用、翻刻、译介的传承模式与变迁轨迹,探析中医药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多重因素;根据《本草纲目》日译本的前言、序言、文内注释、书末附录等副文本资源,分析其日译策略与现实价值,探寻中医药典籍对外翻译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心。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中医药道路、理论与临床自信的基础。中医药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源于中医药辉煌的历史成就与顽强的生命力、源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源于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不可或缺、源于中医药文化是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先锋、源于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要通过增强文化自觉,提高国人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认同;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医药文化创新中实现文化自强;通过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在中西医文化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以语言学中的历时性、共时性和即时性为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进行整体性建构。历时性话语权旨在阐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三者的统一,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自信、自觉与自洽来总结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历时话语来源、内容及特征;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结构、空间拓展及场域转换来提升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共时性话语权;从话语表达体系、话语主客体、话语渠道等实现进路来优化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即时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与中医药信息服务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世后 ,中医药面临发展的良机 ,加快中医药信息的研究和开发 ,已成为医药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中医药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 ,即加入WTO后加强中医药信息研究的必然性 ;中医药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 ;加大中医药生产企业的中医药信息现代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否影响着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全国多所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和相关性剖析,对大学生关于中医药文化在认知程度、情感维度、行为付诸作差异化分析。问卷和访谈结果说明,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基本知识不甚了解,但是对于中医药文化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付诸都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借助国家、中医药研究机构、高校三个主体帮助非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提高中医药文化认知,进一步提高非中医药院校在校大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张梦露 《国际公关》2023,(5):173-175
数字时代,伴随着云计算技术、5G、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医药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加深,中医药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仍面临传播模式过于传统单一、新型传播介质运用不够、数字化传播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数字时代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需进一步采用守正创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构建公众参与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和开放协同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机制,破除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数字化壁垒,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与美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探讨新的合作模式,交流两国在传统医药方面取得的新成果,进一步了解美国市场需求。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批准,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将于2003年11月在美国举办“中美传统医药发展研讨会”。据悉,会议期间,中美两国专家、学者在传统医药科研、医疗、教学、中药等领域进行交流、研讨及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的文化定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前的中医文化研究,仅仅将中医药体系中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等成分看作文化,而忽略了中医药本身的文化性质和作用。实际上,无论历史上和现实中,整个中医药体系一直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与社会文化的其他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提升中医药应有的文化地位,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对民族医药的保护体现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制度逻辑,但在后非遗时代,如何提升民族医药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需要研究的问题,对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制度逻辑、内在要求与保护目标进行分析与理论总结。研究认为,非物质形态的民族医药文化表现形式是知识财产,从法律属性中受知识产权制度调整,但现有法律在民族医药文化与民族医药文化表现形式的权利归属、权利内容以及在民族医药的非遗保护等方面均存在司法保护不足的问题;为提升民族医药文化财产的传承与发展的质量,以及参与市场的竞争力,民族医药需要从“文化遗产”单一结构向“文化遗产、文化产品和服务、知识产权”三位一体的财产结构转变,并形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多种创新发展方式,利用新载体与新传播方式进行跨界发展,积极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和服务,推动民族医药文化表现形式资源与其他资源跨界整合集聚,用跨界发展实现财产结构转变;后非遗时代对民族医药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的重心应该由“保存、保护”向“知识产权促进”转移,提升民族医药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和运用能力,适时制定地方性民族医药单行条例,打造和保护民族医药品牌,推动民族医药知识产权贸易与融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作为中医药领域的基本法囊括了中医药服务、中药保护与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保护等关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在立法层面有诸多创新与探索。但该法仍有多项条款需制定配套规范加以保证落实,且关于中医药定义、中医药功能定位等部分争议点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