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罗马查士丁尼立法王明锁,王建华罗马法是世界近现代各国民法之滥筋。而在我国,历来被轻视甚至予以否定。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罗马查士了厄立法进行重新研究,并希望它能对促进和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有所研益。一、查土了尼立法概况罗马自公元前753年建城,中经王政、...  相似文献   

2.
中国奴隶制经济制度的特征问题,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不承认中国奴隶制有自己的特征,他们把中国奴隶制的形成、发展以及解体过程描述得与西方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十分相似,甚至在时间上也大体相当。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当然,作为奴隶制度,中国的奴隶制与西方古代奴隶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在形式上,两者却完全不同。中国的奴隶制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它具有与西方希腊罗马奴隶制完全不同的特征。下面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辽朝是契丹族统治者在我国北方建立的多民族国家。这个国家自太祖耶律阿保机(公元907或916年——926年在位)至天祚帝耶律延禧(1101——1125在位),历时二百余年。(后来耶律大石建西辽,又历八、九十年,乃辽朝的继续。)早在公元四世纪时,契丹民族即活动于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其后,它经历了从原始的氏族公社制经过奴隶制发展到封  相似文献   

4.
论孔子思想     
关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的思想,我过去的看法是:在当时由种族奴隶制向新的封建制的轉化过程中,孔子的思想基本上是维护种族奴隶制的;现在也还是如此看法。茲就如下的几个方面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建忠 《兰州学刊》2009,(2):210-213,226
早在12世纪晚期,注释法学者们(the Glossators)就遭遇了法律冲突的尴尬局面。为求得法律正义的实现和法律争议的公正解决,注释法学者提出了如何选择法律的难题。通过对《查士丁尼法典》首篇的歪曲解释,注释法学者批评了适用法院地法的单一模式,开启了人们对法律冲突和法律选择问题的思考,为冲突法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亚农同志最近发表了新著《中国的封建领主制和地主制》一书,內容是和他过去四部著作——《中国的奴隶制和封建制》、《殷代社会生活》、《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氏的前封建制》、《西周与东周》连贯的。有许多方面进一步阐释了他自已的看法,同时重点的探讨了中国历史上领主制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的特征问题,是中国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对中国封建经济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中国封建经济制度与西欧封建经济制度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在具体形式上,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这些不同之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产生的基础和途径不同。西欧封建制度是在充分发达的奴隶制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中国的封建制度则是在不发达的奴隶制,即在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奴隶制解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历史学界中,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奴隶制在其发展过程中經过两个阶段:早期的或家长制的奴隶制,以及发展的或典型的奴隶制。古代东方各国的奴隶制基本上是早期的、家长制的奴隶制,它后来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以后(铁器普遍使用以后)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它的发展总是不充分的;与古代东方各国不同,古典世界(希腊,罗馬)的奴隶制虽然在其历史初期也經过早期的、家长制的阶段,但一般地说,它很快就发展为典型奴隶制,在这里,奴隶制得到充分的发展。家长制奴隶制和典型奴隶制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以生活资料的生产为目的,而后者主要以价值生产,商品生产为目的”。有人甚至认为,这种说法已“为史学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9.
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经历了从权力到义务的发展转变.这一转变历程是古罗马人面对家族本位主义消退、国家主义兴起的历史变化,灵活巧妙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旅程.古罗马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带给我们的借鉴意义不应该仅仅是法条的照搬眷抄,我们更应关注罗马人面对社会变迁和转型通过重构法律来回应国家主义兴起的智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春秋时代,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的时代,反映在思想领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在对商品价格的看法上,出现了各派观点,值得我们很好地总结和整理。这篇文章,试图对这些观点作一些简单评介。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评述历史人物,总是以该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为背景,以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进行的。他的评价秦始皇,也不例外。 秦始皇所处的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的时代,那么,要探讨郭沫若对秦始皇的评价,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他对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观点。 关于奴隶制的下限,郭沫若前后有过三种不同的说法,最早认为:两种社会制度的交替在西周与东周之交,继后改定在秦汉之际。一九五二年年初,他在《奴隶制时代》那篇文章中,断然把奴隶制的下限划在春秋与战国之交。  相似文献   

12.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仅是持社会主义学说的人。乔治·菲茨休这位美国南方奴隶主,在美国内战前夕,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猛烈抨击,批判相当深刻且充满道德义愤,其中涉及到人类社会一些最本质的问题。然而荒谬的是,他开出的救世良方竟是奴隶制。受剥削压迫的工人阶级并没有被“美好”的奴隶制所诱惑。随着战争的炮火声,奴隶制被彻底埋葬了。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是車尔尼雪夫斯基经过了长期流放后为他的美学论文“艺术与現实的美学关系”第三版(由于沙皇檢查机关的阻撓未能出成)所寫的序言,在这篇文章里,他第一次(据我所知也是唯一的一次)公开地詳尽地叙述了他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批判观点和他的思想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因此,这是一篇有着很大学术价值的文章。 譯者希望,这篇文章將有助于廣大的讀者对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哲学的理解。目前流行着一种对車尔尼雪夫斯基和費尔巴哈之間的关系的不正確看法,其主要特点就是忽视車尔尼雪夫斯基和費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密切关系,認为他已揚弃了费尔巴哈,甚至对理解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造成了困难,因为在费尔巴哈促進了黑格尔的体系的破产以后,绝对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有可能揚弃费尔巴哈哲学,而向前迈進新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驗批判主义”一書的增补中摘引了这篙文章,他也毫下怀疑車尔尼雪夫斯基是费尔巴哈的“信奉者”和“弟子”。看來,这问题是異常明確的。但,当然,这问题最好还是由車尔尼雪夫斯基本人来解决。这篇文章写于1888年,但直到1906年才得到发表的机会。譯自車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和文学批評论文选集”,1951年饿文版第66——70頁。  相似文献   

14.
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处在由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动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积极主张变法,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公元前三六一年,他从魏国到了秦国,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重用,进行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运动。这时,秦国正处于新旧社会变革的关鍵时刻,新兴地主阶級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商鞅变法是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加速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灭亡,对正在崩潰中的奴隶制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因此,秦国的没落奴隶主阶級对这场变法,必然进行拼死的  相似文献   

15.
张立可 《理论界》2014,(10):124-129
拜占庭学是近代以来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长期以来,各国学者从经济、政治、军事乃至宗教等不同角度,对拜占庭帝国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吉尔·佩治(Gill Page)的著作Being Byzantine一书是诸多拜占庭历史研究的著作之一。该著作以身份认定为视角,以1204年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为时间节点,从内外身份划定标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的内部结构。同时,该书也把"身份认定"这一学界的热点问题引入拜占庭学。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作家,福克纳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和对黑人的同情最充分地表现在他的小说里。他探索了种族问题,对奴隶制与种族主义表现了毫不掩饰的愤慨。但南方社会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自然也包括种族主义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他不想看到南方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只是寄希望于通过提升南方人民,特别是黑人的道德素养来解决种族问题。福克纳不愿改变南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基本态度,同南方传统和种族观对他的影响相结合,使得其小说中黑人形象具有局限性,他笔下的黑人———卢希、黑人空想家———卡斯皮等无不滑稽、可笑。他小说中的黑人形象与他反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基本立场出现矛盾。  相似文献   

17.
孙婧毅 《学术论坛》2012,(6):97-101
亚里士多德从财产论、禀赋论、闲暇论三个方面,论述了奴隶制是自然的、合法的制度,奴隶制下的奴隶作为被统治者从事劳作、奴隶主作为统治者从事管理正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亚里士多德"主奴"分工理论有一些深刻和有益的思想,但也有如下的错误:没有分清分工与等级的差别;他的禀赋论不仅为现代生理学所否定,也不足以为奴隶制辩护;他的"主奴"分工论还开创了种族主义的先河,更与现代文明观念背道而驰。奴隶制下"主奴"之间人格不平等的分工恰恰是落后的,现代文明社会的先进分工方式是建立在主体间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中国奴隶制国家形成于何时,姚政在《中国古代文明新探》一文中提出看法,认为在龙山文化后期,即相当于传说时代的黄帝时期,中国已开始形成国家。文章从中国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阶级社会的确立、文字的产生以及国家的形成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9.
最近讀了《学术月刊》一九六○年第九期楊宽和束世澂两位同志討論西周社会形态問題的文章,我觉得有几个个別問題和我的理解有所不同,想在此提出来和两位同志商榷一下。 (一)“人鬲”、“訊”和“臣”是否即是奴隶? 楊寬同志在“论西周时代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中,首先根据他的看法肯定了西周时代的社会形态是奴隶占有制的生产关系。他所以有这看法的根据,是西周时代奴隶数量相当大。奴隶数量大了,是否就可构成奴隶占有制社会,已是个还可商榷的問题,这且不说它。楊同志所认为数量相当大的奴隶,照  相似文献   

20.
西藏与欧亚早期中世纪繁荣——吐蕃王朝经济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值此霍夫曼教授六十五寿诞之际,我能有机会试着对他曾给予我数载的教诲与友谊作一点点报答,真是不胜欣喜之至。早在1950年,他的《西藏进入世界历史》一文就已大胆地提出了西藏的历史大概不会与世界上别处的历史无关这一看法。该文也企图表明,在欧亚经济史这一领域里,吐蕃王朝是不容忽视的。 在早期中世纪繁荣期间(年代为公元600年至840年),欧亚大陆为一些大国所分治,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吐蕃帝国、回纥帝国、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