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土司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青海土司制度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青海农牧业地区各家土司的情况,并对青海土司的特点、基本结构及其活动性质作了初步探讨。文章引用资料丰富,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对研究青海地方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青海土司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体制。明清时期青海地区的土族、撒拉族中也实行了土司制度。本文从土族、撒拉族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属性、地理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土司产生的原因。认为土司制度是明清中央政权在这一地区实行的符合民族特点的地方行政体制,对稳定边疆地区的局势、调和民族关系、维护明清的封建统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海土族地区土司制度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对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统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由中央政府册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充当地方政权机构长官。土族为青海所特有之民族,据有关史料记载,青海地区共有土司十九家,其中土族地区十四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关于这一地区土司制度的系统阐述,论者殊少。本文拟就此作初步的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一元朝以前,历代中央王朝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拢络统治,大都采用怀柔、和亲、羁縻等政策。到元代始设土司制度,委任少数民族为首领,管理其民。明太祖朱元璋立国后,仿效汉武帝“开拓河…  相似文献   

4.
<正>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是青海民族教育的一个难点.认真研究并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对于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当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1、未入学的学龄女童大大高于男童.据1991—1992学年的统计,青海学龄儿童入学率为84.3%,女童入学率为76.8%,其中回族、撒拉族女童入学率只有50%和37%,远远低于全省女童的整体水平.1991年,化隆县有学龄儿童21665人,入学15901人,入学率为73.4%,在未入学的5764人中,女童为  相似文献   

5.
百年撒拉族族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拉族是世居青海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学者们已开始关注撒拉族的族源;新中国成立后,经几代学者的研究和探索,撒拉族族源问题的研究已硕果累累。本文将撒拉族族源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诞生之前;第二阶段为新中国诞生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为调查地点,以提高撒拉族人口素质为出发点,以我国民族理论和相关教育理论为指导,依靠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政策制定因素、体制健全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及宗教信仰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农村义务教育失学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7.
明代鄂西土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鄂西土家族地区,明代曾实行土司制度.明代鄂西土司制度,是在朱元璋大败陈友谅之后,录用元代归附土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据《明史·湖广土司列传》载:湖广土司地区"溪峒深阻,易于寇盗,元末滋甚.陈友谅据湖、湘间,啖以利,资其兵为用.诸苗亦为尽力,有乞兵旁寨为之驱使者,友谅以此益肆.及太祖歼友谅于鄱阳,进克武昌,湖南诸郡望风归附,元时所置宣慰、安抚、长官司之属,皆先后迎降."按:明代鄂西土司地区,是包括在此文中的"湖南"范围之内的.据《大明一统志》编目次序,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今鄂西)与  相似文献   

8.
清代广西土司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兵入关后,于顺治三年(1646年)开始向西南进攻,以消灭明王朝的残余势力。在逐步占领广西过程中,当地土司分三批先后迎降。在“因明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清代广西土司制度。广西土司总数笔者据《清史稿》、光绪《大清会典事例》、乾隆《历代职官表》、嘉庆《广西通志》诸籍统计,清代广西土司共有四十六人。其中:  相似文献   

9.
湖广土司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湘鄂西土家族地区,明朝洪武年间,曾经实行土司制度,设置过各级土官,史称湖广土司。这一制度,对于土家族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过重大影响。一今湘鄂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地域。春秋时,鄂西属巴国地,后来属楚巫郡地。湘西属楚地。白起伐楚,略取“蛮夷”,秦曾在此置黔中郡(《十道志》下)。两汉时,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唐时,这一带属溪州、施州(《元和郡县志》江南道六)。汉唐以来,对这一地区均实行松弛的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10.
明代,对元代所封的土司,采取“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明史·土司列传》序)的原则。朱元璋在平定陈友谅后,元时所置湖南的宣慰、安抚、长官司之属,皆先后迎降,“当是时,田州岑氏、龙州赵氏、播州杨氏、贵州安氏,其杂处两广川云诸大姓,畏威怀德,以次服属。有明三百年,抚有西南诸土司,实自此始”(《蛮司合志》卷一)。就是说,明代土司制度的建立,是以湖湘诸土司的归附启其端,继而今贵州地区等西南诸大姓以次服属总其成的。  相似文献   

11.
发展青海回族、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青海回族、撒拉族女童教育现状阿尔及利亚改革家巴迪斯曾断言:“培养一个男孩,只是培养了一个人,而培养一个女孩,则关系到一个民族。”此言有理。女孩长大将成母亲,一批受过较高文化教育、有着良好素养的母亲可以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人材队伍,大批优秀人材投身建设事业,则国家、民族的强盛指日可待。然而,长期以来,我省回族、撒拉族整体发展水平均极为缓慢,问题的症结之一便在于女童教育发展的迟缓上。全省女童入学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却呈下降趋势:1986年两县女童入学率分别为55%…  相似文献   

12.
明代广西土司,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成“惟苍梧一道无土司”。关于广西土司数,据《古今图书集成》载:广西布政司领长官司三,隶兵部武选司。土官一百九十七,其中知府四人,知州三十三人,同知一人,知县六人,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典史二人,巡检十三人,  相似文献   

13.
乌江下游土司时期贡赋制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赋制度是土司制度的主要内容。贡赋包括贡赐和赋税两方面的内容。历代中央王朝既把贡赋制度作为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统治的一种经济手段,也把它作为考量土官是否忠于中央王朝的一种重要标志。贡赋制度虽然加重了土司对土民的盘剥,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乌江下游土家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云南边疆土司制度的终结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边疆土司制度的终结述论王文成元代以来.中央王朝相继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封委了一批土司.确立了土司制度。在明清之际西南地区大规模的改土归流高潮中,山于这一地区大多属于“江外”“宜土不宜流”的地区,土司制度完整地保留了厂来。近代以来。清政府和民国政府虽...  相似文献   

15.
土司制度是元明及清前期封建王朝对我国西南、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从历代“羁縻政策”发展而来。历史时期重庆民族地区土司主要包括石砫马氏土司,酉阳冉氏土司,秀山平茶、邑梅、石耶和地坝四个杨氏土司。重庆土司制度包括职衔制度、承袭制度、升迁制度、惩罚制度、贡赋制度、土兵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历史时期重庆民族地区土司制度,有助于专家学者们更加深入地研究我国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 土司制度自明初开始至1931年明令废止,在土族地区存在了560余年,今天考察土族地区土司制度时,对其长期存在的原因应给予重视。笔者拟就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一)土司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较长久地适应了土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 一种政治制度的可容性,决定于它对社会的发展是促进还是阻滞,是推动社会经济,还是成为它的桎梏。土族地区土司制度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在它的形成、发展阶段,曾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促进作用。这就是这一地区土司制度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处积石山下,黄河两岸。这里群山环抱,土地肥沃,河渠纵横,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撒拉族人民就聚居在这个景色如画的山川里。 撒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据一九七九年统计,有六万三千多人,除绝大多数聚居在循化县外,其余散居在青海省的化隆、祁连、乌兰、贵南、同仁等  相似文献   

18.
<正> 撒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有五万六千余人(1978年),主要聚居在我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化隆回族自治县的甘都公社以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大河家。在我省都兰、共和、祁连等县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乌鲁木齐市也散居有一部分。勤劳勇敢的撒拉族人民和汉、藏、回、维吾尔等各族人民长处杂处,友好团结,用自己辛勤的劳  相似文献   

19.
西藏摄政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政制度是西藏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本文叙述了西藏摄政制度之由来,历任摄政之简况,并对西藏摄政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国是近代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迄今为止,在德国形成了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为主体,事故保险、护理保险为辅助的社会保险体系,以及以社会保险为支柱,包括社会救济、社会抚恤,社会福利的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德国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