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需要是个体行为产生的原动力。人的需要既受道德的规范制约,又深刻影响着个体的道德发展和道德行为。特别是对正处于道德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而言,需要的满足是其道德人格生长的重要基础,需要受挫则会阻碍其道德品质的良性发展;需要心理的状态调节着人的道德行为,非理性的需要心理则是青少年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根源;道德需要驱动着青少年对道德的主动践行,道德需要不足则会阻碍其道德实践。因此,培育青少年的良好德行,一定要注意从人的现实需要出发,尊重并关怀青少年的合理需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理性需要、努力激发青少年的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2.
个体的锻炼习惯是个体所有锻炼行为的总和,个体是一种微观现象,每一个个体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而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习惯则不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一个特定群体锻炼行为共性的表现总和,因此,是可以分析研究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汉语的学习方式、家族制、文弱审美以及功名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会对青少年的运动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及其与一些人格因素之间的预测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就此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从个体发展或社会教育的角度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都应着眼于构建良好的社会和群体环境,并在尊重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以自尊的人格素质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多处于青春期,其心理特点是多重性的、敏感的、反复无常的,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 . 霍尔的观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是在精力过分旺盛和无精打采之间变换状态,在洋溢的快乐与抑郁的痛苦之间更替情绪,自尊和卑谦并存,孤独与归属的交织,激进与保守的矛盾。[1] 大部分青少年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关注和干预,一旦任其发展,将产生辍学、青少年犯罪、自杀等严重的社会及家庭危害。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5.
皮亚杰提出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对缓解分离焦虑具有重要作用。在早期的亲子关系建立过程中,家庭抚养者是否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客体永久性"观念,发展他们对客体恒长性的认知水平,是形成不同类型依恋关系的关键,也影响着个体成年以后的社会行为模式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心理状态。采用沙盘游戏,结合认知疗法,对青少年适应性不良共症焦虑的分析结果表明,亲子双方在依恋关系建立时形成的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会对个体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性产生不良影响,"客体永久性"的认知发展程度是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管倍乐 《公关世界》2022,(22):70-72
本文以学校社区文化为主题进行了探讨,从社区文化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高中的社区文化丰富程度,以高中生L某为例,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出发,运用优势视角的原理进行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介入,点明了我国学校在发展社区文化时的弊端和误区,并总结了学校应如何利用自身资源正确规范青少年行为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亲子关系、心理体验和网络使用习惯对网络素养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这四个变量之间具有明显指向性。亲子关系融洽的个体网络素养更高,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正确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而不是缺乏控制感而拒绝接受或者过度沉溺。负面心理体验和过多的网络使用都对网络素养产生负向显著影响,亲子关系是直接影响心理体验和网络使用的关键变量。把握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理论和实践中指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并在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下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8.
特定的成长阶段与特殊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青少年有独特的法律意识。研究发现,多数青少年或多或少曾出现过违法行为;青少年服从法律既有工具性的现实利益考虑,也有内规范价值取向的原因;相比较法律的惩罚性后果,同辈评价对青少年法律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青少年的法律服从意识多源于个人的道德判断而非对法律体系的认同;青少年的法律服从更多源于对法律机构的崇拜情结,而不是责任意识。因此,为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其守法行为,必须从他们法律心理的特点入手,重视法律行为的强化,突出价值观的塑造,将同辈压力当作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9.
特定的成长阶段与特殊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青少年有独特的法律意识。研究发现,多数青少年或多或少曾出现过违法行为;青少年服从法律既有工具性的现实利益考虑,也有内规范价值取向的原因;相比较法律的惩罚性后果,同辈评价对青少年法律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青少年的法律服从意识多源于个人的道德判断而非对法律体系的认同;青少年的法律服从更多源于对法律机构的崇拜情结,而不是责任意识。因此,为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其守法行为,必须从他们法律心理的特点入手,重视法律行为的强化,突出价值观的塑造,将同辈压力当作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还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都处于完好状态.近年来,青少年由于心理原因而导致的违法犯罪案件已屡见不鲜,让人瞠目结舌.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紧张、冷漠、自私、任性等.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行为上的缺失,甚至去犯罪.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