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残雪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但她本人并未刻意追求。残雪认为只有彻底的个性写作才能把女性主义文学进行到底,因而,她始终致力于探索人幽暗隐晦的灵魂深处。她早期的短篇小说《天堂里的对话》虽然展现出与其它作品不一样的温暖明亮的色调,但其人物内心也存在着焦虑与不安。小说完全建立在内心世界的剖析上,“我”和“你”可以说是一个人分裂出的两个灵魂,由此产生出“理性与欲望”“屋外与屋内”“等待与追寻”的分裂心理,从中可以折射出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自我价值的探寻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借了人家的钱,却想赖账。债主来找他讨债,他却说:“学者们说了,昨天的河不是今天的河。那么,昨天的‘我’肯定不是今天的‘我’了。也就是说,借钱的‘我’不是现在的这个‘我’,所以我没理由还你的钱。你去找过去那个借你钱的‘我’讨债去吧。”  相似文献   

3.
不淋一人     
有一天,禅师把他的3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后他对弟子说:“为什么‘不淋一人’呢?”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肯定是因为那个淋雨的人穿着雨衣。”另外一个弟子说:“他说得不对,答案不可能那么简单。我想那肯定是一场局部阵雨,所以两个人都走在雨地里,才会有一个人淋不到雨。”  相似文献   

4.
师以载道     
我的教龄已有十五个年头了,伴随着一次次的教改,我也不停地问自己:“何谓师者?”我就在这不渐断的拷问中成长,其中的感受很像脱胎换骨。与自己的对话过去的我,拼命地用知识来装潢自己,追求我认为的“完美”,还时不时地伪装未遂,露了马脚。可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大师应该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他本身研究的对象博大精深,超过同辈人;另一个是更基本也是更重要的,就是他能开一代学术风气,以他的人格、品德、学问,来启发整个一代人。”我赞成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可以与父母、同学以及其他自己亲近的人,进行长时间的对话交流.具体而又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阐明自己的观点。但到了习作时,却总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巨大的反差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作文与对话、交谈相比,二者带给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同:前者是“要我说”,后者是“我要说”;前者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后者则没有太多限制;前者面对的说话对象是极具权威的老师,后者面对的则是一般倾听者:前者要考虑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和成绩,后者则没有太多顾虑……众多的因素.导致了孩子们“恐惧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作文心理环境.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描述生活.抒发真情。  相似文献   

7.
一位长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握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相似文献   

8.
周锡冰 《金陵瞭望》2007,(16):35-35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员工各种各样的借口:如果工作中的事情不理想.那肯定是老板的问题:如果家里的事情不完美.那一定是对方的错:如果员工在考评中得了个“D”.那肯定是因为主管不喜欢你:那个客户太挑剔了,我无法满足他: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我没学过: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现在是休息时间,半小时后你再来电话:我没有那么多精力:我没办法这么做。  相似文献   

9.
背叛“指腹为婚” 地点:美国加州大学 对话:“我跟科学,就像指腹为婚的一对夫妻一样,谁都不爱谁。我每天在实验室刷试管的时候,就像给一个我不喜欢的丈夫倒洗脚水似的。”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坐地铁,听到了两个年轻人的对话。“我们老板让我们以某某为榜样,学习他高效的工作方式。业绩跟我差不多,比我到公司晚,凭什么当我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雷恩脸色铁青,严肃却又沮丧地望着窗外,内心在为一个决定而挣扎。但是,两个月过去了,他却还是在犹豫中煎熬……  相似文献   

12.
米哈伊尔·巴赫金在文艺学、美学研究中阐发了他的哲学思想 ,他的时空观、对话理论、狂欢化理论都关心“人作为一个存在者在存在中的存在状态” ,明示了躯体作为存在命题的深刻含义 ,揭示了存在世界应该是一个一切都能在对话中得到解决的并非普遍和谐却又是普遍和谐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海明威的行为和他笔下的“硬汉子”形象中去把握人与社会或自然的对话的实质内容 ,进而探讨“八十四天”的象征意义。《老人与海》中的“八十四天”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出现了空白  相似文献   

14.
装糖     
一、考查题型: 1.选择填空补全对话。该类题一般给出A、B两人对话,空出若干个空要求补全。 2.完形填空补全对话。该类题形式上与“完形填空题”类似,一般要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答案或填上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在伦理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包含着两个基本思想:①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由他的人格特征所决定的,而人格又是由其童年时期的各种复杂经历决定的,因而一个人在道德情景中的行为选择,并没有多少“自由意志”可言。②在人格的各种因素中,理性的力量十分微弱,起支配作用的力量是非理性的本我和超我。上述思想,对伦理学中崇尚自由意志和理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伦理学必须接受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16.
换书     
星期四,由于九年级(初三)下午要举行第三次月考,《历史与社会》这门课安排在星期四下午考,所以这天上午九(12)班第四节的《历史与社会》课我让学生复习,准备下午考试。学生们复习时,我在班级里巡视,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左右,坐在第二组最后一排的那个最让我头疼的学生站起来,手里拿一本书,气势汹汹地冲到他前排的两个同学跟前,吼道:“你们把我那本新书拿走了,给我拿回来!”那两个同学说:“我们没有拿。”但他肯定地说:“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人拿的。”他的情绪很激动,坚决要他们把书拿出来。我见状赶忙过去想把他拉回座位,但他坚决不肯。全班学生都注视着他,也在考验我怎样“镇压”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论残雪小说中的对话表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残雪小说中的对话表演,来对残雪之谜进行解读,认为残雪对话表演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我”与他人之间的对话表演,第二种是“我”与自己灵魂的对话表演,无论哪一种对话都是一种人生表演。  相似文献   

18.
马丁·布伯通过“我—你”、“之间”、“对话”等概念的建构和“关系本体论”的建立,弥合了近代主体性哲学中“我”与“他者”的裂痕。“我—你”、“之间”、“对话”恰恰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反映了布伯教育思想的三重向度,对构建当代“以人为本”的对话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话教学是以人为本,重在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对话”是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教学主体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围绕语文教学文本所展开的具有语文教学意义的自由自在的语言交流活动或语言交流方式,它是语文新课程理念落实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当下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建构有效的教学对话,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转眼一个学期即将过去,看到以前被称为“启而不发,发而不动”的学生那齐刷刷高高举起的要求发言的手,看至十学生上课那专心致志的眼神,看到学生内心涌动的高涨的学习热情,看到每天早早就被学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面。很多老师都不解地问我:“你是用了什么灵丹妙药使学生变化那么大的?”我总是笑曰:“中西合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